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君臣对话上
“辅机啊,朕也没想到这一睡就是一年,更没想到还能醒过来。”
李世民回到坐位上,看向长孙无忌:“你坐下,和朕好好说说,这一年来,承乾的皇帝做的怎么样?朕离开后,朝庭上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这大唐各地,是否安定祥和?”
“还有,北方的突厥,是不是还老实?”
一听这话,长孙无忌再看向李世民那苍老却充满威严的神情,瞬间唤醒了长孙无忌沉睡不久的记忆。仿佛回到了贞观时期天可汗主政的时候,那震慑天下的气势,依然让长孙无忌颤栗。
‘噗通’一声。
长孙无忌一脸愧疚的直接跪在地上,二话不说,嘭嘭嘭的磕了三个响头,再抬起头的时候,已是额头泛红,老泪纵横的泣道:“太上皇啊,臣有罪,臣辜负了你的期望和重托。”
“大唐,危矣”
“什么!”
“怎么可能,莫非才短短一年,李承乾就丢了朕打下的江山。”
李世民瞳孔骤然一缩,心脏一紧,豁然起身,脸色阴冷。随后又抬头四顾,在殿内打量了一下,有些慌乱的问道:“莫非这里不是长安城,也不是大明宫?”
“太上皇别着急,这里是长安城,是妹妹的寝殿绫绮宫。”
长孙无忌连忙说道:“大唐也没有丢,只是十天前,突厥右贤王亲率八十大军,号称百万,已经越过黄河,侵入我大唐关内。现在已经占据了云中定襄一线,正在日夜兼程的朝着长安进发。”
“右贤王?”
李世民双手握拳,抬首北望,眼神凌厉,咬牙切齿道:“此人果然出手了,朕就知道,在朕出事后,新帝登基期间,他会安捺不住,一定会有动作的。”
“只是朕以为他会迅速动手,没想到耽搁了一年,才姗姗来到。”
“呃”
说到一半,李世民反应过来,连忙道:“是了,自古都有趁丧伐国之举,想来是朕还活着,只是陷入昏迷。所以他搞不清状况,心有疑虑之下,这才迟迟未动。”
“经过一年的酝酿,确定朕没有出面,这才下定了决心。”
“辅机,那你们是怎么应对的?朝中有李靖、侯君集、程咬金、尉迟恭、李绩这些骁勇善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又有玄龄和你们这些文臣,想来问题不大,和朕说说。”
长孙无忌脸色尴尬,哼哧了半响,才说道:“皇上,您有所不知,这一年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容老臣和你详细说说。”
“嗯,也好。”
李世民看到长孙无忌的脸色不对,心中咯噔一声,看来情势比自己想的还要复杂,还是了解清楚再说吧!
于是长孙无忌就从李世民昏厥之后,李承乾开始主政说起,说到世族发难,以高阳公主偷人的丑事,在朝堂上逼迫皇帝,导致房玄龄不得不退出了朝堂。
当然,这其中长孙无忌撇清了自己的关系,淡化了自己在其中的作用,把黑锅全都推给了那帮世族。
李世民听到这里已是脸色阴冷,怒火万丈了,他知道在世族对自己下手的种情况下,李承乾继位,必然会找种种借口,压迫皇权。但听到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还是怒不可扼。
只是当此之时,他忍住了心中的暴怒,压住性子听长孙无忌继续说下去。
听到后来高阳自尽,李世民皱了皱眉头。
他知道高阳的性子,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只是相对于军国大事来说,这还是小事。听到长孙无忌说皇帝借着这事,从容的化解了世族的功势,后来还借此让诸皇子一一就藩。
脸色的神情才是一缓,虽然这些手腕在李世民看来,还很稚嫩,也很多不错了。
有这样的心思,做一个守成之君,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长孙无忌当然是偏向自己的外甥,是以在述说中用了春秋手法,替李外甥美化了一番。尽量把李承乾描述成一个朝气蓬勃、英明神武、从谏如流的明君。
又将建立财政寺发行大唐货币和成立资产管理署,为朝庭扩大了财税来源,积聚了海量的银钱;也逐步掌握以粮食为核心的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巩固了皇权。
这都让李世民大为惊喜,深感自己选择了一个好皇帝,好大儿没让自己失望。
“哈哈哈,承乾还是不错的。”
李世民仿佛一时间忘记了突厥大军压境,北方烽烟四起的情况,捋须赞道:“承乾从小就聪明、厚道、仁义,能在不激化矛盾,不触怒世族的情况下,建立财政寺,让朝庭有了充沛的资源。”
