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面沉如水地把情报双手奉上。
朱瞻基接过来,从上至下,脸色越来越难看,心里骂的可脏了。
特别是那篇檄文,简直就是胡说八道,颠倒黑白!
现在因为四海商会,朝廷钱是不缺的,各种天灾也能及时赈济。
至于山东为什么遭灾,他汉王不清楚吗?
为了自家王府的景观,把一条灌溉渠都扒了,引进府内,根本不管下游的死活。
另外在乐安州强占数万亩民田,为了自己的私田,更是霸占水源,自建水塘。
整个乐安州大旱,唯独他汉王府有水,汉王田里面有水。
有知县上奏朝廷,被朱高煦知晓后,竟然直冲县衙,当众鞭打知县,影响极为恶劣。
当时山东布政司衙门并当地知府一并上奏,要为知县讨个公道,都被朱棣压了下去。
永乐大帝英明一生,却始终对最像自己的这个儿子感到亏欠,所以多有偏袒。
而现在朱高煦居然倒打一耙,把这些归咎于朝廷。
还怪因为他宣德继位以后,才导致这些天灾,着实又恶心了朱瞻基一把。
至于后面那些喷点,在给张辅的密信中都有所体现。
朱瞻基看过一次后,都有些脱敏了。
还有那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清君侧,真是学永乐大帝都没学好啊!
称呼杨士奇杨荣为庸臣,却连徐闻这一大家子提都不敢提。
看来朱高煦对于越王徐闻的恐惧,已经深入到骨髓中了。
其他莫须有的罪名,譬如削藩虐弟,囚兄戮侄,骨肉相残。
朱家血脉,几遭屠戮,朱瞻基都懒得看了。
暗卫的情报在几位内阁手中传阅了一番。
主辱臣死,朱高煦的这篇檄文,已经激怒了这些平素养气功夫到位的阁老们。
杨士奇更是挥舞着情报怒道:“此等无君无父之辈,当早日扫平,以儆效尤!”
杨荣和徐谦的表现也都差不多。
杨荣表示自己愿提兵南下,将朱高煦捉于御前谢罪。
他们这些东宫旧臣,对朱高煦的恨意比朱瞻基更甚。
永乐帝在位期间,汉王多次构陷他们。
要不是有徐闻护着,他们早就下狱多次。
这也是为什么杨士奇心甘情愿的称呼徐闻为老师,因为越王真救过他的命。
前面因为情况不明朗,这些阁老们还有所保留。
现在朱高煦造反之事已经确定,那他们也不用掩饰自己的情绪了。
徐闻是这些人中表情最自在的,安抚众人道:“诸位不用过于着急,我当初在山东盘桓数日,会见各路官员,已经明里暗里警告过不少人,朱高煦他翻不起什么大风浪的,我们先静待更多消息,比如锦衣卫那边的情况,然后明日朝会之上再做决定。”
有越王这句话,大家心中大定。
朱瞻基也很赞同徐闻的观点,此等大事,必须上大朝会。
锦衣卫的通报比暗卫稍慢,第二日凌晨也到了北京。
有两份情报互相佐证,朱瞻基决定不等山东布政司及都司情况,在朝会之上,将汉王叛乱的信息公布出来。
殿上众臣一片哗然,百态皆有。
有镇定自若的。
比如杨士奇这些阁老们,早就得到了消息,还有些早就知道汉王心怀不轨,日后必反,这个消息只是他们意料之中。
有些惊诧莫名。
登基大典上,虽然汉王之名一笔带过,但对这位皇叔,新皇还是不吝封赏。
这才过了多久,风向就变了?
说叛变就叛变?
另外一些则是和汉王交好之流。
朱高煦好歹也曾是朱棣的爱子加爱将,当初也能和朱高炽掰掰手腕的存在,有人想投靠也不奇怪。
当他就藩之后,手头又不缺钱,被朱高煦糖衣炮弹攻陷的官员不在少数。
现在骤然听闻朱高煦造反,他们的腿都软了。
但还要强撑住,不能让人看出来,保持和周围的人一致,开始痛骂朱高煦。
朱瞻基高居龙椅之上,下面的众生相尽收眼底。
看着这些人的表现,是忠是奸,他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此次朱高煦狂悖忤逆,犯上作乱,朕意已决,将御驾亲征!”
不得其他勋贵抢任务,朱瞻基就主动把事揽了下来。
在上朝之前,他已经和内阁众人,还有以徐闻为首的勋贵集团商量过。
大家一致认为,此时朱高煦就是跳梁小丑,但实力虽弱,依旧有破坏力。
为了不让他有时间发展壮大,给山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必须从严从快处理这件事情。
皇帝提出由自己御驾亲征,众臣也明白,此次平叛不同于其他情况。
朱瞻基是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要是此次讨伐,把朱高煦逼死。
换作是臣子,那史书上至少得记上一笔,名声上不好听。
但朱瞻基无所谓,他乃天子,天生就站在道义的制高点。
在朱瞻基面前,汉王哪怕是身死,也是咎由自取!
“臣愿为陛下马前驱。”
越王徐闻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这也代表着勋贵集团,还有文官集团,都坚定地站在朱瞻基这边。
“臣愿往。”
“臣亦愿往。”
众臣纷纷表态,整个朝堂在这一刻空前统一。
大敌当前,谁要是稍微慢了点,事后可能就要被御史们抓住小辫子弹劾了。
军心可用啊!
朱瞻基在先前的碰头会上,已经取得徐闻和内阁地支持了。
但此刻全员支持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他接连下达旨意。
“越王徐闻随驾,为中军主帅,英国公张辅帅五军营,徐华率神机营,随朕出战!”
“其他军中参赞相关事宜,由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统领,并一同出征,此次出战,必荡平敌寇,将朱高煦擒于马下!”
在徐闻的带领下,群臣纷纷高呼:“荡平敌寇,擒于马下。”
大大满足了朱瞻基初为君王的成就感。
随后他还训斥道:“朕知道,这朝中不少人曾与朱高煦交好,与他暗通款曲,但朕决定既往不咎,从今日起,你等需与逆贼划清界限,如再有逆贼来往者,杀无赦!”
那些被点中的官员,两股颤颤,忙下跪以示忠诚。
朱瞻基这也算是给他们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