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208章 局势发展(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08章 局势发展下

你说李佑没有功劳吧,这半年来,他一人个收复的大唐国土,就有大半个山东之地了。

可若说他有功劳,仅仅数万的突厥骑兵在唐境内肆掠,他却拿对方一点折没有。你还没法说,因为步卒赶不上骑兵是天经地义的,不受大挫就已经不错了,还想怎么着。

只是以往北方游牧侵,受难最大的都是百姓,其次是军卒,最后才是世族豪门。

现在反过来了,世族受损最大,军卒自保有余,而百姓更是得到了天大的好处。这也让朝庭没有及时去适应这种新式的战争方式,这才把重疾拖成了慢性病。

朝中好几次有人谏言,撤掉李佑,换更加得力的人手前去剿匪。

在李言的有意放纵下,最终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给耽误了。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朝中各家势力的相互扯皮,你推荐的人我阻拦,我推举的人他下绊子,最后谁也占不到便宜。

不得不一次一次的搁置,直到半年时间过去。

其实对这种情况,李言看得很清楚,之所以形成这样诡异的局面,一是因为外部情况特殊。

这次的战争很是怪异,突厥人打下了大唐半壁江山,却一边打一边丢,到现在也没有彻底占据哪处地方。也没有以往南侵时的大肆烧杀抢掠,对地方的破坏微乎其微。

甚至连百姓们的春耕都没有影响到,而大唐和突厥人打了大半年,算下来一寸土地也没失,也没有大量受战争疮伤的流民。

为了避免突厥人发疯,搅乱大唐内部,朝庭也没有穷兵黩武。重重考虑下,使得唐境内的战争,一直没有升级为全面战争,也保持着局部的溃烂,朝庭的压力也没那么大。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内部三大世族圈子的博弈和掣肘。

关陇世族在损失掉陇西飞骑主力后,元气大伤,虽然李言及时的和韦氏联姻,暂时稳住了局面。可山东世族和江南世族,依然在朝庭上联合起来,不断挤压关陇世族的蛋糕。

在这种情况下,关陇世族的大佬们,灵活的调整之前欲尽快消灭突厥的想法,反其道而行之,做出了暂时纵容突厥人肆略掠,以转移朝堂矛盾,消弱其他两家的做法。

在关陇世族的放纵下,又有李言的安排,突厥人这才得以顺利南下攻城掠地,将河北分田地的战火烧到了河南东部,甚至蔓延到江淮两岸、荆襄腹地,使得江南世族也被牵连下来。

而最先受损的河北世族,为了均衡力量,也明里暗里的从中搅合,使得朝庭的对敌方略迟迟不得出台,硬生生的把中原拖成了一场滥仗。

最开始是河北世族极积的要求止战,关陇世族和江南世族隔岸观火看翻船;中间又是关陇世族想尽快剿灭突厥人,江南世族和河北已沦陷之地的世族们暗为绊阻。

现在倒好,是江南世族受到影响,又叫嚣着要尽快消灭突厥人,其他两家又找百般理由,幸灾乐福的看着突厥人在江淮之地肆掠。

即然损失不可避免,不如大家有难同当,实力都被消弱后,关陇世族还是老大,河北世族还是老二,你江南世族依然垫底。

是以这场仗硬生生的拖了大半年,牵连了半壁江山。

经过这半年的拖延后,众人已经发现了,突厥人志不在抢地盘,甚至也不在抢财货,避开了朝庭和百姓,就是为了打击世族。表面上看这半年下来,突厥人没占到什么便宜。

大唐也没失去什么,在无形之中,土地从世族流向百姓手中的规模越来越大。若是让突厥人再这么闹下去,天下世族,就不会再有往昔的威风。没有土地,就不会有人,没有人就没有了兵员和势力。

最后即便能保留下来,也会变成只是有钱的富户。

对于突厥人南下后,朝庭派驻军力和官员接手河北,也是很顺利的。当他们意图收回土地的时候,就会和当地百姓发生巨大的冲突,不时下乡的官吏被斩杀,甚至有百姓冲击县衙的事情发生。

现在官府才知道突厥人丢了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给他们。再加上这些土地都是豪绅富户的,他们都聚集在长安不敢回去,朝庭也没必要为了他们得罪百姓。

