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处置李佑上
“父皇,突厥人都是骑兵,快捷如风,战力彪悍。而我们大唐依靠城池据守,都是些步卒,少量骑兵也都在四处边塞,一时半刻的,根本集中不来。”
李承乾解释道:“从洛阳来的五十万人,也都是些府兵,一大半更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这些人说是兵,其实就是青壮,守城都显不足,何况和突厥人一战?”
“或许突厥人不急着攻打长安,就是想着把京畿之地的兵力调走,逐个击破,最后再兵临城下,不战而胜。”
“北地上百座城池,咱们守得过来吗?”
“是以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把关内道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长安,像一个拳头一样,把力量集中起来,把这里变成一处坚固的堡垒。突厥人啃不下来,其他地方就是拿下也无用。”
“若是长安丢了,其他地方守住了也没什么意义,还不如用来消耗突厥人的锐气。反正他们也不杀百姓,我们其实没什么损失。”
李承乾最后一句话意有所指,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不错,突厥人针对的都是世族豪门,即然这样,不如就让他们把这关中之地犁上一遍,自己也不用作恶人了。
想明白了这一层,李世民当即吩咐道:“君集,你马上以太尉的名义,把四周府郡的兵力都抽调到长安来。保住长安,就是保住了关中,那大唐也就稳如泰山。”
“是,太上皇,皇上。”
侯君集爽快的应了下来,他就知道是这样,皇上的谋划一直都没有变过,打击的对像也都是世族。想来突厥大军来后,像征性的打上两仗,装装样子,找个借口就回去了。
他的任务其实不是抵御突厥人,而是在突厥人离去之后,派人接手北地,将朝庭的力量充实到北方去。把被突厥人摧毁的顽固世族力量,彻底清除掉。
接下来几日,来自洛阳的五十万大军陆续抵达长安。侯君集恩威并施,将这些人补充到了十六卫军中。侍读出身的那些东宫将领们,人人都成为实至名归的军中重将。
每人领兵都在五万以上,虽然还是将军品级,实际上已经达到大将军的实力。
抽调四周州郡的兵力,又多了二三十万,经过整顿,长安也聚集了近百万兵马,虽多是些步卒,实力也弱,用来守城,却是绰绰有余了。有了这些兵力的填充,长安城也稳定下来,日夜加铸防护。
此时的太极殿上,却正在召开处置齐王李佑的朝会。
“把那个逆子,给朕带上来。”
李世民一想到自己睡去才不到一年,李佑就趁着朝庭危难之机,养寇自重,割据一方,岂图谋夺皇位,还因此招来了右贤王的八十万大军,就恨的牙痒痒。
李佑和程咬金两人一入长城,就被禁卫军给抓了起来,下放到大理寺的监狱里,关押了起来。对于程咬金,李世民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理,万一后面战况惨烈,程咬金做为经验丰富的老将,自然还有价值。
而李佑,就不同了,文不成武不就的,身份敏感,就是个祸害。
如今从洛阳来的五十万大军也被吸收,他的亲信党羽也都处置。在马上要迎战右贤王之前,朝庭要对李佑的事情,做一个了解,然后团结人心,拧成一股绳来抵御外寇。
此时,在侍卫的押送下,身穿一身常服的李佑,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来到了大殿上。
这是他在李世民醒过来后,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皇,一看端坐在龙椅上,对自己怒目而斥的熟悉面庞,李佑顿时激动的喊道:“父皇,真的是你,你醒过来了,孩儿好想你啊!”
