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321章 刘三姐选唱与改编(喜都电影厂:咱们去宣扬华夏文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1章 刘三姐选唱与改编(喜都电影厂:咱们去宣扬华夏文化!)

【#刘三姐选唱片段一#】

【砍柴莫砍岭上松,小小松树有大用。

有日松树撑天起,敢挡东南西北风。】

. . . . . .

评论区:

〖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歌要用火车拖,车头已到新加坡,车尾还在莫斯科。〗

〖砍柴莫砍老青杠,娶妻莫娶老婆娘。老青杠来坏刀口,老婆娘来坏小郎。〗

〖刘三姐,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来我莫老爷地盘砍!〗

〖兄弟们帮帮忙,帮忙把她抓起来,莫老爷重重有赏。〗

. . . . . .

【#选唱片段二#】

【笑死人嘞~~~~劝你莫进圣人门。

若是碰见孔夫子哎~留神板子打手心。】

……

“夫子,您不生气?”

弟子见夫子跟随音乐捋着胡须,嘴角微扬,嘴里还哼着天幕音调,好奇的问道。

单从这两段,再结合天幕透露的内容,很轻易就可得知这首歌肯定有批评儒家、批评夫子的内容。

弟子没有猜错,随着时代的发展,刘三姐是敢于斗争、疾恶如仇、不畏强暴的化身,是追求理想、开拓创新、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和封建地主阶级作斗争,领导大众造反的女英雄。

所以弟子不明白,为何自家夫子不仅不生气,反而还有些怡然自得?

“他们骂的儒家,是传承了二千年,充满了糟粕落后思想的儒家。”

“他们骂的孔夫子,是被造成圣人,高高在上的一个神像。”

“又不是骂我,我又为何要生气?”

“何况即便是骂我,我也应该无则加勉,有则改之。”

“我并非天生圣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累了会出汗,涨了要如厕,脏了要洗澡,困了要睡觉。”

“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做过对的事,也做过错的事。”

闻言,秦国宗室公子大笑道:“秦人性格颇类夫子,我想夫子此去,肯定舍不得离开。”

孔子笑着点点头,不说话。

昨夜,孔子思索良久,答应了他的请求,前往秦国。

既然是周游列国,如今有人邀请,又岂能不去?

而且只是去看看,并非就要留在秦国为秦君效力。

. . . . . . .

【#选唱片段三#】

【笑死人嘞~笑死人,对面书生假斯文。

问你几月是谷雨,问你几月是春分~

富人只会吃白米,手脚几曾沾过泥?

问你几时撒谷种,问你几时秧出齐~

四季节令你不懂,春种秋收你不知。

一块大田交给你,怎样耙来怎样犁?】

评论区:

〖听听听听我言,家有千倾好良田,耕田耙地我知道,牛走后来我走先。〗

……

【#刘三姐改编版片段#】

【三年专科一场空,扛上行囊奔广东。

汗水浸透肠粉中,立志要做大富翁。

白酒一杯像毒药,生活伤人实在磨。

“还看喃样,还不赶快去打工,要迟到了。”】

. . . . . .

评论区:

〖泪水打湿猪脚饭,发誓要挣一百万。〗

〖想念故乡的洋芋粑,更想心中的那个他。〗

〖终究是洋芋发了芽,再见已是娃他爸。〗

〖到了年底,统一都是:无人扶我青云志,我就贷款过新年。〗

〖四年本科无人问,背着书包下深圳。〗

〖孩儿励志出乡关,电子厂里上夜班。〗

〖五年学医一场空,毕业还得把研攻。规培三年又过去,薪资未必很轻松。〗

〖三年硕士无人问,毕业连夜下深圳,泪水打湿猪脚饭,一看工资两千三。〗

〖网恋被骗八千块,从此封心不再爱。〗

大汉,长安。

椒房殿。

“乃公的后代出了个女英雄啊。”刘邦感慨道。

能被后人编曲传唱,自是有过人之处。

但吕雉、刘盈、刘恒闻言,则是一脸问号,怎么就成刘家后代了?

“刘渊他们这群胡人都能舔着脸认我当祖宗,而且我也认了,这真出了一个姓刘的,难道还不能是乃公后代?”

“……”

大明,永乐年间。

“本科和专科好像是好一点的大学和差一点的大学的区别吧?”

“这怎么都到国子监了,还要去外地找活做?”

