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分,李秀端出一盘刚蒸好的紫薯,热气腾腾,香甜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陈牧拿起一块,咬了一口,软糯香甜的口感让他眼睛一亮,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紫薯丸子。他顾不上咽下嘴里的紫薯,兴奋地说:“妈,这紫薯要是做成丸子,说不定能成为咱们店里的招牌新品!”
陈新放下筷子,好奇地看着陈牧:“哦?紫薯丸子?这倒是个新鲜想法,不过能好吃吗?”陈牧一边嚼着紫薯,一边认真分析:“爸,你想啊,紫薯本身就甜,做成丸子肯定有独特的风味。而且现在市面上还很少有紫薯做的丸子,咱们要是做出来,肯定能吸引不少顾客。”
李秀也来了兴趣:“那倒是,就是不知道具体咋做,得好好琢磨琢磨。”陈牧接着说:“除了紫薯丸子,咱们还能研发更多种类的丸子。像鱿鱼丸子、虾丸、鱼丸,都是很受欢迎的。不过现在咱们能生产的只有鱼丸,鱿鱼丸子没有新鲜鱿鱼不好做,虾丸的话,现在养虾的少,货源不好找。所以综合考虑,咱们可以先集中精力研发紫薯丸子和把鱼丸做得更有特色。”
陈新点点头,沉思片刻:“嗯,牧儿说得有道理。紫薯丸子就交给你和你妈研究,鱼丸我来想办法改进。咱们把丸子做好了,不仅能在店里卖,还能扩大供货范围。”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牧和李秀一头扎进了紫薯丸子的研发中。他们尝试了各种配方,将紫薯蒸熟后,加入糯米粉、白糖、牛奶等,反复调整比例。一开始,做出来的丸子不是太干,就是太黏,口感不佳。但他们没有放弃,不断尝试新的方法。
陈新一心扑在鱼丸的改进上,从原料、制作工艺到调味,每一步都精雕细琢。
为了找到最适合做鱼丸的鱼,陈新跑遍了县城大大小小的水产市场。他发现,单一的鱼肉做出来的鱼丸口感和味道都比较单调。经过多次尝试,他决定将海鱼和淡水鱼按特定比例搭配。海鱼如马鲛鱼,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淡水鱼选了肉质鲜嫩、刺少的鲈鱼,二者结合,让鱼丸既有海鱼的鲜香,又有淡水鱼的嫩滑。
在处理鱼肉时,陈新摒弃了以往简单的手工剁肉方式。他先将挑选好的鱼仔细清理,去除内脏、鱼鳞和鱼骨,然后用专门的绞肉机将鱼肉绞成细腻的鱼糜。接着,他又借鉴传统手工打制鱼丸的技巧,利用电动搅拌器,以恰到好处的力度和时长搅拌鱼糜,让鱼丸产生更强的弹性。为了达到最佳的搅拌效果,陈新反复试验,记录每次搅拌的时间、速度和鱼糜的状态,最终确定了一套精准的搅拌方案。
在调味环节,陈新不再局限于普通的盐、胡椒粉等调料。他加入了自家秘制的香料粉,其中包含陈皮、丁香、肉蔻等多种精心研磨调配的香料,这些香料不仅能去除鱼的腥味,还为鱼丸增添了独特而浓郁的香气。此外,陈新还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顾客反馈,微调香料的比例。比如在夏季,适当增加一些清新的香料,让鱼丸吃起来更加爽口;冬季则加重香料的味道,为顾客带来温暖满足的味觉体验。
为了让鱼丸的口感更加丰富,陈新还尝试在鱼丸中加入一些特殊食材。他将泡发好的香菇切成小丁,或是把鲜美的虾肉剁成虾泥,巧妙地融入鱼糜中。这样一来,鱼丸在保持鱼肉本味的同时,又有了香菇的醇厚和虾肉的鲜美,咬上一口,层次分明,口感更加丰富多样。陈新则在鱼丸的制作上花心思。他四处寻找优质的鱼源,尝试不同的鱼肉搭配。还加入了一些独特的香料和调味料,提升鱼丸的鲜味和口感。他每天在厨房里反复试验,从搅拌鱼肉的力度,到煮鱼丸的火候,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陈牧和李秀终于成功做出了美味的紫薯丸子。外皮软糯,内馅香甜,还带着淡淡的奶香。陈新也把鱼丸的口感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弹性十足,味道鲜美。
他们把新研发的紫薯丸子和改良后的鱼丸放在麻辣烫店里售卖,立刻受到了顾客的喜爱。不少顾客专门为了这两种丸子而来,店里的生意更加火爆。陈新趁热打铁,将这两种丸子推荐给之前供货的商家,也得到了一致好评,订单越来越多。
一家人看着店里热闹的场景和不断增长的订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陈新感慨地说:“咱们这一路不容易,不过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以后咱们还得继续努力,研发更多的新品。”陈牧和李秀笑着点头,一家人又开始为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