万一闹出民变来,吃瓜落儿的,还是他们。

是以为了稳定局面,朝庭暂时没有没已分田地出台硬性的规定,而是保持着暂时搁置的状态,想等彻底消灭突厥人后再说。

眼看着再这样下去,三家自相残杀,都是受害者,反而会便宜了皇家。是以最近这段时间,三家世族频繁接触。迅速进行了斡旋和妥协,决定结束这样的局面。

当然,也是因为三家不同程度的被消弱,再次达到了实力均衡,再放纵下去,就有可能彻底失控,这才有了‘合适的时机。’

“皇上,臣参核齐王李佑。”

这时,刘泊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折,王德连忙上前接过,转身递给了御案后的皇帝。

李言抬手接过,没有打开,而放到了桌案上,温言说道:“不知刘卿家有何事参奏齐王,正好各位都在,你且说说看?”“是,皇上。”

众人都知道重头戏来了,立马噤声看去,刘泊开口道:“皇上,齐王领兵半年以来,迟迟不能把这股突厥残军剿灭。致使突厥贼子侵入江南江淮,甚至荆襄之地也受到牵连。”

“这些都是朝庭的重要财税之地,受战乱影响,朝庭税收大为减少。”

“河北、河南、江淮、荆襄诸道数千万百姓在突厥人的铁蹄之下苦苦哀嚎,求生无门。”

“而李佑却孰视无堵,臣参其玩忽职守,贻误军机,剿贼不力,甚至有养冠自重,借以搜刮地方之意,请皇上诏其回京,治罪。”

李言眼神一跳,不过却又微微安了心,这些人想到了李佑有私心,却只想着他借机敛财,竟无一人把李佑往心怀叵测,意图谋反的角度去想。这就说明,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随后李言又恍然,还是自己做贼心虚,生怕意图暴露。

实际上以现在李佑的情况,众人也不会想到他会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

现如今的大唐,上有长孙太后压阵,又有自己这个皇帝在位,还有一位嫡子就藩的情况下,他一个庶子中都不受待见的皇子,压根就和皇位扯不上半点儿边。

若不是如此,当初也不会放他去山东领兵。

而河北之地的五十万步卒,实际上只有二十万在李佑的掌握下。他还要跟着突厥人到处跑,一没有擅自征兵,扩大实力;二没有割据一方,笼络人心。

现在的李佑,和一个普通将领也没有区别,这样的情况和实力,说他造反,也委实有些难以服众。

李言放下了心,看向其他人问道:“刘卿家所言,你们是什么看法?”

“回皇上,臣亦觉得齐王领兵这半年来,殊少建树。”

岑文本出言奏道:“突厥人自去岁进入大唐以来,三十万大军,经过长久的做战,尤其是冀州的两次大战,已折损大半,只剩下数万残兵败卒,狼狈而逃。”

“这些人本应一战而定,齐王却追剿了半年,还没有消灭,实在是太过无能了些。李佑是不是别有居心,可以再调查,就这征剿不力的罪名,他难辞其疚,是以刘大人的参奏,臣附议。”

“哼”

萧禹此时也是冷哼了一声,斥道:“李佑就是个废物,区区残兵败将,有二十万大军,还在我大唐腹地做战,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他竟然拖了这么久。”

“若是换上其他老将,恐怕施罗叠这个突厥伪汗,早就枭首了。”

“是啊,皇上,臣也建议招齐王回京。”

张玄素见时机合适,也是怂恿道:“开春以来,天气慢慢暖和,太尉侯君集的病情也渐渐稳定。臣觉得,可以将齐王招回,让侯君集前往领兵,必然一战而定,彻底解决这股流寇?”

“臣附议!”

马周、诸遂良也是拱手道:“臣也附议,不能任由突厥人这么闹腾下去了。”

果然,三大世族圈子只要意见一致,就能迅速做出反应,体现在御书房的高层会议上。之前这些人还相互扯皮,说什么齐王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追击突厥人餐风露宿也很是不易。

现在就变成废物无能,众口一辞的要治罪了。

权力博弈的过程中,每名参与者的发言,未必体现了其心中的真实想法,或许只是在为接下来的开条件,谋利益找个借口罢了。只要目标达到,之前的表达,也可以当做放屁。

真是肮脏啊.

“嗯。”

李言点了点头,同时脸上露出一幅不太好意思的表情假惺惺问道:“各位大人之言,朕也深以为然。只是,五弟常有军报送来,都是说将士们追击敌军十分辛苦。”

“他们也十分尽心心责,每次遭遇战,都能或多或者的歼灭不少突厥人。朕不加表扬就算了,现在还要发下圣旨问罪,会不会伤了前线将士们的军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