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纯属胡说八道 > 第1章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能打?现在的孩子不能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章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能打?现在的孩子不能打?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能打?现在的孩子不能打?

最近,杭州两名小学生因打架导致一人死亡的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一点琐事和同学发生争执后,竟持刀行凶,致对方死亡。不禁让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打不得骂不得,稍有不如意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早熟,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大,稍不留心就闯下大祸。

确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孩子,生存环境和心理状态,与过去的孩子大不相同了。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能打?现在的孩子不能打?那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情绪缓冲的时间。

以前的孩子,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作业也没有那么多,生活节奏比较慢,挨打之后,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消化情绪。

早上挨了骂,一路上和同学有说有笑,情绪就抚平了。到学校上课,还能再和同学发生点有趣的事,心里那点不愉快,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在学校被老师收拾了,回家的路上,到河里摸摸鱼、到田野里追追蝴蝶,和大自然亲近一番,情绪又消化了。

晚上回到家,一群孩子聚在一起玩耍打闹,嘻嘻哈哈,家长那点打骂又算得了什么呢?

孩子的情绪,在一天之中有很多个出口可以发泄,有很多段关系可以缓冲。他们每天都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视野比较开阔,心思不会一直沉浸在某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上。

但现在的孩子呢?

早上早早起床上学,晚上写作业写到深夜,周六周日还有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生活被学习塞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空间去释放情绪。

放学之后,孩子被家长接回家,关在那几平米的空间里写作业。作业没写完,连饭都不能上桌吃。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或者和老师同学发生了矛盾,家长不仅不关心,还一味地指责孩子:“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要不人家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呢?”

孩子内心的情绪,没有出口发泄,没有机会缓冲,只能不断积压在心里。情绪积压得越来越多,孩子的内心越来越敏感脆弱,承受力越来越差。

要知道,从15楼到一楼,仅仅需要一瞬间,千万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开始变得非常功利,老师和家长都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孩子要考高分、进名校,至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却没有人在意。

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学习这一件事,稍有分心,就会换来老师和家长的责骂。

一旦考试失利,或者成绩下滑,就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被家长打骂。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就弱,在巨大的压力下,很容易就会崩溃。

有些孩子不堪重负,选择离家出走,用逃避的方式远离家长和老师的责骂;

有些孩子被压抑久了,内心变得扭曲,把怒火发泄到同学甚至家人身上,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还有些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之中,内心极度痛苦,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悲剧一次次发生,但老师和家长们却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依然用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价值,依然用高压政策逼迫孩子学习。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学习机器,他首先是一个人,有人的情感、需求和欲望。

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是充满爱的,而不应该只有冷冰冰的分数和排名。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不完美,允许孩子考不好。

成绩差一点没关系,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品德良好,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们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而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多关注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考砸了,不要一味地指责批评,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到改进的方法。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冷嘲热讽,而是耐心地鼓励他,陪伴他一起度过难关。

当孩子不想学习,或者对学习失去兴趣时,不要强迫他,而是试着了解他的想法,激发他的内在动力。

我们要允许一个平凡的生命健康长大。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都能考上名校,都能出人头地。

我们的孩子,也许资质平庸,也许成绩平平,但他依然是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最爱的人。

我们不要总是把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不要总是要求他做到最好,只要他健康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多看看他的优点和进步。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所以,请给孩子一点时间和耐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长大。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而不是用高压政策、棍棒教育去逼迫孩子成长。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都能在爱和包容中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