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巨磊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犯错,犯错之后,才懂得悔改。但是当我们重新得到时,我们又会忘记曾经的悔改。我们总是在不断地重蹈覆辙,然后在犯错之后,才懂得珍惜。
米巨磊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追求,追求金钱,追求地位,追求名利,追求爱情。我们总是在追求之后,才懂得珍惜,但是当我们重新得到时,我们又会忘记曾经的珍惜。我们总是在不断地重蹈覆辙,然后在追求之后,才懂得珍惜。
米巨磊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失去,但是当我们重新得到时,我们又会忘记曾经的珍惜。我们总是在不断地重蹈覆辙,然后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但是,这世上只有和好,没有如初。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不要再重蹈覆辙。
所以,如今的场景,米巨磊曾经都不敢想象,因为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妄想,都是虚幻。这些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然而,当一切变成现实,他从刚开始的不安,到现在的喜悦,只有他自己知道,接受这些变成现实他做了多大努力。
曾经,午夜梦回,他看见傅亦瑶睡在他旁边,他都忍不住去摸一下她的脸,动作是那么轻,那么小心翼翼,生怕傅亦瑶像广场里小朋友们吹出的泡泡,一碰,就散掉了。
曾经,看着傅亦瑶微笑着送自己上班的时候,他心里都是忐忑不安的,但是他不敢表现出来,坐到车内,他不敢回头,但却忍不住从后视镜里看着傅亦瑶慢慢走回小区,只有看着傅亦瑶进去了,他才能忍下心中的不安,调整好自己的呼吸,慢慢冷静下来才敢开车上路。
曾经,他每天下班站到自家门口时,钥匙迟迟不敢打开自家的门,他就怕进去看不到那个心心念念的人。
这样的不安,这样的担心,就像一个做不完的梦魇,一直缠着他。
直到现在,他终于可以安下心来,因为,幸福已经落地生根。他们走了爱情的结晶,他除了有了他们,还收获了一个新的“家庭”,温暖的家庭。
父母开明,兄弟和睦,一家人齐心向上。在这里,他是自由的,他是独立的,他是被珍惜的,他是被爱的,他是他自己,可以做他自己,不用委屈,不用忍让,不用妥协。
在这个家里,他懂得了作为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差异,不能以一个指标来判断孩子的好坏,这些差异是孩子心理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要尊重每个孩子自身发展的节奏和特点。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活动,多参与学校活动。另外,家庭因素对孩子影响也很大,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所以,要创造一个理解和尊重孩子情绪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科学引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环境能塑造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人,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更是重中之重,哪个孩子不希望有个温暖舒适的家?哪个孩子不希望父母恩爱?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感到舒服和亲切,他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父母之爱和家庭温暖,身心便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反之,如果家庭不和谐,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照顾和爱护,得不到适当的管教和诱导,很容易形成偏激的性格,以致出现行为偏差。
我们现在的家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包办型家庭。包办型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干,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
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民主型家庭最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最值得我们借鉴。
2,放任型家庭。
放任型家庭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
此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
3,冲突型家庭。
冲突型家庭的父母双方比较爱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时刻要提防“家庭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
某一妈妈脾气急躁,偏偏丈夫的脾气也很倔,家里总是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
孩子从小就经常躲在一旁哭泣,上初中后,开始不回家,在街上游荡。终因打群架被处分,之后便自暴自弃,发展到偷抢赌博,被少管所收容的地步。
4,正统型家庭。
正统型家庭的父母为人严肃,行为端正,对子女要求严格,决不轻易表扬子女。对人对事总的原则是“责任重于泰山,欢乐藏在心底”。
由于家庭中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对父母往往敬而远之,有烦恼宁愿放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会养成表面顺从、心里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5,民主型家庭。
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与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机会。
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自信、积极的心态和开拓、灵活的思维习惯。民主型家庭最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最值得我们借鉴。
从傅亦瑶和自己的的家庭中,米巨磊看到了一个真相:如果你在家里是一头狮子,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只绵羊;童年性格一旦形成,将伴随孩子一生,很难改变;自由、开放、愉悦、轻松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好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我们都知道,性格很重要,从孩子成长来看,性格决定行为,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在孩子性格形成的童年时期,如何培养性格,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童年性格一旦形成,将伴随孩子一生,在事业和生活中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所以,他和傅亦瑶商量好了,对于孩子,他们要给ta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首先,他们会尊重孩子的性格差异,尊重科学的成长规律,做良好环境的提供者。
