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局势发展上
正当齐王集齐二十万军力,要对突厥人发起最后一击时。突厥人却金蚕脱壳,用一两万骑兵,佯装主力大军,坚守在范阳一带,牵制唐军。而其中七八万主力趁夜突围,迅速南下。
这个回马枪太过意外,后方城池掉以轻心。
猝不及防之下,被突厥人将原本未攻下的博陵崔氏盘据的恒定二州一举拿下。
这场大胜,让突厥人大为震奋。
而后,携带大胜之余威,间道南下,接连攻下赵州、邢州、洺州,杀入了相卫二州。
这里正是五姓七望之一的赵郡李氏的祖地。
赵郡李氏是从汉朝流传下来至隋唐时期的大族,最有名的始祖是战国时的赵国名将李牧。
李牧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曾任赵国丞相,封武安君。
赵郡李氏史载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有史记载以来,这个家族先后出过至少43位宰相,两代皇后,11位王妃,200余名进士,留下与其相关的成语典故有800多条。
随着子孙繁衍,赵郡李氏至西晋末年确立六大房支,分别为:东祖房、西祖房、南祖房、汉中房、江夏房、辽东房。其势力遍布天下各地,殊为鼎盛。
都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据说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在更早时候,也是一个祖宗,同出一源。而赵郡李氏的陷落,让得天下再次震动,朝庭亦为之哗然。
朝庭惊恐之下,连忙调集了四周的兵力,充斥洛阳,并严令李佑大军南下剿灭突厥人。
毕竟,相州和卫州离洛阳不过三百里之遥,中间只隔着一条黄河。一旦突厥人越过黄河,以突厥骑兵的脚力,一天时间不到,就能杀到洛阳,兵临东都城下。
李佑接到命令后,也不迟疑,马上放弃围堵在范阳郡的突厥疑兵南下。
只是,这时突厥疑兵又弃城杀出,也不和唐军野战,只是不断的骚扰,阻碍迟滞李佑行军。不得已下之,李佑只好且战且退,一路和突厥一两万的骑兵打起了游击战。
这一耽误,原本只需三五天的行程,硬生生的被拖了一两个月。
无论世族还是朝臣,都在唐军中有信息渠道,也知道突厥人确实和狗皮膏药一样纠缠大军。一旦李佑下令手下大将反击,突厥人就打马扬长而去。
等到唐军放弃追击,要行军的时候,突厥人又开始了骚扰。
不是在唐军正常行军时,突然摆出冲阵的架势,就是在唐军休息的时候,趁夜在大营外敲锣打鼓,要不就是时不时的偷袭粮草,弄得大军烦不胜烦,却又无可奈何。
可李佑却不敢分兵,怕被突厥人各个击破。
毕竟唐军人数虽多,却是步卒;突厥人虽少,却是迅捷如风的骑兵,若再有败绩,情势将更加严峻。
朝庭只好令河北和河南的大军,严防死守,等到李佑大军前来破局。
等到来年三月,李佑二十万步卒慢腾腾的赶到相卫二州的时候。突厥人已经在这段时间,将河北西南部的土地分配完毕,也将崔李二氏进行拷打,敲出了海量的财物,灰溜溜的赶出了河北。
等到南下唐军在外设置好包围圈,准备和突厥人拼死一战的时候。
突厥人却又没了弓高和安德两次大战的魄力,竟然避而不战,找到一处薄弱点,突出了重围。随后一路顺着黄河北上,在济州渡口越过黄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了齐州。
至此,突厥人摆脱了李佑大军的追击,进入了兵力空虚的齐州。
而李佑在这时,却止住了脚步,以朝庭任命他征东大将军的具体职务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他的履职范围就只有河北一道。跨境追敌,需要朝庭重新授权,否则就有谋反之嫌。
李言只好招集朝中重臣,经过商议,觉得李佑对付突厥人还是有一套的,至少他领兵以来,突厥人一直都是躲着。唐军也并没有遭遇大的损失,不如暂时还让他继续率军好了。
于是朝庭撤消了河北道行军大总管的职务,重新划定李佑的征东大将军,可以率兵在潼关以东的诸道府州内追剿敌军,直到将突厥人全部消灭为止。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最后一道紧箍咒被解除,李佑大为振奋,马不停蹄的开动兵马,越过黄河,追入了齐地。
只是这么一来一往,朝庭又经过商议,各方角力,又是一两个月过去了。
有了这么长时间,突厥人已经把齐地的活给干完了。
