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李世民上朝
“当然,若是案子闹大了,一连串的人会受牵连,李恪和他那一帮人,没有一个会有好下场,不是杀头就是抄家,最低也是个流放。”
李世民是从玄武门走过来的,也最知道这其中的残酷,无奈的叹了口气:“权力之争历来都血淋淋的,若是朕处在你的位置上,也会这么做的。所以朕给他们封了藩国,就是不想兄弟相残的旧事重演。”
“可惜,人都是贪心的,不到山穷水尽,是不会死心的。真到了穷途末路,后悔就晚了.”
说到这里,李世民诧异的问道:“可是朕看萧禹、岑文本这些人并没有出事,甚至就连杨妃也还安在。你舅舅也没有说过军中有大清洗,反而是李恪率着一万人逃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父皇别急,听儿臣慢慢和您说。”
李承乾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儿臣实在不想三弟一身的勇武,没有战死在保家卫国的沙场上,反而折在内部倾轧上。”
“于是把三弟叫来御书房,给了他两条路,一是就藩封国,一是独自领兵出大唐。西方地域广阔无边,有数不尽的国度和无数种族,以三弟的能力,一定能打下一片江山。”
随后李承乾把说服李恪的那一套又述说了一遍,李世民也是听的眼睛发亮,接口道:“所以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恪儿毅然选择了去打属于自己的江山。”
“不错,儿臣还把父皇的那柄盘龙槊赠给了三弟。”
李承乾也是附合的说道:“三弟说有了这根长槊,就像您在陪伴他。他一定会向您证明,他的才能不输您。要为大唐开疆拓土,在遥远的西方,打下一个不输于大唐的国度。”
“三弟带走的文臣武将和军士,都是他多年培养的死忠。之所以用背叛的形式,一来是为了和我们大唐划清界限,免得西方诸国到时候以此为由约束三弟。”
“二来,有了背叛的名义,他的家小和一些和牵连的臣子,儿臣也能施恩宽恕。有了这份恩情,他留下的那些人,也能转变心态,好继续为大唐效力。”
“好,不愧是朕的儿子,你和李恪都是好样儿的。”
李世民听到这里,高兴的站起身,在房内走来走去,随后一脸的赞赏道:“乾儿,这件事做的事不错。你比父皇强,父皇没看错你,你的仁厚和宽容,避免了兄弟间的手足相残和我大唐的内耗。”
“保全了你那些兄弟们,也保全了萧禹、岑文本、柴折威等臣子,他们都是大唐的人才,若是折损在自相残杀中,那才是真的让人惋惜。”
“能得到父皇的认可,儿臣也放心了。”
随后李承乾一脸沉重的说道:“三弟离去之前,曾含泪向儿臣祈求,若有一天您能醒来,一定要告诉你真像。他没有背叛大唐,永远是您的儿子,请您宽恕他。”
“唉痴儿啊!”
李世民感动之下,眼眶也有些湿润,伸手在眼角抹了抹:“李佑一身勇武,若不是身在帝王家,也是一员悍将。可惜,他有武无谋、行事冲动、性子又急燥。”
“注定了只能做一个开拓的将军,无法做一个守成的君王。”
“这样也好,离开大唐,他才能展翅高飞,一舒胸中志向。雪域高原适合那些平庸之人,却不适合李恪。他的离开于你,于他,于大唐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就是对朕也是一种安慰。”
“罢了,不提他们了。”
李世民用衣袖擦了擦眼眶说道:“那李佑呢?他是不是也是你的安排?”
“父皇,李佑是真的狼子野心,他的谋反和儿臣一点关系都没有。”
李承乾忿忿不平道:“程咬金和李绩这两人在您病倒之后,就慢慢的投入了世族的怀抱。程咬金和山东世族暗中勾连,李绩则是被关陇世族拉笼,他们都出来争统兵之权。”
“儿臣无奈,就只有把这征东大将军的位置给了李佑,指望着他能制约一下两人,谁知他暗中勾结施罗叠,害得我们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又演戏骗过了朝庭,最后祸乱了整个山东。”
“前段时间还趁机拿下了洛阳,集结重兵,与朝庭对抗。”
李承乾十分无耻,把兵败的责任都推到了黑锅佑身上。
李世民听到这里,脸色顿时阴郁了几分,陇西飞骑的覆灭虽然他乐见其成的,可这并不能抹杀李佑暗中勾结外敌、泄露军机、借刀杀人、图谋不诡的罪行。
不过李佑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更关心的是突厥人的怪异举动,于是问道:“那些闯入河北的突厥人,他们分田地,针对世族,和你有没有关系?”
