对孩子来说,最好的爱,莫过于父母之间的相爱。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孩子们身处重重压力与挑战之中,他们亟需父母的关爱与陪伴。然而,许多父母在忙碌的工作和其他事务中,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需求,这种做法是令人遗憾的。
所以,米巨磊和傅亦瑶约定了,他们,不会缺席孩子的成长,哪怕,放慢追逐梦想的脚步。他们会分工协作,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也会让孩子看到父母的相爱。
他们知道,父母相爱是给予孩子们最好的爱。这种爱让孩子们感受到关注和陪伴,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别人,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的需求和感受,用爱和陪伴填满他们的世界。
首先,父母相爱是孩子们学会爱别人的重要示范。孩子们通过观察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更容易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父母相爱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孩子们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来支持他们的成长。当父母之间充满爱意时,他们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们建立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父母相爱能够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孩子们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幸福。当父母彼此相爱时,他们可以共同陪伴孩子成长,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这有助于孩子们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最后,父母相爱是孩子们学会爱别人的重要示范。孩子们通过观察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更容易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想要他们的孩子健康快乐,他们想要他们的孩子明媚大方。他们想保护孩子一辈子,但也知道,有些事情,孩子需要去经历才能够成长。
他们会陪伴孩子成长,也会给孩子兜底,做父母的,希望孩子不受伤是常态,但是也知道,经历会让孩子变得更坚强。
父母,需要的是给孩子兜底的能力和底气。就像,《小巷人家》里那样,从小调皮捣蛋、学习一塌糊涂的林栋哲,最后却是几个孩子里面最厉害的。就如同宋莹所说,林栋哲擦边进入一中、擦边进入同济大学,工作的时候又是擦边进入了当时的外企宝捷。工作后的他工资水平甚至比研究生毕业的图南高。
看完这部戏,最大的感触就是:教育最真实的本质是,父母要有给孩子兜底的能力。
作为父母,你要知道,你的层次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剧中,庄家阿公阿婆严重重男轻女,作为大儿子的庄超英对于父母是心怀感恩,更是愚孝。有一次阿婆脚扭伤,叔叔婶婶不愿意照顾,奶奶就想让晓婷过来,阿婆觉得晓婷是女孩子,书随便读读就可以。但是黄玲坚决反对,无奈之下她就只能把阿婆接回家照顾。
等阿婆身体好得差不多了,却不想走了,想和晓婷住一个房间,名义上是帮助黄玲照顾孩子,做做家务。可是事实是想让晓婷每天晚上照顾两个老人,再到后来想让鹏飞住进黄玲家。阿婆也是用同样的套路,明面上说要帮着照顾晓婷,还说女孩子随便读读就好。这一年刚好又是图南快要高考,黄玲自然是不愿意。
庄家二老就用道德绑架庄超英,说他是大哥,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是应该的,庄超英宁愿自己受苦,也要让自己家弟弟妹妹的孩子住进来。但是黄玲坚决反对,她用最温柔的语气说最狠的话“这房子是厂里给我的房子,只要我不同意,谁都别想住进来。”黄玲面对公婆的指责,老公的的不理解,她直接说到“我宁愿自己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也不会让孩子的学习受影响”。
若不是黄玲的坚持,图南就没办法好好学习,也不一定能够上同济大学,对于晓婷更是如此,如果不是母亲坚持让她读书,或许在那个年代,她只能像其他女孩子一样读个中专,做着普通的工作。
黄玲对图南说过“妈坚持让你们上学,不是图你将来飞黄腾达将来给家里赚大钱,读书明理,实现理想,才是妈的希望”。黄玲自己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公婆偏心,老公“愚孝”,可是她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管再难,她都会支持,做孩子的底气,也因为她的坚持一双儿女才能够在那个年代都进入大学,有一份好的工作。
《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中写的:“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通常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对孩子进行了怎样的教育。”你给孩子的层次,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作为父母,你要清楚,你的三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
在《小巷人家》这部剧中,最清醒和最有智慧的应该是林武峰,他不仅疼老婆,顾家,而且在很多大事面前都能够明辨是非,做出很好的处理。在知道林栋哲和晓婷领证后,看到宋莹生气要打林栋哲,他第一时间把自己手上更长的棍子递给了宋莹,他也觉得孩子这样做不对。但是生气归生气,他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事情,在林栋哲说自己也要回苏州的时候。林武峰给他分析了其中的利弊。
