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0章 离谱的越南

pS:安南虽然对中原称臣,但内部一直以皇帝、皇后、太子、公主等自称。

【#离谱的越南#】

【李朝,是越南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因王朝君主姓李而得名。

李家祖籍是深州饶阳,也就是如今河北省饶阳县,衣冠南渡时期,到了福建晋江安海李家庄,干脆弃官从商,“放舶真腊、暹罗、交趾诸地”。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李公蕴趁着越南前黎朝内乱,夺位建国。

该朝后来接受宋朝册封,所以在史书上也被记载为:安南国。

公元1209年农历七月,因爆发动乱,当时皇帝李高宗和太子李旵出逃。

逃难过程中皇太子李旵与大队伍走散。跑到了即墨乡(今位于越南南定省)一个叫海邑刘家村的地方,被当地的豪强家族陈氏所救。

然后,李旵娶了陈家的女儿陈容,陈氏一族发兵平乱,助李高宗回京。

公元1210年,李高宗去世,李旵登基,史称李惠宗。

李惠宗与陈蓉生下了长女李莹和次女李佛金(也名李天馨)。

李惠宗去世后,陈蓉又嫁给了他的堂弟陈守度,于是两个公主就变成了陈守度的养女。

然后陈守度让李莹嫁给了他的大侄子陈柳,让李佛金嫁给了他的小侄子陈太宗(谥号)。

陈柳和陈太宗是兄弟关系。

但是因为李佛金没有生下子嗣,所以陈守度先是让李佛金和陈太宗离婚,把她嫁给了大将黎辅成。

随后,他又让李莹和陈柳离婚,强迫李莹嫁给了陈太宗。

最抽象的是:李莹和陈柳生了个女儿叫做陈韶,李莹和陈太宗生了个儿子叫做陈晃,而陈韶和陈晃又结成夫妻。

而更加抽象的就是:李莹在和陈柳离婚,嫁给陈太宗之前就已经怀上了身孕。

所以,她和陈太宗所生下的陈晃也有可能是她和前夫陈柳的儿子。

然而更加抽象的是在这些离谱关系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加离谱的事件。

而这个事件的主要策划者是刚才说到的关键人物陈守度。

陈守度是越南李朝的外戚权臣,当时的国王是李惠宗,李惠宗只生下了两个女儿,而陈守度本人大权在握,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陈守度就生出了一个跳反的想法。

他想让陈家的后人来合法的继承李家皇位。

但问题陈家的后人怎么才能合法继承李家的皇位?

按常理来说,一个大臣想要篡权想要跳反,首先就得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改朝换代的合法性。

比如经典的三辞三让,是他非要把皇位禅让给我。

再比如说经典的黄袍加身,是兄弟们硬把我推上来,这是陷我于不忠不义之地,你们可真是害苦了朕。

但陈守度两样都没选,搞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法——娶皇帝。

听起来可能不好理解,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

首先,他胁迫堂姐夫李惠宗把皇位传给了女儿李佛金。

然后,他毒杀了李惠宗,并且娶了李惠宗的皇后,也就是他的堂姐陈蓉。

这样一来,新上位的李佛金也就变成了他的女儿。

接下来,他又让李佛金嫁给了自己的侄子陈太宗,再让李佛金让位给陈太宗。

然而,离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陈太宗也搞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操作。

他废黜了自己的皇后李佛金,把她降格成为了公主。

然后又以联姻的方式,把既是他皇后、又是他公主的李佛金许配给了大将黎辅成。

李佛金的经历如下:李朝公主→李朝皇帝→陈朝皇后→陈朝大臣的妻子。

一套操作下来,李朝皇帝成了陈朝皇后,李朝公主又成了陈朝大将的妻妾。

就这样完成了一次看起来不太光彩,实际上也确实不光彩的改朝换代,陈守度宣称:陈家获得了李朝的正统。

这也就相当于清朝抢了明朝的皇后,抢了明朝的公主,然后以此说明自己是朱元璋的正统,传承了朱元璋的血脉一样离谱。

所以,陈守度做法非但没有得到李朝宗室的认可,反而还引起了李氏家族的口诛笔伐。

陈守度不是什么嗜杀之人,见不得什么血腥的场面。

他打着祭拜李家先祖的名义邀请了李氏皇族的成员,随后直接在宴席上放着机关,将前来李的朝皇室成员全部活埋。

但李家毕竟是前朝的皇室,陈守度不可能杀光所有的李姓族人。

即便是全部杀光,也难保不会有人打着李朝的名义推举出一个李姓皇帝来反对他。

于是陈守度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想要反陈复李,首先得有李。

陈守度昭告天下,说自己的先祖叫做陈李,因此为了避讳,所有姓李的人都要改姓为阮,从源头上直接删除了李这个姓氏。

但接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陈家能够篡夺李家的江山,主要就是因为陈家的外戚身份,该怎么才能保证陈家的江山不会被另一个外戚所篡夺呢?

