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256章 三个条件(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6章 三个条件四

所谓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人心齐泰山稳,只能用在某些特定的阶段,大部份时间,是无法把那么多人心给凝聚到一块儿的。更多的时间,还是要靠险,而不是德。

刀枪在九成以上的时间里,比品德、人心,说话更管用。

李言觉得,仔细想来,造物主真的很神奇,他给你开了一扇门,就会给他开一扇窗,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很难把所有的优点或者缺点全都放到一块儿。

东方的人才将头脑都用在揣摩人心上了,虽然技术不发达,却建立了唯一传承上古文明的大一统王朝。最终输在了坚船利炮上,被科技文明打落尘埃;

而西方的精英把精力都用在创造技术上了,所以他们开创了科技文明,却始终无法统合人心,建立一个统一的文明。到了后世,还是四分五裂,打来打去。

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安排,同样体现在东方南北的两大阵营中。

草原的强弓、弯刀和峻马,与中原的坚城、军阵和兵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直争斗了数千年。

匈奴和秦汉,突厥和隋唐,一直争战不修,永不停歇。

大唐经过了李世民的卧薪尝胆、苦心经营,直到定襄之战后,才将突厥人击败,逐出了中原。将河套北部全部拿下,设立了包括河套所有地区的关内道。

这里也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主战场,突厥人要侵入中原,绕不过河套。

九曲黄河,唯富一套。

河套地区处在东西南北之间,地域环境复杂,有可供耕种的良田,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还有大片的盐碱地,更有大风一来就飞沙走石、水源奇缺的戈壁滩,和那寸草不生、飞鸟难渡的沙漠地带。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拥有河套地区,不但有了防御纵深和可供迂回的战场,更是中原王朝蓄养战马的良好草场,有了这里,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战马可供驱使。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里气侯靠近南方,气候温和,适宜放马居住,可以躲避北方寒冷气侯,更是侵入中原的桥头堡,拥有河套,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中原。

无论隋唐,都大修东都洛阳,营建的标准,更在长安城之上。除了镇守中原、控驭山东、威慑江南之外,也有万一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长安守不住。

还可以依托潼关天险,退守中原的战略意义。

是以河套地区是中原王朝势在必得的一块儿区域,守卫中原,必守关中;欲守关中,必守河套。

河套一失,关中危矣,随后中原也将不保,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环环都在扣着呢!

见李言没有断然拒绝,李道宗连忙帮腔道:“贤侄,你也知道,我们中原被胡虏祸乱了几百年,从晋室南渡开始,北地百姓们就生活在地狱之中,受到草原人惨无人道的对待。”

“他们发起疯来,根本就不把我们中原人当人。”

“如今是你在主宰草原,还认我们是一家人,万一以后有了变动,或者说是你的子孙继位了。他们生在草原,长在大漠,对中原又没有感情,肆掠中原怎么办?”

“堂叔的意思是,若是二郎愿意给你们一家一个公道,你就是不看二郎一家面子,看在同为汉家血脉的份上,就把河套之地还给我们。你知道的,黄河对我们有多重要,那是我们的生命啊!”

听到对方爽快同意只要李世民答应这个三个条件,就能退兵后,李道宗就明白了,眼前这位遗失大漠的侄子之所以大动干戈南下,要的就是公道,而不是大唐的江山。

不然,大唐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虚弱之中,如此良机,千载难逢,对方断然不会撤兵的。

虽然条件是苛刻了一些,不过相对于江山来说,还是不重要的,只是伤了些颜面。

谁叫对方有八十万骑兵,明明可以自己杀进长安拿交待,却让你给个公道。从这点儿来看,李言可以给够了李世民的体面。这也就是李建成始乱终弃,父子之间没什么感情。

否则,断然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想当年,在玄武门之下,你李世民可没给李建成半点儿体面,斩尽杀绝了的。

对此李道宗这些亲乐们,也很是心寒,那些人不是外人,更不是敌人,都是你血浓于水的亲人啊!

不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哥哥亲弟弟,就是你看着长大的亲侄子,你把从小玩儿到大,一个怀抱里长大的亲兄弟的脑袋砍下来的时候,都想了些什么?