“后世的太学生也太不值钱了吧。”

私塾先生面色有三分不解,三分羡慕,还有四分庆幸。

羡慕后世的生活,羡慕后世知识可以随时查阅,羡慕便捷的交通,稍有点钱走遍华夏不是梦想。

私塾先生心想:若是自己有钱可以游山玩水,看遍大好风景,未必不能写出几首堪比李白、苏轼的诗词来。

庆幸则是庆幸自己虽然还好生在大明,若是生在后世......

啧啧啧,用后人的话说:怎么卷的过他们啊?

都到国子监了,别说捞个小官当,连生活都要自食其力,和泥腿子一样去卖苦力。

背上行囊,远离家乡,还要去受老板压榨。

彼其娘之,我堂堂读书人,还有功名在身,我穷是穷了点,但我能穿的衣服,他们不能穿,见到我还要主动行礼。

给他们个好脸色,他们就得感恩戴德,哪像后世,读书人太委屈了,道德沦丧、不合周礼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私塾先生摇头晃脑,念着圣人言,手里提溜着汉王送的鱼,往家里赶出。

……

皇城内。

“这样貌,这唱腔,简直绝了。”

汉王爷看着天幕里唱刘三姐的女子感慨道。

朱棣问道:“是样貌绝还是唱腔绝?”

“单看相貌不绝,单听唱腔也不绝,偏偏两者相加,就绝了,尤其最后的那句呦喂再加上她的一颦一笑……啧啧啧,恨不能生在后世。”

朱棣打趣道:“那朕把儿媳妇叫来?”

“爹,爷爷怕奶奶,您怕母后,大哥怕大嫂,但不巧,我还真不怕媳妇!”

“那朕真叫了?”

“爹,话说这刘三姐是后世的人物还是……”

朱棣白了汉王一眼,不是不怕吗?怎么转移话题了?

“刘三姐应该是后世的称呼,原型应当是刘三妹。”

“宋朝王象之的《舆地纪胜》里有篇《三妹山》记载:刘三妹,春州人,坐于岩石之上,因名。”

“刘三妹,可能是唐朝人,也可能是宋朝人,或者唐宋之间,有小概率是辽朝人……”

朱棣摇摇头,又否决了最后的小概率事件:“不可能是辽朝,大抵是唐宋或唐宋之间。”

“? ? ?”

“唐武德四年,设春州,州治阳春县,隶属岭南道,宋开宝五年撤销春州,次年复置,大中祥符九年又撤,天禧四年再复置,到了熙宁六年又废,这一废就再没复置。”

“那您先说小概率是辽朝,又否决了是怎么回事?”

汉王爷嘻嘻哈哈的打趣道:“该不会是你想着辽占宋的土地,却突然想起岭南没有被辽占领吧?”

朱棣手作叩门状,赏赐了汉王爷久违的父爱,才开口解释。

“辽朝也设了个春州,在如今奴儿干都司的泰宁卫。”

“爹,小时候娘不常说您不爱读书吗?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不爱和不会是两码事,朕读一遍就会背的东西,何必读几遍,尤其是夫子教的那些典籍,甚是无趣。朕喜欢弓马生活,对兵书、史书、边疆地理,即便记下了,也要时常翻看,时看时新嘛。”

“嘿嘿,爹,俺和你一样。”

朱棣狐疑的打量着儿子,“你是在暗示朕什么吗?”

“哪能啊,只是待会希望爹支持我。”

“? ? ?”

“大哥和老三,肯定商量着给俺下套,到时候肯定要说规则只规定谁多谁赢,没规定是数量还是重量。”

“你是有千里眼,还是有顺风耳?”

“还需要这些?俺还能不了解自己兄弟吗?”

朱棣突然冷笑道:“所以你刚才送鱼,就是在引他们上套?你这兵法倒是用的好。”

“这怎么能叫引呢,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们要是不想玩赖,何来下套之说?”

“朕为什么要帮你呢?”

“爹,您支持他们,我一个人输,国库才进账一万两。”

汉王掰着指头给朱棣算起账来,“而您支持我,那就是他们三个输,这就是三万两。”

“加之他们输了不认账,还试图钻漏洞,挑战规则,一人罚他们一万两,这可就是六万两。”

朱棣问道:“建议很好,但他们有这么多钱给吗?”