陈守度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内部婚配。

而且还不是单纯的皇室内部婚配,而是陈家所有宗室成员全部都要尽可能的做到内部婚配。

除此之外,陈朝所有的高级官位都需要由陈氏家族的成员担任,所有官员的任命都要以陈姓为主。

简单来说:谁的陈家血脉越纯粹,那谁的官位也就越高。

李莹和陈柳生下了女儿陈韶,李莹又和陈太宗生下了二代目陈圣宗。

陈韶和陈圣宗结为夫妻,并且共同生下了三代目陈仁宗。

陈仁宗娶了陈柳的孙女——陈帧,二人生下了四代目陈英宗。

陈英也娶了陈柳的孙女——万德夫人。

而之后还出现了一个更抽象的事件:陈朝的九代目叫做陈艺宗。

他把女儿天辉公主嫁给了自己的侄子陈建黄。

结果没想到,天辉公主爱上了陈建黄的堂弟陈元渊。

得知这个消息后,陈艺宗大怒,他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

因为不能把女儿嫁给外姓,所以他又把天辉公主嫁给了陈元渊的弟弟——陈元行。

在陈守度的操作下,陈朝确实没了外姓权臣,因为现在满朝都是陈姓权臣。

而这也造成了两个严重的问题。

第一:后代质量问题。

六代目陈宪宗,智力只能勉强达到认字的水平,但却理解不了复杂的政令,年仅十九岁就因病去世,还没有留下子嗣。

七代目陈裕宗,虽然大脑没什么问题,但也没什么生育能力,最后只能通过收养的方式来延续皇位,享年高达三十四岁。

第二:继承权的问题。

皇室后代频繁夭折,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应该按照什么规则来继承皇位?

答案是没有规则。

只要你姓陈,你就有可能继承皇位。

所以在陈朝的中后期,几乎每一次皇位的传承背后都是一场皇室的乱动。

比如在陈圣宗时期,他的弟弟陈益稷就投降元朝,希望借助元朝的力量来争夺皇位,并且还带着元朝的军队来痛击祖国。

陈守度想了无数的好办法,篡位谋国、避免外戚干政,把所有关键职位都留给了陈朝宗室成员,难道他就没有考虑过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吗?

他确实考虑过,他也确实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搞出了更加抽象的上皇制度。

上皇制度:即老皇帝在正值壮年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传位给新的皇帝,之后老皇帝和新皇帝共同治国。

两个皇帝各自都有各自的朝堂,属于在敌人分裂我之前,我就直接自我分裂。

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它的好处与坏处。

上皇制度的好处就是老皇帝可以将权力平稳的移交给新的皇帝。

但问题是老皇帝和新皇帝到底谁说了算?

名义上是新皇帝说了算,但新皇帝只是名义上说了算,实际上是老皇帝说了算,实际上老皇帝说了也不一定算。

这是一个两难自解的局面。

上皇如果直接交出权力,那就很难保证自己不会被新帝弑杀。

新皇帝如果不掌握更多的权力,那就很难保证自己不会被上皇废除。

同时,上皇制度也让所有的宗室大臣非常被动。

如果站到新皇帝的阵营中,那新帝被废黜了,自己怎么办?

如果站到上皇的阵营中,那上皇去世之后自己怎么办呢?

怎么选都没办法,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内斗。

而且还得狠狠的斗,玩命的斗。

斗赢了就鸡犬升天,斗输了就物理升天。

陈朝九代目陈艺宗就曾先后废立了三位皇帝,每一次废立都要大量屠杀宗室成员。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上皇比起新皇帝要更有话语权。

那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如果陈家的宗室大臣都开始去支持上皇,那新皇帝应该去争取谁的支持呢?

唯一的选择就是外姓大臣,最好是和自己达成联姻,变成自己的外戚。

在陈守度的安排下,陈朝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怎么才能保证陈朝没有外戚势力呢?

完全保证不了!

所以在陈朝的后期同样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外戚权臣,这个人叫做胡一元。

胡一元也就是:胡季犁、黎季犁,越南胡朝,自号大虞国的开国之君。

胡一元的儿子胡汉苍娶了陈艺宗的女儿。

陈艺宗的弟弟陈睿宗又娶了胡一元的侄女,并且生下陈顺宗。

胡一元又把女儿胡圣偶嫁给陈顺宗。

于是在一通操作下,胡一元突然就变成了陈朝正统。

换句话说,从此以后陈朝的皇帝直接就变成了胡家的血统了。

和之前的陈守度一样,胡一元也以皇室血亲的身份开始大规模活埋陈朝宗室。

并且在李朝的陈朝的基础上,又建立起胡朝。

而此时陈朝的宗室成员就面临了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胡一元要清洗陈朝的宗室,这可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隐姓埋名,并且改姓。

于是,陈朝宗室改成了阮姓。

胡朝在灭亡后,皇族也改成了阮姓。

后黎朝在灭亡后,皇族也改成了阮姓。

莫朝在灭亡后,皇族也改成了阮姓。

郑朝在灭亡后,皇族也改成了阮姓。

公元1887年,越南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这个时期法国做了一次人口普查,

法国人在统计人口时发现越南有很多百姓都没有姓氏。

没有姓氏就不好统计,也不好管理,所以得给他们加上一个姓氏。

不出意外,他们给没有姓的普通民众加上了阮姓。】

. . . . . .