林栋哲刚进入公司如果请假,他的工作可能就保不住了,而现在晓婷已经因为领证的事在工作上受到排挤了。如果林栋哲再没有工作,有什么能力给晓婷幸福的生活,怎么给晓婷后顾无忧的保障。所以在权衡利弊以后,他让宋莹回苏州,也让林栋哲有了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也是这样后来林栋哲才能够调到上海,在事业上蒸蒸日上。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每个父亲都是使者,只有使者不断进修,端正自己的观念和品行,所培养出的孩子才能自立于人群之中。
林武峰便是林栋哲最好的榜样和教育资源,因为父亲的影响,他学会担当,学会如何去爱一个女孩子。
当然林栋哲的成就更离不开宋莹的影响,英国教育家巴卢说过: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在得知林栋哲和晓婷领证后,宋莹一直叮嘱林栋哲要保护好晓婷,不管晓婷有什么情绪,要接受,要爱她。甚至还和黄玲说,现在他们两个虽然领证了,但是没有生育指标,让黄玲要交代晓婷要保护自己,不然到时候受伤的是晓婷。三观如此正的夫妻俩,自然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从小被很多人“嫌弃的调皮捣蛋”林栋哲,长大后懂得什么是责任与担当,最后自然也是剧中最幸福的人。
所以,如果未来,孩子“真正得负”,是一个平庸的人,那他们就接受 ta的平庸,帮助他尽可量的过得轻松。
如果未来,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么他们就做ta的托举者,送ta去更远、更高、更广阔的天空。
就像梁晓声在《人世间》说过的那样:“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多么优秀一样。”
从孩子出生那刻起,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盼着ta健康平安快乐,我们要一直不忘初心就好。
话说,我们自己也很平凡呀。
我们渴望他们优秀,却也应该让他们如自己一样平凡地展翅高飞,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努力。
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我们的期待不要成为他们的重担。
与其给他们施加压力,不如鼓励、认可、理解、包容和支持,培养他们自由乐观而独立的人格,让他们能够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不是吗?人,到最后就是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来。
我们常常说,每个孩子,都是降落人间的天使,那么为人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对待子女,才是对他们的真爱。
那就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对他们个体价值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他们自主选择的人生道路要有发自内心的鼓励。
我想说的是,只要孩子正常生长,身体健康,就不要过分去纠结ta未来是优秀还是平凡。
只要长大以后他们可以独自努力赚钱养家,收入高与不高都不重要,他们遵纪守法,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光发热。
我们对孩子最大的期许,应该是ta能活出自己,实现ta自己的人生课题,而不是成为我们父母的工具人。
孩子若是学习钻研的料,那就任ta展翅高飞;若只是平凡无奇,那就接纳ta的普普通通。
人生三个境界:接受父母平凡,接受自己平凡,接受子女平凡。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服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获得人生更多的乐趣和主动权”。
生在这个社会里已经够辛苦的了,不要总是拿现在和以前比,不要成天在那里哇啦哇啦,现在的孩子们压力无限大,像一张网漫天铺来,让人无处可逃,我很理解,也深感无能为力,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极不好的一面。
天赋使然,若孩子尽力了,将来的事,就顺其自然,能做栋梁,就做栋梁,能做螺丝就做螺丝。
所以,傅亦瑶和米巨磊的期盼就是 ta能够平安出生,健康长大。
米巨磊陪着傅亦瑶在娘家住了四天,然后大包小裹的回到了自己的家。
好在,家里的阿姨勤快,听说他们要回来了,早早地把卫生都打扫好了,完全不用两个人操心。
“那个,小米啊,我能和你说两句话吗?”
阿姨不自在地看了一眼傅亦瑶,竟然有些为难。
米巨磊看她这个样子,反而有些不高兴。
“阿姨,我们家没有什么话是要背着我老婆的,你有什么话,直说。”
阿姨看米巨磊这么说,也知道自己这是惹米巨磊不高兴了,阿姨顿时明白了,小两口之间,傅亦瑶平时不声不响的,但是却是有地位的。
再结合那两口子的行为,阿姨顿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唉,其实也不是啥大事儿!是我误会了!前两天,有两个自称你父母的人过来了,正好我过来打扫卫生,看到他们在按密码,我还以为是小偷。我就打电话报警了,结果,警察来了问两句就让他们走了,他们临走还让我把东西带给你,不过我没留。”
阿姨明白,能遇见这样的雇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得赶紧把误会解开,要不然……得不偿失。
“嗯,我知道了!没事阿姨,你就做好你该做的,他们一般时候不会过来。”
米巨磊看了一眼傅亦瑶,看她没什么不高兴的神情,心下也是一松。
“阿姨,如果我们在家,他们要是来了,咱们就客客气气地把人迎进来,但是得麻烦您照顾我一点。”
傅亦瑶一看这个阿姨也是个聪明人,就把话“点到为止”。
总不能把两位老人拒之门外吧?但是,她也不能保证两个人来了,会不会起冲突。
“还有,他们要是在我不在家的时候来,你给我打电话,我立马回来。”
米巨磊立刻补充道。
其实,米巨磊明白,傅亦瑶已经对自己的父母无感了,因为彻底失望,所以才会不在意。之所以还能做到客客气气地维持表面的和谐,完全是因为心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