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云停了下来,问台下的人,”今天 ,我讲了中医性质,药物及方剂的运用,到于辩证则要靠你们熟读医书,反复推敲才行,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这时,一人站起来,大声道:”叶学长,我想问一下归经的理论在临床上的意义。”
“归经是研究、指明哪些药物主要对哪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明显治疗作用的学说。这一学说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的。”
“中医中药是同一理论体系,医药是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中医治病必须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关于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医家们常用理、法、方、药四个方面来概括。”
“这四者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理”,又贯穿在法、方、药三者之中。从这里可以看出,方与药占了辨证论治的相当比重。”
“所以,中医必须对中药的药性理论有深刻的认识,熟练地掌握它的各种规律性,才能很好地完成在理、法指导下,准确地进行处方、遣药的要求。”
“如果离开了中医理论,便不能准确地辨证、立法,更谈不上论治。如果离开了中医的药性理论,便不能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进行处方、遣药,”
“所以古人在强调用药的重要性时说,“用药如用兵”。可见中药的药性理论,是十分重要的,从而也可以看出归经理论的重要性。“
”用归经的理论来研究中药,是达到深刻认识中药,熟练掌握和运用中药的一种方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下面我就说说药物归经理论的产生与意义,古代临床医家们,为了总结药物治疗作用的规律性,渐渐在药物的研究中,形成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还感到这些理论尚不能满意地解释药物的作用和药物对疾病产生治疗效果时与各脏腑经络间的不同关系,等等。“
”例如同是热性药,进入机体后,有的可治脾寒,有的可治肾寒;同是辛味药,进入机体后,有的可疏肝气之郁,有的可解太阳之表,有的可散脾胃之结。“
”散表寒之药,不治里寒;补肺虚之药,不治肝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家们注意到从药物与机体间的关系去探究。“
”对药物治疗作用的理解不能单纯看作是药物自己的作用,乃是药物进入机体后,机体对药物产生反应而出现的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气质性能各有特点,机体脏腑经络的气质、功能、特性也各不相同,因而药物和机体各自的敏感性和选择性也不一样,这就构成了药物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特殊作用。“
”故此,药物进入机体后,机体的某一部分、某一脏腑、某一经络或某几脏、几经,对此药物的作用特别有所感应,就常可显示出突出的疗效。“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医家们还根据各脏腑经络发生疾病的特点来观察药物的作用,通过观察哪些药物对哪些疾病有特效而知其主入某脏某经。“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臜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通过观察疗效,则可知能治抽风、眩晕、震颤的药能入肝,可治因寒而收引挛急的药多能入肾,能治胸部郁气闷胀、咳喘的药,可以入肺。“
”能治水湿停滞不化而发生浮肿、水肿、腹满的药则可以入脾。能治血中毒热而生疮疡的药,则多能入心。“
”如汪昂在《本草备要》中说:“药之为物,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性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
”可见古人在临床用药的实践中,认识到了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具体表现在药物与脏腑经络间有比较明显的密切关系上,以这种关系来阐明某药主要与某一脏腑、某-经络或某几脏腑、某几经络发生明显的治疗作用、“
”这种论述药物与机体具体脏腑经络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论,则称之为“药物归经”理论。“
”这一理论是按药物作用于身体某部位(定位)来分类的一种方法,用以补充四气五味(定性)和升降浮沉(定向)理论的不足,使对药物作用的研究更深入了一步,确定出药物作用的定位性概念。“
”归经理论的产生,是对药物作用研究的发展,是历代医家通过无数的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对药性理论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药性理论逐步阐发、补充的结果,从而使药性理论,越来越完善,渐渐掌握药物作用的一般规律性和特殊规律性。“
”对不同脏腑经络的疾病,采用不同归经的药物,则可产生显着的疗效。比如说我要治疗心脏的疾病,我会选用苦味的药物,治疗肺部的疾病,我们应选用辛味的药。”
“就好像我之前跟人说的,大家去药店买六味地黄丸,它的说明书要求,用淡盐水送服,为什么呢?因为咸入肾。用咸可以把药效引到肾。”
“在台省有一位医家,他主张的不是良药苦口,他主张的是良药甜口,也就是说,他用药不喜用苦的药,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
“就好像之前一位妈妈将医生生姜,结果她嫌生姜辛辣,换成了白糖,结果她的小孩 用了多剂中药都没有起效,而且有加重,那位妈妈就医院责怪医生开错药。”
”为什么用药了没有效果呢?因为药物的效力给她引到了脾,将表邪引入,所以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