评论区:

〖我大概懂了为什么都改姓阮,陈朝灭亡的时候,前朝李朝宗室改的阮姓人口一定很多了,胡朝总不能把姓阮的都杀了吧,后面阮姓人口越发庞大,亡国宗室改姓阮就是怕被杀了,毕竟,你总不能全杀了吧?〗

〖阮姓人太多,不好一次性活埋。〗

〖越南如今阮姓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这还是因为有人改回李、陈、黎等姓氏,否则得占一大半。〗

〖越南应该是王室吧?〗

〖外王内帝,简单来说就是只对中原政权自称王、自称藩邦,对其他地区都是自称皇帝,如果在中原不强大的时候,他们对中原也是连自称王都不用的。〗

〖东亚的小国基本都这样,高丽半岛是因为离得近,称了几次帝被打服了,只敢在内部偷摸摸的自称,还要小心自己的臣子向天朝告发,倭岛是因为天高皇帝远,南越基本对天朝就是面子给足,对中原唯唯诺诺,对周边重拳出击。〗

〖既然许多都是中原大族迁移过去的,那: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应该也是知道的吧,这可是上古就知道的,还修订了律法,怎么就搞出内部婚配。〗

〖资本有300%利润的时候,就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这句话换一下也好理解:在绝对的权利诱惑下,什么道德、规矩都是可以被践踏的,别说内部婚配了,连娶妖怪、神仙都能做的出来。〗

“这特么还是一地国王,干的这事和猪有什么区别?”

古人很早就发现,猪会……

所以私塾先生才有此感叹。

“陛下英明神武,设交址布政使司是对的。”

“那就是一群不通人伦的牲畜,必须要狠狠的沐浴王化!”

建文元年,安南国相黎季犁自称太上皇,立子苍为帝,并改名胡一元,向明廷传信称安南王陈氏嗣绝,于是明朝封黎季犁为王。

不久,陈天平来找朱棣告状,黎季犁佯请陈天平归国为主。

永乐四年正月,朱棣遣都督黄中送陈天平归国,三月遭季犁伏兵袭击,黄中败还。

永乐五年正月,明军追安南兵至黄江,攻破其江中兵寨,后又连战木丸江、富良江获胜,俘黎季犁父子。

六月,明朝令改安南为交址,设交址布政使司。

“老秀才,当年你可不是这么说的,什么不遵皇明祖训,什么擅动刀兵,啧啧啧……”

面对豆腐婆的调侃,私塾先生解释道:“此一时彼一时嘛。”

“呦,莫不是汉王爷一条鱼把你收买了?”

“哼,陛下是君父,君父做的便是对的,何谈汉王爷收买?我劝你还是管管这张嘴,免得祸从口出。”

“老娘这张嘴可以穿针引线!不像某些人连口舌之功都没有!”

闻言,老妓捂着嘴偷笑。

茶摊老板是个粗犷汉子,拍着桌子大笑不止,“豆腐婆,你这话精辟!”

私塾先生嚷嚷着粗鄙粗鄙,满脸通红的走了。

边走还边思考:“资本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于践踏一切,后人倒是总结的到位,所以后世应该也是抑商……但又为何以发财为荣?”

……

皇城路上。

“这比看元史还让人头疼。”

元修宋史的时候,各代实录、官员文书、民间记载,甚至连各地碑文记载都一股脑的塞进去。

明修元史的时候也差不多,加之元朝的名字、称呼、官职等等,基本上这本记的是一个,那本记的又是一个。

汉王爷也是读过史书的,当时看的时候可真是头大,人都差点看晕过去。

“爹,反正未来也要反叛,不如封个藩王过去守着。”汉王提了个建议。

朱棣笑道:“怎么,你想去?”

“哪能啊,即便您放心我,大哥、大侄儿可不放心我,离得太近了,他们睡不着,与其将来扯皮,我还是走远些吧。”

“俺只是觉得他们不过就是想要个领头的人,维护当地大族利益,干脆在俺那些叔叔侄儿之中找个一般般的丢过去,既守住了土地,又不怕他们反叛。”

朱棣没有评价汉王的建议,反而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若是打草原,最应该做的是什么事?”

汉王爷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扼守重要地点,沿途修建补给站,无论是大胜还是大败,无论是追击还是撤退,都可进退有据。”

“对啊,交址布政使司就是下西洋需要扼守的重要地点,也是必须的补给站。”

“能设郡县最好,无法郡县大不了让当地自立,终究是要向中原称臣的,顶多做些骚扰边境之事。”

“若是让朱家儿郎去,若是图谋不轨,或是利益受损,又或者中原生变。”

“两方都自认正统……”

朱棣幽幽的叹息声在汉王耳旁响起:“一方聪慧过人、一方愚笨痴傻还好,不论是安南入主,还是中原平叛,对大明损失不大。”

“怕就怕我们都自认聪慧的笨蛋,打成拉锯战,打的中原动荡,打的江山不稳。”

“汉人和汉人打起来,可一点不比异族入侵死的人少。”

“上次汉人打生打死是唐末,上上次是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