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东山再起 > 第二百八十七章 饮马祁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脾气越大越没本事的人,是愤愤中有所指也。

在何岚娟去世的那一年,朱骥、吕元守替他修缮侯府,仰慕当时翰林侍讲学士,专门负责经筵时在御前高声朗读文书的展书官黄道周。因他字写得好,想求上一方匾额。

‘竖丑安识字焉?’

连油滑的王晚亭都觉实在过分,这话能让吕元守记下一辈子,太伤人了!

适时的黄冲对朝中文人相当恶劣,认为他们只会在朝堂御前侃谈大义、气节,漠视边关将领们出生入死的艰难,完全是群寄居在中枢里的一帮蛀虫。莫名遭此侮辱,当时便着人打听对方居所,打算率着府上打手寻对方晦气。若不是张嫣恰好闻讯,连忙叫人通知了张国纪,一顿拳脚加在对方身上是免不了的。

此桩糗事之所以让黄冲耿耿于怀,是因对方名声颇响,一同打猎时,驸马巩永固还曾拿此事取笑过他。

“你到底会不会写字?”

“练了许久,好多字确实还是写不来。”

“那你叫我如何看?”

一叠厚厚的,用炭笔书写的,大量简体几乎全是大白话的最高指示,现握在张嫣的手上。终于看着了黄冲本人的笔迹,很注重这些方面的她,语气过于柔和。

“其实来讲,笔画勾捺没有想象的糟,有别样的神韵。”半真半假地,她还笑着夸赞。

“除了张成,以前替为某誉写文书的人都不在跟前。嘶~。”扰头,有些麻烦,他没有许多时间呆在城里,西海周边的驻防也是件非常紧迫的事,西宁卫的土官们还在翘首等他赶过去。

“老爷老爷。”一个声音从张嫣身后传来,然后才见到鸢儿的半边脑袋探出来。

“对对对,她,她会看。”近两年片刻不离随在身边,何况繁简转换也有规律可寻,鸢儿当然是会的。

“也罢,你去忙你的吧。”

“那便辛苦您了,庆王殿下还等在南门外。”

张嫣显出大度,眼睛里传达出的笑意很真,似乎还带着点其他的意味。迈腿走人的刹那,黄冲猛然便感受到了,这种久违的感觉叫温馨。于是,另一只脚上靴子便粘住在地上。

“您还有何吩咐?”

带着某种意味的眼睛随着蒙纱的正脸却转成侧面,一摞连夜赶出的稿纸落在了鸢儿手心。

“带着酸丫这就开始吧。哦,万事开头难,捱过前面的艰辛,会慢慢好起来的。”

“还好你们在葭州那边有了些经验,有塔塔儿守在周边应该暂时没事,某和卫队也不日便回。”

“当心…。”两人同时讲出半句。

一个才抽抬后腿,一个迅速扭转回头,并平举出根玉葱般的指头。

“当心路上有风沙。”藏在面纱下微红的脸再度彻底扭转回去,留下个后脑勺给他。

“哦。当心浅草滩附近的狼。”

傻笑后,甩头把墨迹以及涌起的黏糊劲甩开,抬靴子正经迈出了门槛。真有狼出没,昨天晚上她自己讲的,和暴丫儿在六坝堡方向的河滩上练骑马时看见的。

把壹旅往西海驻防是迫不得已,饶是如此还需借助定居于东科尔南山附近的归附畏兀儿部落。

半个多世纪前从远番四卫迁入的畏兀儿人并不是***化的蒙人,而是回鹘人的后代。他们的祖先和少量世代居住于吐鲁番的古番族后裔受到大明的庇护,已经数代定居在南山。

因察合台人的迫害,他们依附于各卫所的土司首领,但又一定程度地保持种族的独立。

现在上天给了他们一个绝好的机会,只要各部落愿意承认是乐安侯的附属牧族,作为代理人可以入驻海西及祁连草场。或许,不久的将来,他们还将逐步随在府军的身后进入安定、苦峪和赤金蒙古卫。

内城、养心殿。

王承恩放下手中那支雕琢水仙花纹的玉杆湖笔。

踮起双脚将窗格轻轻掩上。

那根瓦黑铮亮的纤细狼毫在翻滚,白娟上滑出一道墨迹。

象什么都没有发生。

然后,老王照旧并依然低眉顺目地倦回蒲团上。

安静地坐在矮几后头。

龙案上方正要落下的朱笔这时候顿住。

皇帝抬头向窗,若有所思。

心中本有的决断,在雷声中一下子恍惚并犹豫起来。

刚想说句什么。

“轰隆隆…。”雷声又滚滚而来。

殿前的守卫觉得较方才的愈发响亮。

这回却没再见打闪,也没有看到滚滚而至的乌云。

似乎不像要落雨的样子。

犹豫中。

执笔的手起落来回几下,终将朱笔搁在了黄玉笔架上。

说不清道不明,莫来由地叹口气。

乱了心绪的皇帝,将手扶在自己额头上。

“已有大半年的光景,太医院那边怎么说?”

