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里,两家新分店一开业,生意便如烈火烹油般红火起来。每天从清晨到深夜,陈新和李秀在店里忙得脚不沾地,招呼客人、煮麻辣烫、收拾桌子,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陈牧放学后来帮忙,可一个小孩子能做的有限,一家人实在分身乏术。
陈新看着店里人来人往,心里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生意好,发愁的是人手不够。一天晚上,忙完所有事情,陈新疲惫地瘫坐在椅子上,对李秀说:“这样下去可不行,咱们得找帮手。”李秀一边擦着汗,一边点头:“是啊,要不把爸妈接过来?他们能帮衬帮衬。”陈新眼睛一亮:“对,我咋没想到!明天我就回老家。”
第二天,陈新早早出发,回到了熟悉的小村庄。见到父母,他把县城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两位老人听了,既为儿子高兴,又心疼他们辛苦。陈新接着说:“爸,妈,我想接你们去县城住,顺便帮我看看店,你们愿意不?”爷爷吸了口旱烟,笑着说:“行啊,能帮上你们,我们也高兴。”
这时,大伯刚好来串门,听到他们的谈话。爷爷看向大伯,试探着问:“老大,你弟在县城忙不过来,要不你也去搭把手?我寻思着,店里营业额的百分之一当你俩的工资,你看咋样?”
大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爸,都是一家人,还谈啥工资。不过既然弟弟需要,我肯定没二话。”
陈新连忙说道:“大哥,这工资该给就得给,你和爸妈帮我,我不能亏待你们。有你们帮忙,我这心里就踏实多了。”
就这样,事情敲定下来。没几天,陈新把爷爷奶奶和大伯接到了县城。两位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手脚还算麻利,帮忙择菜、洗碗、招呼客人。大伯年轻力壮,主要负责店内的重活,还跟着陈新学习煮麻辣烫的技巧。
有了家人的帮忙,店里的运转顺畅了许多。陈新有更多精力去琢磨新菜品、搞促销活动,生意越来越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看着店里人来人往,陈新感慨万分:“多亏了大家,咱们这日子才越过越好,以后咱们继续一起努力!”众人纷纷点头,欢声笑语回荡在小小的麻辣烫店里,充满了温馨与希望。突破困境,肉丸事业的新征程
随着麻辣烫生意的蒸蒸日上,店里每天顾客盈门,陈新和家人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成本问题却如乌云般笼罩着陈新。一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前,陈新看着账本,眉头紧锁:“这肉丸的成本怎么降不下来呢?虽说生意好,可这成本压不下去,利润也难有大的提升。”
陈牧放下手中的筷子,认真地说:“爸,我有个想法。咱们买机器和冰柜,自己大量生产肉丸,这样不仅能降低店里的成本,还能给县里其他商家供货,多一份收入。”陈新听后,眼前一亮,但又有些犹豫:“这倒是个好主意,可买机器和冰柜得不少钱,还得找地方放,能行吗?”
李秀在一旁也若有所思:“不过牧儿说得有道理,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总得试试新路子。”一家人讨论许久,最终决定放手一搏。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新四处打听机器和冰柜的价格与质量,跑遍了县城的大小市场。陈牧也没闲着,利用课余时间帮着陈新收集信息,还通过金手指查阅相关资料,为选购合适的设备出谋划策。经过一番筛选,他们终于购置了一台专业的肉丸制作机器和两台大容量冰柜,安置在店铺后面的小仓库里。
刚开始制作肉丸时,问题接踵而至。机器操作不熟练,做出来的肉丸大小不一,口感也不尽如人意。陈新和李秀急得焦头烂额,陈牧却安慰他们:“别着急,咱们慢慢摸索。”他再次借助金手指,查询肉丸制作的技巧和机器调试方法,和家人一起反复试验。
在不断尝试下,他们逐渐掌握了机器的使用方法,肉丸的品质越来越好,口感q弹、味道鲜美。陈新开始带着做好的肉丸,一家一家地拜访县里其他餐馆和小吃店,推销自己的产品。起初,很多商家都持怀疑态度,但陈新诚恳地邀请他们试吃,还承诺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订购他们的肉丸。
随着供货量的增加,生产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时,陈新和李秀发现,之前雇佣的员工在制作肉丸时,因为不熟悉流程,效率较低,而且时常出现错误,导致成本上升。陈新意识到,必须要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于是,陈新和李秀亲自上手,手把手地教员工如何操作机器、控制肉丸的制作流程。他们还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要求每一颗肉丸都要达到最佳品质。在培训过程中,有些员工因为觉得工作枯燥,产生了抵触情绪,陈新耐心地和他们沟通,讲述肉丸生意的发展前景,鼓励大家共同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员工们逐渐熟练掌握了制作技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陈新的肉丸生意越做越大,不仅供应了县里的多家餐馆和小吃店,还和一些超市达成了合作协议。
看着仓库里堆满的肉丸和不断增长的订单,陈新感慨万千:“多亏了牧儿的好主意,咱们这肉丸生意才能做起来。不过,这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咱们还得不断努力。”陈牧笑着说:“爸,咱们肯定行!只要咱们用心做,不断改进,肯定能把生意做得更大。”
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陈新的肉丸事业蒸蒸日上,为麻辣烫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