齐地的世族豪门,地方巨贾被一扫而空,所有土地重新分配,全都分给了普通百姓。等到李佑率领大军追来的时候,突厥人再次南下,杀入了江淮之地。还是老套路,打着分田地的名义,攻城搜刮世族豪门,然后用少量骑兵牵制李佑追剿大军。
剩下主力人马分成若干小队,深入乡镇,分田到户。
当然,这期间仅靠突厥人是不够的,于是施罗叠把当初在安德城下俘虏的一万五千人,还有一路南下,收笼的一些贫民出身的士卒,凑了五万人,交给程咬金统领。
到了后面,分田的主力已经变成程咬金率领的唐军人马了。
这些人都是突厥人分田地后的得利者,他们也怕哪一天突厥人败了,朝庭会推翻突厥人的政策,重新把田地收回交给世族豪门。想着法不责众的心思,尽量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分田地的好处。
而程咬金,在施罗叠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后,决定大胆使用。
突厥人南下只有两个任务,在领兵攻城和率兵分田两项中,程咬金思忖再三,还是决定选择对抗性较弱的一项,还是分田地好了。
突厥人在分田的过程中,因为语言不通和性情暴戾的缘故,时有滥杀无辜和轻薄民妇之举,程咬金也不忍心普通百姓受难。
即然阻止不了突厥人分田地的‘暴行’,那不如把这项差使接下来,一方面可以让突厥人专心应付李佑大军。另一方面,也能在分田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大唐百姓的伤害。
这一切都不出施罗叠的预料,在得罪了关陇世族后,程咬金又走向了得罪天下世族的道路,执行突厥人的分田政策,已经让他被天下世族恨得牙痒痒。
事到如今,程咬金只能跟着突厥人一条道走到黑。
不过,一路南下以来,大唐百姓虽然对突厥人还抱着浓浓的戒备,可对他卢国公程咬金,却是十分信任,受到各地百姓五体投地的感谢,程咬金也得到不少慰籍。
同时,亲自深入民间后,他对地方豪族的百般压榨和底层百姓们生活的苦难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尽管仍然对突厥人抱有敌意,却对突厥人的政策不再抗拒。
甚至主动积极的配合。
就这样,到开元元年七月的时候,突厥人已将河北道全境、河南道东部、还有长江以北的淮南道、长江上游的荆襄之地的世族豪门尽数清除,赶到了长安。
大唐整个潼关以东的小半壁江山,已经完成了土地的重新分配。
此时,太极宫承庆殿内,一场中枢重臣的议政,正徐徐拉开
“皇上,如今山东各府道州县的豪门大户,全都聚于长安,这给京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岑文本汇报道:“这些人分散在各处还不显眼,现在都集中在长安。据京兆府尹报上来的数据显示,这些地方豪门富户,再加上他们的仆从役卫,就达到了一二十万人之多。”
“长安近来粮价不断攀升,房价也是不停上涨,弄得百姓怨声载道,甚是不满。”
“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增加,朝庭不能不处理了?”
萧禹却是摇了摇头问道:“怎么处理,他们都是我大唐的百姓,突厥人到处肆掠,他们在地方上无法生存。突厥流寇对普通百姓和世族豪门的态度完全不同。”
“他们若不离开,就会被突厥人灭族,只有朝京城来了。他们即然来了,我们也不能不管。”
提到突厥人,中枢的七位重臣都是头痛的抚了抚额头。
这些突厥人自从两次大战后,对唐军基本上都是避而不战,采取了流寇的方式,在唐境内流串。
若各地的城池易攻,便拿下城池休养一段时间。
若是攻不下来,便不予理会,直接下乡分田。突厥人此举获得基层百姓的热烈拥护,再加上他们人数也不多了,不但个个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就连粮草也不缺乏。
更难的是,百姓们对此十分高兴,隐隐有误导唐军,给突厥人报信的意图,以致于李佑的二十万追剿大军,只能跟在突厥人身后吃灰。突厥人仗着骑兵之利,遇到弱敌就打,遇到强敌就逃。
硬是把中原腹地当成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随意往来。
对于从来没有吃过败仗,反而不断周旋的李佑,众臣都有些无语了。突厥人从来不驻守一地,打完仗分完田就撤了,随后而来的李佑,就‘收复失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