更不用说,最后还把弟媳给接到了自己的后宫里宠幸了起来。

就从这一点儿上来说,李世民的功绩再辉煌,李道宗也是难以亲近的。他知道,李世民也许是个好皇帝,却永远不会是个好儿子,好兄弟,更不可能是个好亲戚。

在不威胁到民族生存和大唐存亡的前提下,他不介意借着李言的威势,教训一下李世民。同时,他也知道,这样的条件下,李世民根本没得选。

就是想凝聚天下人的意志,拼死一战都做不到,人家突厥大军来范,冲的是你李二一个人。即不为改天换地,又不奴役百姓,甚至也不要土地城池,不要府库钱财。

就是让你道个歉而已,你凭什么不答应?

实在不行,把你交出去,我们也照样过活儿,换了人家李言做皇帝,我们照样逍遥。

听到这里,李言抬起头,看到三人都是一脸祈求的看着他,于是说道:“好吧,看在你们的面子上,若是李世民肯答应这三个条件,本王就把大军撤回草原。”

“关内道的土地和城池全都还给你们,这里的百姓也不动,丰州黄河一线的城池也还给你们,算是本王对中原百姓的一份心意了。”

“而且,本王还可以和你们盟誓,给大唐十年的和平,两国的关系恢复到贞观十九年之前,互通商贸、友好往来。十年之内,突厥大军不入长城,十年之后,再做定夺。”

李言解释道:“堂叔、表叔、房大人,你们应该知道,草原和中原,自古就是针锋相对,没有永远的和平,只有永远的敌对。只要草原一统,必然南侵。”

“而中原强盛,必然北伐,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

“大唐的稳固和汉人的安定,终究要靠自己的强大,永远不要指望敌人能手下留情。本王虽是汉人,却统治着草原数百万胡人,他们的意志,本王也不能阻拦。”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若是有一天,本王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就会被他们撕成碎片,换成其他人,一样会南下。”

三人神情一震,之前心中的那种只要自己人在统治草原,就能永享安定的心思顿时不翼而飞。不过他们知道,对方说的都是肺腑之言,也是事实。

在对方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能把吃进去的土地和城池都吐出来,还保证十年不南犯,已经是对方最大的诚意了。

这次谈判,所获如此之多,已经让他们惊喜不已。

“想来你们也知道,本王这次南下,只为找个公道,并不想覆灭大唐。”

李言语气恳切的说道:“其实本王知道,李世民哪来的三百万大军,现在大唐关内世族背弃,山东人心不稳,只剩一个江南,也是鞭长莫及,远水救不了近火。”

“长安最多有百万步卒,这些人守城尚可,却打不了野战。”

“兵越多,消耗就越大,只要本王分出三十万骑兵,守在长安城。再派五十万骑兵攻打京畿各处,阻止汉中和山东的援兵北上,不消三个月,长安就将不战自溃。”

“各地烽烟四起,大唐也会陷入乱世。”

“本王虽是突厥右贤王,真正的身份却是高祖嫡脉,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刻,城内的官民百姓,还能以死抗争不成?本王继承了皇位,这大唐还是大唐,百官还是百官,百姓们照样生活。”

“还免去了战乱之忧,离难之祸。”

“只是本王念在同为汉家儿女,又是同族血脉,实是不愿为了一已私欲,祸乱苍生。”

听到这里,三人心中一紧,没想到自家的情况对方摸得这么清楚,应对方案也是极为老道。不急着攻城,而是围而不打,慢慢蚕食周边的地带,这正是让他们最害怕的地方。

一是粮草不能持久,二来长安被围,只要有两三路援兵被打退,其他各地的官员就会有顾忌,时间一长,难免那些人就会意动,甚至有可能觉得长安不保。

此时他们就会找出各种理由,切断和京城的联系。

为后面的乱世保存实力,积蓄力量。江南也会失去控制,南方的粮响也会断绝,各地会慢慢形成割据之势,如此一来,大势去矣,就算保住长安,也没什么意义了。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危机下,朝中文臣武将和李氏皇族宗亲、世家大族、功臣勋戚们就会出面施压,甚至逼迫李世民投降,以一枝一脉来换取天下的安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