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君臣对话下
说到这里的时候,长孙无忌也很是快慰,原本他站在关陇世族一边,是失败的一方。但转变立场后,他竟然莫名的感觉到,自己好像胜利了似的。
这让长孙无忌感叹,自己决定不了哪一方会取胜,但自己可以永远站在胜利的一方。
随后,长孙无忌以第三视角,绘声绘色的把发生在河北道的两场大战详细的说了一遍,听得李世民心中跌宕起伏,快意横生,最后扼制不住的说道:“好啊,陇西飞骑和突厥人两败俱伤。”
“我大唐却得了渔人之利,真是太好了.”
畅快的发泄了一阵,看到面前的长孙无忌,忽然想到此公也是世族中的一员。李世民脸色一肃,走到面前道:“辅机,你我相识于少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名为君臣,实为兄弟。”
“世族之害,你心知肚明。”
“其实一个国家并非容不下世族,只是不能像前隋和我大唐现在这样,从朝堂到地方,从军队到官府,到处都充斥着这些人的力量,简直成了国中之国。”
“他们数量众多,而且规庞大,已经将大唐给裹挟了。”
说到这里,李世民动容的说道:“朕只是想限制一下世族的规模和数量,留下少数心向朝庭的家族存在。大唐也不能只有一个李家,长孙家族是仅次于李氏的家族。”
“朕要打压他们,却要扶持你长孙氏,永为我大唐的臂膀,所以朕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太上皇啊!”
长孙无忌也是感动莫名的说道:“您说的老臣都懂,老臣何尝不憎恨那些堪比王侯的世族门阀。老臣愿意全力支持皇上消弱世族,实现自己的抱负。”
“老臣在此表态,若是朝庭有需要,长孙家族可以无条件的供献出在辽东的所有土地,还给百姓。从此长孙家族不再兼并土地,只经营仕途和行商。”
“哈哈哈,好。”
李世民情不自禁的伸手拍了拍长孙无忌的肩膀,高兴的说道:“如此朕也向你保证,长孙家族可享累世富贵,与国同体。”
“谢太上皇。”
长孙无忌激动不已:“此后老臣什么都听太上皇和皇上的,一心一意为了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嗯,卿不负朕,朕必不负卿。”
君臣二人经过这一番攀谈,消除了一些生疏之感。再次落座后,李世民又皱眉道:“这些人真是胆大包天,无法无天了,当初玄武门之变时,陇西飞骑只有十万。”
“没想到这些年不声不响的,他们竟然扩张了这么多,随随便便就拉出了二十万精骑,还不知道没拿出来的有多少?”
“太上皇不用担心,老臣已查探清楚了,陇西飞骑总数有三十万。骑兵耗费颇大,贵精不贵多,这个数量已经是极限了。”
长孙无忌解释道:“不过在河北折损大半后,剩下的已经被调往西域,驻守封国。李古可能也感到了不安,所以将陇西李氏迁了一半去了西域,并下了严令。”
“陇西飞骑不再介入大唐的战事,只维护关陇世族的平安。”
“哼”
李世民微微一笑:“河北的战事来得太过蹊跷,突厥人就像恨透了陇西飞骑似的,拼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将二十万人给硬生生吃了下来。恐怕李老头儿是吓的不轻,不敢再淌混水儿了。”
“不过,你们也太儿戏了。”
“知节和茂公就算了,他们经验丰富,李佑就是个膏粱子弟,才能平平,哪能做征东主帅?只是没想到,知节做了俘虏,茂公也因为战败被问罪下了大狱。”
“此事透着股莫名的怪异,就连朕也觉得,他们两人败的太冤枉了。”
“谁说不是呢?这都是我大唐内部出了奸细。”
长孙无忌愤愤不平的说道:“太上皇您不知道,皇上如此看重李佑,没想到他竟暗中觊觎皇位,早就和突厥人私下勾结。正是因为他的原因,突厥人才准确的掌握了陇西飞骑的行踪。”
“三天之内,马不停蹄的发动了两战,将陇西飞骑给消灭了。”
“原来如此,朕还奇怪呢,突厥人不顾一切的杀入河北,如此不留后路,他们怎么回去呢?刚刚朕还以为是施罗叠愚蠢,不通兵事,现在才知道,原来早有内应,这一切就说的通了。”李世民脸色阴沉道:“若是两人勾结起来,意图不诡,那大唐必乱,突厥人也不用担心后路了,随时都可以杀出去。对了,你快说,后面又如何了?”