每个孩子的天分不一、特点不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教育方式从来都不存在。家长要提供给孩子的,是世界上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个性化方法。
其次,他们会遵从“每个家庭成员无论性别年龄,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严”的原则。
这一点,也有很多家长不认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从来都认为,当孩子小的时候,还不配做一个“完整的人”,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不能给他太多的尊重。
否则,孩子会养成桀骜不驯的性格,有反骨,会不好管教的。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当你充分尊重孩子的时候,恰恰是赢得孩子真正尊重的开始。
这个道理其实一点儿都不深奥,将心比心,每个人都会明白。但真正地做起来,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孩子,还真不容易。
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家庭氛围应该轻松、温馨、民主、自由,不要专制、蛮横、高压、独裁。
我知道,有些家长一看这个原则,就会说:有那么严重吗,至于那么上纲上线吗?你还别说,每个家庭,的确要从这样的精神高度来确立家庭氛围。
其实,他们明白,父母相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所幸,他们相爱,至死不渝。
他们明白,爱孩子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健康舒适的家庭环境,一旦我们的家庭出现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环境,那么首先殃及的就是无辜的孩子了。
所以,孩子还未出生,他们已经制定好了“规则”。
1,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房间,房间里除了书桌,床,衣柜等不做过多的摆设。读一年级开始,让孩子独自睡觉,独立完成作业,不会的地方父母再辅导他。在他学习的时候不去打扰他,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完成作业。
2,用正确的方式督促孩子学习,有些家长望子成龙,会心情急迫的采取一些不好的方法,比如说许诺奖励,打骂或者低声下气的哀求等,这种连哄带骗的家庭氛围不利与孩子学习,所以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孩子耐心沟通,给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营造一个自律的学习环境。
3,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家里要充满笑声。父母的言行和情绪时刻影响着孩子,父母恩爱,家庭和睦,气氛和谐,情绪愉快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孩子也会乐于和人交往,从而养成乐观豁达和开朗的性格,有助于他的成长和学习。
4,敞开家庭的大门,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和其他的孩子多接触交往,让孩子多参加社团活动,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5,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比如在写作业的时候听歌或者吃东西,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维持一个没有噪音,安静的学习环境。
6,家长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一天的劳碌奔波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唉声叹气,挖苦讽刺,这些都会不自觉的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智,更要鼓励和安慰孩子心中的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7,父母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要打骂和斥责。尊重孩子的人格,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交流,不能把对孩子的教育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不能采用体罚和粗暴侮辱人格的手段,而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也会使得孩子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做事犹豫不决。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个人的责任,现在有很多夫妻整天不是吵架就是冷战,还动不动就要闹分居、离婚。父母不相爱了,孩子的心灵靠什么滋养? 也许有些父母离婚后,依然可以各自为孩子提供爱,努力给孩子完整的爱,让他觉得自己一直在被父母所爱,这就是另外一种教育方式了。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相爱,这份爱能带给孩子最多的安全感。
幼儿研究专家威拉德·哈塔普说:成年期的适应能力在童年时最好的体现不是智商,也不是学习能力,而是他在那个时候就能恰当地与他人相处。
那些在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一般都是敏感体,他们不会和人相处,也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他们,不会爱也很难感受到关爱。父母不恩爱带来的争吵纠纷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大的成长阴影,也将会成为他们一辈子的痛处。
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身边那些能坦然说出“我爸妈很相爱”这句话的人,他们的生活态度几乎都是积极向上的。大家都说:父母相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关系决定了他们成长的环境,而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则会伴着他们一生。父母恩爱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
真正好的教育,并不会是羞于表达的,也并非要在孩子面前把夫妻之间的爱意掩藏起来。恰到好处的教育,往往是要向孩子自然表达出父母间的恩爱的。
因为在给孩子传达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的同时,也在教会孩子什么是爱。在父母相爱氛围中教育出的孩子,既有爱人的能力又有被爱的勇气,他们对待爱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