李承乾一怔,分身这事没法解释,而且他也不打算把草原的事情透露给任何人。
“这个也和儿臣无关,您是知道的,世族在朝中的力量很强,他们看得很严。但凡儿臣露出一丝一毫要对付他们的想法,恐怕就会被他们群起攻之。”“突厥人为什么会一反常态,儿臣也是不得而知。”
“当然,儿臣也知道此举消弱世族对我大唐有利,所以暗中也有纵容之举,再加上关陇、山东和江南这三大世族圈子为了争夺山东的利益,互相针对,勾心斗角,这才耽误了这么久。”
“哼,内忧必引来外患。”
李世民训斥道:“你们君臣之间相互猜疑,臣子之间相互争斗,就忘了草原上还蹲着一头猛虎,躲在暗中等着享渔人之利呢?若是朕没有醒来,你打算怎么收拾局面?”
呃.
李承乾一脸的惶恐,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能说右贤王就是自己,施罗叠也是自己,这天下的乱局,就是自己下的一盘棋,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中,根本不会失控吗?
李世民见状也是摇了摇头,这次的乱局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他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理清,也是十分头痛。难怪世族被弄得焦头烂额,最后主动撤出了关中。
“算了,现在的局面,对你来说也确实是太难了些。即然朕醒过来了,就交给朕来处理,接下来你什么都不用干,就好好站在一边,好好学着,看着朕怎么收拾他们?”
“好勒,父皇。”李承乾心下大松,这操心费力、一团乱麻的事儿还是交给天可汗吧!
翌日,太极殿,朝会举行。
这段时间因为李承乾的缺席,还有大量世族官员的离开,朝会也没有正常举办。今日忽然接到通知召开朝会,不少官员还是来到了太极宫,原以为会人数极少。
没想到却是人头鼎盛,少了一些世族的面孔,却多了不少勋臣和宗室。
正在众人诧异的时候,李承乾陪着李世民来到了殿内。见到那个离开朝堂已久,却依然高大威武,浑身散发着睥睨天下气势的苍老身影,很多人都是不敢置信的擦了擦眼睛。
这时候,众人才想起,李世民其实并没有死,只是病倒了而已。当初李世民骤然间退出朝堂,从权力场上退出的干干净净,让很多人下意识的认为他的时代已经结束。
现在众人才想起,活死人并不是死人,即然有个活字,当然可以重新出现。
不过,现在大唐正处在悬崖的边缘,李世民的出现,瞬间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若说现在有一个人能力挽狂澜,创造奇迹,那自然是非横压一世的天可汗莫属了。
众人激动的跪迎道:“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众人如同看到自家的败家子似的,仿佛才看到李承乾,连忙继续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把大唐江山祸祸成这样,李承乾自然知道,在这些人眼里,自己算不得什么明君。
李承乾却是不以为意,自己要是明君的话,恐怕早就步了李世民的后尘。
也没招呼众人,李承乾扶着李世民慢慢走上了丹墀,确定了李世民要参加今日的朝会后。昨晚连夜安排,李承乾吩咐人把两仪殿那把规模稍小的龙椅抬到了太极殿。
现在殿内放了两把龙椅,一把在正位,另一把放在侧前方的位置。
当然,李承乾肯定是不能让李世民坐在侧位的,毫不犹豫扶着李世民坐在上首,此举获得李世民的大为认可,也让满朝的臣子们舒了口气。
其实臣子们的为难,都是因为上位者之间的争斗。
若是上位者之间没有嫌隙,一体同心,那些让人为难的细节也都不重要了。
安排好一切后,李承乾走到丹墀前,朗声道:“众卿平身吧!”
“谢太上皇,谢皇上。”
自古国无二君,到了大唐,却出现了先后两任皇帝。臣子们也不敢怠慢,只好禀承着父为先子随后的理念,把两人都带上了,只是把太上皇放到了前面。
李承乾站在那里解释道:“大家都知道,父皇病重,陷入了长期昏厥之中。这一年以来,朕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救治父皇之法。终于,皇天庇佑,在前几天,朕找到了药王孙思邈。”
“这几天没有上朝,朕就是在办此事。”
“孙思邈不愧是我大唐第一神医,施展妙手回春之术,唤醒了父皇,有父皇在,这大唐的天下,稳如泰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