“突厥人损失惨重,三十万只剩不到十万,应该翻不了大浪了。”
“呃”
感觉对方好像在听故事,长孙无忌哀怨的看了神彩飞扬的李世民一眼,又将突厥人假意撤退,让朝庭的人以为李佑能平定突厥人。最后放权,李佑将大部兵马都调到北方后。
突厥人又突然南下,不但将河北南部全部拿下,还越过黄河,在半年的时间内,纵横齐地、河南、江淮、荆襄四个地域,把整个山东之地给闹的不可开交。
接着在朝庭问责时,李佑直接掀了桌子,利用自己亲王的身份,骗开了虎牢关,偷袭拿下了洛阳。并在洛阳假传圣旨,宣布朝中有奸臣,他要起兵清君侧,保国祚。
长孙无忌还将自己抄写放在胸口的伪造圣旨和起兵檄文拿了出来,递给了李世民。
“皇上,老臣真不是奸臣,更没有把持朝政,架空皇权啊!”
长孙无忌跪在地上,披肝沥胆的说道:“李佑如此指责,让臣无自自容,目前朝中三省的几位主官还是您任命的那帮人,有萧禹、岑文本、刘泊、马周、禇遂良。”
“就加了一个张玄素做了右仆射,六部和各寺院署监都还是原来的人,基本没怎么动。您说说,在这样的配置下,臣能做奸臣吗?”
呃.
李世民来不及看檄文,连忙把长孙无忌搀扶了起来,他一听有萧禹的名字,就知道奸臣之说,是子虚乌有的。现在的朝庭,想做奸臣,就饶不开萧禹。
此公性烈如火、刚直不阿,比之魏征还要强上三分,有此人在,就不会有奸臣,更不会有权臣。还不说其他马周、禇遂良等清廉忠直之辈,张玄素也不是外人,品性是信得过的。
这个班子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安排,李世民也就放心了。
听完长孙无忌的述说后,李世民真的是又喜又忧,喜的是突厥这帮兄弟这么能干,真是牺牲自己,贡献大唐啊,就连他也觉得,这是不是自家请来的救兵。
不但不伤百姓,还打击世族,短短大半年时间,将山东各道的田地都分了出去,这简直是来送惊喜的啊!
别说,这么可爱的突厥人,李世民都舍不得杀了。
可是另一方面,他又知道,突厥人这不是帮大唐,而是想挑起大唐百姓和朝庭的矛盾,为李佑后续的起兵,裹挟无知百姓打基础的,是用心险恶的。
别的不说,在长孙无忌的述说中,那个关于中原土地兼并比例对应王朝隐患的分析,就让李世民也是一惊。这施罗叠眼光还真是深刻,一眼就看到了大唐的根本核心问题。
不过,对方说的没错,土地越集中,江山就越危险;土地越分散,朝庭就越安稳。
这一点儿自己一定要记住了,千万不能再重蹈覆辙。
最后长孙无忌将李佑起兵后,朝庭原本还想尽全力剿灭。世族不惜代借的调北方和西南大军回京,致使边镇空虚,右贤王窥得良机,这才尽起大军入侵。
而在这内忧外患,一片绝望之下,世族竟然纷纷抛弃朝庭,带着自己家族的财产和在军中的兵力,逃往了西域。现在长安兵力已不足三十万,前所未有的空虚,人心也是一片哀鸿。
幸好,他们找到了孙思邈,救醒了李世民,这就是大唐现在所处的局势。
李世民搞明白了一切的事情后,心中不怒反喜。
若不是碍于长孙无忌在场,他甚至想仰天大啸一声,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狂喜和激动。世家门阀才是大唐的心腹之患,他们横行数百年,势力遍布各个角落。
他敢挑战自己的父亲,却不敢对世族下狠手。
如今,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竟然让这些自己作梦都想驱逐出大唐,尤如附骨之蛆的磨鬼们自己抽身离去。这是哪里是灾难,简直就是上天降下的甘淋。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睡了一觉,醒来后,局面逆转,世族的问题解决了,土地的问题也解决了,天下一半的百姓得到了土地,这简直是重塑河山般的机遇啊!
李世民安抚好长孙无忌,连忙展开手中的檄文看了起来,然后又看了看李佑假传的圣旨,随后爽朗一笑:“好,做的好,哈哈哈,李佑这个逆子,这一辈子,就是做了这么点儿人事。”
“这圣旨早就该发了,若是朕早些醒来,就第一时间确定土地的归属。”
“还有这檄文,倒是让朕刮目相看,这兔崽子还算有点脑子,不但知道借势,还知道用如此取巧的方式来壮大势力。不愧是朕的儿子,不是那些毛毛燥燥的莽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