“没钱不要紧,俺可以借给他们,看在一家人的份上,俺收他们三分利,不过分吧?”

朱棣眼睛放光,像是要把汉王爷身体剖开,看看他肚子是不是像会下金蛋的母鸡一样,肚子里全是金子。

“你有六万两?”

汉王面对朱棣的眼神,身上冷汗直冒,咽了咽口水,连忙解释道:“没有,但是我可以抵押或者卖东西给勋贵们,凑一凑就够了。”

“反正您将来都要把我封出去的,您赏赐的田地对我也没多大用了,干脆卖了换点钱。”

“朕不同意,除非……”

汉王爷福如心至,连忙说道:“利息平分。”

“不,朕要两成。”

“爹,您要点脸吧,我设套帮您挣钱,我还卖地凑钱,还要想办法让他们借我的,到最后我才挣一成,我不成跪着要饭的吗?”

“是不是觉得很寒碜?”

汉王点点头,只听朱棣又道:“朕还有个不寒碜的方法~”

朱棣拖着尾音,面对汉王爷求学若渴的目光接着说道:“朕支持他们,判你输,这样就不寒碜了。”

“你只需要出一万两,就不需要跪着要饭了。”

汉王爷碎碎念的吐槽道:“这哪是不需要跪着要饭,这是把碗砸了,把手脚打断,再把嗓子毒哑,让你要饭都要不到。”

“你说什么?”

“俺说爹圣明,两成就两成。”

. . . . . .

那一年。

“大学生还真成大白菜啦?国外好像也没有咱们牛吧?”

“这才多少年的光景,厂里要是有个初中生,说出去都是倍长脸的事。”

“是啊,咱们厂里唯一的高中生还是厂长去抢来的,当个金元宝供着勒。”

“抢?”

“嗨,就他一个高中生,几个厂子都想要,咱们厂长是他们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打架啦?”

“那哪能啊,新社会了,咱们要以德服人,拼酒量,谁赢了谁带走,咱厂长是东北的,听说早些年还和老毛子拼过酒,把一群老毛子都喝倒了。”

“你们说这大学生成白菜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坏事,感觉这书白读了,读书和不读书一个样。”

“老李头,你这咋一脑袋旧思想,书是给自己读的,知识装在脑袋里是自己的,退一万步来说,大家都读了,你没读,你不就落后了吗?”

老李头辩解道:“我这啥就旧思想了,本来就是嘛,你们没发现重要的一点嘛,以后大学生不包分配了?”

“你们想想,辛辛苦苦供个大学生,到头来,和自己干一样的活,这干的还有个啥劲?”

“老李头,夜校又不收钱,你但凡去上两堂课,就该知道国家要发展就需要教育民众,给民众传授知识,也该知道不论是当官还是掏大粪都是为祖国做贡献,更该知道要辩证的看待事物的发展……”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老李头连忙打断道:“得得得,您觉悟高,我是个思想落后份子,行了吧?”

老李头冷哼一声,扭身往家里走去。

. . . . . .

白山黑水省,喜都。

电影制片厂。

编剧乔晃了晃手上的稿纸,问道:“这个刘三姐,不会就是我写的这个剧本吧?”

导演苏点点头:“应该就是了,咱们不是准备拍成戏剧片嘛。”

演员李笑道:“后人都还记得,那咱们这片子肯定拍的很好。”

“行了,那是未来已经拍出来的,咱们可还没拍出来,后人说不能半场开香槟,咱们场都还没开,可不能开香槟。”

闻言,众人大笑。

导演苏虚压双手,“我去找厂长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多争取些支持,争取比原本历史上拍的好,去国外溜一圈,咱们也挣外国佬的钱去。”

有人提醒道:“这时节行吗?可不要犯错误。”

编剧乔笑道:“怎么不行,咱们不是去挣钱的,而是去宣扬文化的。”

闻言,众人再次大笑。

“哈哈,还得是你们当编剧的,这换个词感觉是不一样哈~”

“不过外国佬能听懂咱们戏曲吗?”

“要的就是他们听不懂,到时候咱们就找块板子,上书八个大字:天幕认证,多次播放。”

“你们想想,他们看不见天幕,现在能看天幕多次播放的电影,还不得抢着来?”

编剧乔再次解释道。

自己又没说假话,虽然视频加起来连三分钟都没有,但天幕确实分成四次播放,你就说是不是多次播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