“就凭这一点儿,他也能延续朕的贞观盛世。”感概了一下,看到长孙无忌脸上没有半点开心的表情,忽然想到了危局,连忙催促道:“嗯,你接着说,君明臣贤,这不是挺好的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长孙无忌这才把去年秋木达,草原惊变,右贤王遇刺,施罗叠复起,两方各据大军,在横岭一战。双方拆损二三十万兵马,最后草原分裂成东西两个势力。
“好你个长孙无忌,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李世民情不自禁的大喜道:“右贤王一家独大,一直都是朕的心病,现在又崛起了一个施罗叠,汗王之争,足以让突厥分成两个国家,接下来的形势对我们极为有利。”
“只要朝庭扶持弱小,制约强大,自然能慢慢消弱突厥,等他们两败俱伤,时机合适时,再挥军北上,就能彻底平定草原。”
“你们都满腹才华、经验丰富的老臣,别告诉朕,面对这样的有利局面,你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太上皇啊,你说的我们也能想到,只是形势发展的太诡异了。原以为他们两部会先在草原上分出胜负,再图谋南下。谁知道那个施罗叠发了什么疯,竟然不按常理出牌。”
长孙无忌叫苦不迭的把施罗叠为了过冬率三十万骑兵南下,一改往日在边境打打秋风的做风,直接顺着辽西平原南部的走廊,串入了河北腹地的事情一说。
随后道:“突厥人这次南下不但不侵扰百姓,还把矛头对准了世族豪门。以范阳卢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为核心的河北世族门阀被一扫而空。”
“把他们的所有财富据为已有,把土地全都分给了百姓,以致于河北百姓渐有心向突厥人之意。”
“这”
李世民听到这里,一时间喜怒交加,心情极为混乱。
消除世族,重分田地,这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现在竟然实现了,这让他心中惊喜万分,他一点儿也不为那些世族的破灭感到惋惜,还隐隐感到无限的快慰。
另一方面,这样的事情,竟然是突厥人办到的。
这又让他忧心不已,突厥人不会为大唐做嫁衣,此举必然是冲着大唐稳定来的,他们在河北道横冲直撞,笼络人心,必然会对大唐的统治造成巨大的破坏。
思虑良久,李世民神情复杂:“分田之举,无疑于刨了世族的祖坟,世族们不会无动于衷吧?”
长孙无忌是跟着李世民一路走过来的,对于世族为祸之事,他是心中有数的,也知道李世民一直都很忌惮世族,直到最后一刻,也不曾放下对世族的戒心。
为了自家的利益,长孙无忌当初选择了背弃李世民,站到了世族一方。
只是后来的情势变化,让他又不得不和关陇世族分道扬飙。到了此时,他当然知道,世族维护了几百年的利益,已经被突厥人所撼动,连他们都觉得胜利无望,纷纷逃往西域。
那自己的长孙家族,要么也跟着他们去封国。
若想重新立于朝堂,就得一改之前的态度,站到皇权这一边,帮着李世民对付世族。反正自己妹妹是太后,皇帝外甥身上流着长孙家族的血脉,这个江山就有长孙家族的一部分。
不像其他世族,长孙家族是有退路的。
大不了交出土地,凭着世族大撤离带来的势力真空,皇家必然会补偿给长孙家族其它方面巨大的利益。
“太上皇英明,世族简直是怒不可扼。”
想明白了这一切的长孙无忌,迅速找准了位置,把世族的动作一鼓脑的透露了出来:“河北世族说动了关陇世族,动用了陇西飞骑,欲在最短时间内消灭突厥人,平靖河北的土地之乱。”
“什么,陇西飞骑?”
李世民豁然起身,顿时眼中射出压抑不住的恨意。他知道,就是这支隐藏在大唐内部的骑兵,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使得他面对世族,一直强硬不起来。
无论做什么都有所顾忌,始终不能下狠手,他做梦都想把这支骑兵给消灭掉。
听到这里,李世民已是脸色黯然道:“陇西飞骑,实力强横,他们即然出动了,突厥绝无幸理,后来呢?”
“太上皇勿忧,事情不像您想象的那样。”
长孙无忌此时摆出一幅自己人的姿态,幸灾乐祸的说道:“尽管世族为了万无一失,派了李绩和程咬金两员大将去统领,结果依然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二十万陇西飞骑,只有数千残兵败将返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