‘呸!’两旁文武臣子,一看李佑开始打感情牌,就不屑的鄙视起来。
“哼,逆子。”
李世民表情没有半点儿缓合,反而更加厌恶:“给朕跪下。”
李佑是李世民第五子,为阴妃所生,他的外祖父就是隋末刑部尚书阴世师。
隋炀帝杨广东巡,命阴世师与代王杨侑留守长安。隋大业十三年,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在京中府上的幼子李智云落入朝庭手中,后被阴世师所杀,年仅十四岁。
阴世师、骨仪又让京兆郡访李渊家族的五庙墓葬所在并发掘;
李渊入长安后,以阴世师、骨仪等拒义兵为由将其杀害,故阴氏与李唐可谓国仇家恨。
李世民继位后,本就不喜身为庶子的李佑,只是朝中尽皆世族,为了巩固帝位,加强权力,只有重用自己的儿子。玄武门之变后,李佑被封为楚王。
贞观二年,授幽州都督、燕王。贞观十年,封齐州都督、齐王。
从李佑的履历也可以看出来,李世民一直将李佑放在外地,这其中燕王和齐王都是爵位,而幽州都督和齐州都督都是地方折冲府的军职,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也是这样的搭配。
只是人家那哥俩儿的职位都是一个‘领’字,而李佑的则是‘授、封’,一字之差,就是天渊之别。亲王的正式职位若是领,就等于不用亲自到地方上去,后面多半会加上一个不之官,在长安遥领地方军职;若是授或者封,又未加标明,那就是需要本人离开京城。
实实在在的到地方上任职,镇守一方,实际之官。
庶子,尤其是不受宠的庶子,多半都会之官;而受宠的,则能在李世民身边,朝夕相处。
现在这个本就不受李世民喜爱的皇子,竟然惹下了滔天的大祸,于公于私,李世民都没打算善了。
“逆子,朝庭如此信任你,不让你去就藩,还委任你为征东大将军,全权责山东诸道军事。”
没等李佑再说话,李世民疾言厉色的直接宣布道:“可你竟然罔顾圣恩,辜负皇命,包藏祸心,暗中勾结突厥人。还伪造圣旨,攻占洛阳,残害世族,私招军队,岂图谋反。”
“此乃十恶不赦之罪,来人啊,把李佑给朕拖出去,砍了。”
“啊,不要啊!”
跪在殿前的李佑混身抖如筛糠,看到李世民如罩寒霜的冷酷脸庞,四周臣子们的漠视,知道这下是真的要命了。巨大的恐惧感涌上心头,他再也顾不上颜面了,连忙扑在地上,往前爬着。
一边爬一边痛哭流涕的哀求道:“父皇,儿臣知道错了,真的知道错了,饶了儿臣这次吧,儿臣再也不敢了!”
丹墀上的李承乾看着李世民那张酷似大清世界中四哥的面孔,也是嘴角微抽,还是同样的手法,同样的味道。李佑也是倒霉,摊上这么一个父皇,就是想去岳钟麒军中效力,或者是出家为僧都不可能。
只有一死,永绝后患
“你们还等什么,拖下去!”
李世民对着迟疑的禁卫军,冷喝一声,随后转过脑袋,再也不看哀嚎祈怜的李佑。
见状,来到身边的两名禁军,拖着李佑就往外走。
众臣看着这一幕,也是心中感叹,还是那个杀兄屠弟,凶威赫赫的李世民,面对敢于挑战的人,不管你是什么人,都是冷血无情。
李佑也是悔恨不已,早知道还不如拼死一博,或者跟施罗叠逃走好了。
什么虎毒不食子,在李世民身上,不存在的,就不该抱有任何幻想。
“父皇,父皇,饶命啊,儿臣错了,看在父子亲情的份上,饶了儿臣的性命吧!”李佑挣扎着,双腿不断在地上扑腾着,鼻涕眼泪肆意的横流,淌满了胸前的衣襟。
绝望而悲嘁的呼喊回荡在大殿内,让人唏嘘不已。
“等一等。”
忽然,一道声音响了起来,众臣连忙回过头来,想看看是那个胆大包天的,敢在这时候顶撞李世民,为李佑这个板上钉钉的叛逆说话。
众人好奇的四处打量,待视线落在丹墀台上从小龙椅上站起的李承乾身上时,顿时收回了看笑话的目光,连忙摒息敛神,竖起耳朵,开始倾听了起来。
李世民也是眉头一皱,他不明白此时李承乾站出来做甚,难道要加码,改斩首为凌迟。
“父皇,儿臣知道,五弟这次犯了大错。”
李承乾缓缓说道:“可是不管怎么样,他都是儿臣的亲弟弟。当弟弟的做错了事,我这个做兄弟的也有责任。儿臣恳请父皇看着手足骨肉的份上,留五弟一条命。”
“不行。”
李世民一看,是替李佑求情的,心下一松,继而板着脸道:“律法无情,李佑犯的不是小错,而是大罪,是谋逆之罪。若是这样的罪行都可以赦免,那律法的尊严何在?”
“他死有余辜,你有什么责任,不用为他求情!”
虽然李世民对李佑厌恶,可对于在此时为他求情的李承乾却深感满意,甚至还觉得欣慰。他自己为了权势和皇位,对骨肉兄弟下手,却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冷血无情。
“父皇,儿臣知道,五弟有千般罪过。”
李承乾转头看了眼下面一脸眼巴巴望着自己,眼里尽是哀求的李佑,随后语调低沉的说道:“可他终归是儿臣的亲弟弟,儿臣怎能忍心亲手送自己的弟弟上断头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