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三年三月,春暖花开的时节,柱国军反了的消息传到京中的时候,太初帝正躺在自己的宠妃床上服用五石散,听到消息当场咬掉了宠妃脸上一块肉,并把人赏给了值守的侍卫,导致其被凌辱致死。
好巧不巧,那宠妃是朝中三朝元老凤阁老家中极其受宠的嫡孙女儿。
只因小姑娘被家中娇养坏了,偶然在宫宴中见了太初帝一次,便飞蛾扑火一般,定要进宫为妃。
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听不进任何关于太初帝残暴不仁、嗜杀成性的劝说,自以为凭借自己可以将歧途中的太初帝拉回正路,却落了个惨死的下场。
已经致仕的老大人得知消息当场吐血昏厥。
醒来后,凤阁老强行压住想要为爱女报仇的儿子儿媳,面上表着忠心,私下派人去了北疆。
这位曾经忠心耿耿的文臣之首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亲眼看着太初帝去死。
凤阁老门生满天下,无论文武,皆有他的心腹。
有了凤阁老相助,原本就声势浩荡的柱国军更是势如破竹。
以季袅之谋略决断与柱国军之英勇善战,配合着朝臣的纷纷倒戈,仅用半年时间,就从北疆打到了都城丰京,并顺利的将大晋全部收入囊中。
而太初帝林斯荒淫暴虐,横征暴敛,早已激起民愤,入京那日,百姓箪食壶浆相迎。
大军踏破宫门的时候,太初帝居然还在和小太监胡闹,被季袅培植的亲信从龙床上拎下来的时候浑身赤躶,丑态毕露。
季袅说到做到,让自己出兵路上收的护卫夜枭打断了林斯的四肢送去了凤府。
夜枭回来说,从来都是慈祥儒雅的凤阁老,疯了一样的拿刀捅在林斯身上。
老爷子最后扔下刀,带着一身的殷红,哭的像个孩子。
林斯最后被凤家人剁成了一滩烂泥。
听到夜枭的描述,季袅只是漫不经心的笑了一声:“呵,畜生就该不得好死,倒是污了凤家的地,你和季默带人,去帮凤府细细地。”
“是。”
夜枭答应一声,转头去找季默了。
季默是个白净英俊的年轻人。
是进京前,主子和少将军在山里射猎时捡到的。
他们将人捡回来的时候,浑身是血,惨的与自己当初不相上下。
这人应当是遭逢大难,即便是被治好了,也整日里面色阴沉,双眼黯淡无光,看着没什么求生欲。
夜枭想,主子大概是想让他俩出去散散心。
唉,大家都是苦命人,能帮一把是一把。
季袅看夜枭阔步出去,笑了一声,移开盖在画上的宣纸,饱蘸了墨汁,继续作画。
夜枭这小子,对季默很关注啊,有点儿意思。
“十三。”
外面传来九霖兴奋的声音,接着年轻的小将军兴冲冲地进来:“十三,娘亲从北疆回来了,下午就回府了,你跟我回去吗?”
说来也是无可奈何,虽然柱国军在北方起事之前,九嘉已经去安排清欢郡主撤退诸事了,但是等清欢郡主到北疆的时候,季袅已经和九霖往内地来了,所以至今也没见过一面。
如今大事已定,清欢郡主归京,他无论如何也该见一面了。
季袅笑着把手里的笔放下,抬眼看着爱人那张俊朗的脸,勾着他的下巴一吻:“去,当然去。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我又不丑,当然要见。”
“我的十三天下第一好。”
九霖笑着勾住他的腰,低头看到书桌上的画,惊叹一声:“十三,你画的?”
画卷上是巍峨连绵的群山,山路间,两个人影策马疾驰,虽然看不清细节,但是分明可以看出,是他和季袅二人在连横山中跑马的时候。
“嗯。”
季袅点了点头,笑了笑:“随便画画。”
“随便画画……十三,你到底什么不会啊?”
九霖觉得这个人就是个变态。
从君子六艺到治国理政,他什么不会?
大家同样都是十几岁,他是怎么学到别人几十岁都学不会的东西的!
季袅笑着贴了贴九霖的脸颊:“我什么都会,就是你会了。”
“有道理!”
九霖点了点头,又看了一眼桌子上的画:“这画画好了给我,我要。”
“好。”
季袅笑笑:“走吧,阿霁陪我换衣服,我们回府中见母亲。”
“走了走了,带你见公婆去。”
九霖大剌剌地勾着他的脖颈往外走:“你放心,爹和我都和娘说过了,保证不为难你。”
“而且,我娘人可好了,她就是给我打断腿,也不会为难你。”
“呵。”
听九霖这么说,季袅笑了一声:“若是这样,还不如给我打断腿,至少我习惯了。”
“胡说八道,以后你就是这天下之主,谁敢给你打断腿,那叫谋逆。”
九霖不让他胡说:“过去的都过去了,别想它,以后小爷痛你。”
季袅笑了起来:“好,那,奴家谢谢爷心疼。”
“嗨,谢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让爷看看你的诚意?”
“爷想要什么诚意?”
“晚上关上门,咱俩慢慢讨论。”
“阿霁当真流氓。”
两人边走边说,声音越来越远……
……
……
太初三年冬,晋王朝覆灭,柱国大将军九嘉拥立新帝季氏登基为帝,改国号夏,年号重明。
重明帝减赋税,兴农工,广开商路,办书院,禁嫖赌,在位期间,政通人和,万民称颂。
然,帝好男风,且为情种,以柱国军少将军九霖为后。
柱国大将军九嘉加封柱国公。
重明二年,宁远候进美人一双。
帝震怒,宁远侯赐死,二美充为官伎,其余族人流放岭南,家产罚没,子孙世代不得为官。
遂无有再犯者。
重明三年,柱国公夫人诞下一子,帝立为太子,勤加教导。
重明五年,柱国公夫人再生一女,封为长乐公主,邑万户。
太子甚聪慧,其所学过目不忘,有重明帝之风采。
重明二十三年,帝后退位,隐于江湖,不复还朝。
太子登基,改年号永嘉。
永嘉二十五年,太上皇崩,太后以身相殉。
永嘉帝大恸,举国同哀。
——《夏史.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