“回禀皇上,依然是束手无策。”

王承恩仰起端正肃然的脸,字正腔圆地回着话。

木偶脸下,藏着些没办法解读的思绪。

皇上正在御览朱批的这道奏章,是刚由他亲手转呈的内阁快递。内容是奏请晋封乐安侯黄冲为安国公。

此事,已经廷议过多次。

面对局势,满腹经纶的几个大学士,其实照旧不过是在做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

朱由检额头在发紧,眉头不由地皱起。

自登基以来,他眉头就没怎么舒展开过,而且有越皱越频繁和越皱越紧的趋势。

年轻的印堂上,已经早早地烙出个明显的川字纹。

此际,清兵由大石口入关已有三月。

卢象升不久前战败。

随其诸将皆怯战,连内官出身的高起潜都弃军而逃。

较旧年初,国内呈现的一片大好形势。

眼前境况急转直下,糟糕无比。

三个月来,尤其前日的战报,是人都会不由发急。

刚看的锦衣卫的密报中。

不光没人知耻而后勇。却很有一些军政大员,在私下大发牢骚。

言及东辽满清必提两个半人,一为孙承宗,二为袁崇焕,剩下半个便是乐安侯。

近来,有关乐安侯的各种不利传闻四起,让众多武臣不由的心生顾忌。

朝廷如此对待功勋,怎不使人心寒。

如坐针毡的同时,皇帝也心寒。

放眼满朝。文臣们个个忙于结党营私,拍的胸脯倍响的武将们,却人人贪生怕死。长此以往,大明要亡。

作为皇帝,真苦不堪言。

天公偏不作美,冬雷预示着可能又有大旱将至。

而就眼前这事。张家的失势,本该就是内戚权力更迭的结果。周玉凤才该是后宫之主。

y皇嫂的各种逾制和失仪传言,早就让人苦恼不堪。现在偶人拿了实据把张国纪一并举报,他也莫之奈何。

但各方诸多人等,将薄恩寡义的名头生生安在自己头上。

张家虽然提携过乐安侯,但毕竟也是两家。

他对乐安侯此人素来包容,甚至有些算作纵容。

如今有人却在借题发挥,对朝廷发难。

内阁们才捉急将黄冲的封赏这时候提出来,就是为了安抚在外统兵的各方军将。

黄冲是有大功。如今各处的得力将官中,有不少人是由他教带出来的。川、陕等地还有九边都有。且这些人凭借才能,大多成为军中干将。

若是他们轻信流言而心存不满,甚至叛乱。则大明原本弊病百出的军队,就越发地不好治了。

“怎么就治不好呢?”

咕叽一句,皇帝继续揣摩起内阁奏章。

正是深知此事的莫大干系,所以他才不得不一再地慎重。

乐安侯患病,张家倒台获罪是此事的发端。

皇嫂张嫣此人虽然近年性情有变,但并无大逆不道之处。

复抬头,仰看向窗外。不由,感慨万千呐。

九月间清军入塞。

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皆战败身死。

几日前卢象升身死贾庄。

畿辅之地已连失四十三城。

据报,清军正分兵八道在畿辅攻杀虏掠。洪承畴、孙传庭所督援军还在路上。

但是如果还不能扼住这次清兵的攻势,则后果难料。眼下时刻正是火急火燎的要命关头,容不得些许差池。

“这要死不死的。”

发呆的皇帝猛然来了这么一句。

起身,来回踱了几步。

看到里头身影晃动,守卫们都把腰杆挺直了些。

果然,皇帝的正目光正随意地转向这边。

盘算着对乐安侯此事的应对,皇帝越来越觉得,此事稍有差池,极有可能会引发出多处兵变。

“落了吗?”

“还没落呢,皇上。”

听到皇帝随口的发问,门外的人连忙回答。

望着门前英姿挺拔的身影,皇帝不由想起来许多年前,那个浑人杵着杆枪帮他站岗的景象。

说不清楚的原因。使得那浑人在大多的中下级官吏以及百姓中,历来有着良好的口碑,以及极高的声望。

所以,早时间被罢军权,以及之后张家倒台。连奉天府的老百姓间都有传闻。

北京城的王公贵族更是传得沸沸扬扬,他们惯常引他为傲。

内阁对此事的处置,是存有差失。

为显示朝廷权威,在七月间,内阁商议剥夺太康伯爵位。

立即的,朝野嘘声一片。

八月末,为敬效尤惩治勋贵不法。因牵连到张国纪私扩私驿的事,淑妃非要替她父亲说好话,遭到斥责。

结果,淑妃当日投缳。

不几日,清人大举入寇。

天下皆认为。早年,东北满人被护天军出关屡败。如今,宣、大等京师辅地此回再遭兵灾。毫无疑问是朝廷,尤其新任内阁们的决策失败。

连番的打压,民间的舆论更甚。朝堂上反对的声音表面上是是小了些。实际是大部分的矛头却转向了大内。

对内阁质疑的同时,倒阁的警钟已敲响。

“咳。”

晃了晃头,回到椅子边。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