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这个大宋,女妖好多啊 > 第449章 乐七娘成金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制第一次科举,还是以求稳为主。胡铨的文章虽好,太过激进。虞允文又显得太年轻,他们俩定为榜眼吧。”

赵恒想了想,道,“萧凛有点儿意思,他写的东西好像跟辽国有点不搭,倒是有一些涉及西域的东西,难道跟耶律大石有关?”

“郎君看文的能力见涨啊。”乐舒娘颇为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我也好歹是个读书人好不好。”赵恒搂住了她的纤腰,

“萧凛和赵伯药点为探花吧。这个张九成颇为稳重老道,又到了一定岁数了……状元郎就他了。”

“这年头,太激进也不好,总得有老成持重的稳定人心,静下心来好好做事。点选一个这样的状元,也算是表明我们的态度。”

乐舒娘点了点头,其实现在朝廷的格局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风格来的。

六位执政相公都是老成持重之辈,便是最为激进的吕颐浩当初被赵恒起复时,第一反应也是质疑当初打真定府会不会太耗国力,乃至于后继乏力。

而军中将领几乎全是年轻一辈,韩世忠、李彦仙、吴阶、曲端也都不到四十,岳飞就更不用说了,郦琼也才三十来岁。

至于大宋朝以前的将门世家,曹氏、赵氏等 老一辈在军中根本看不到几个了。

当然,一方面他们也没什么能力,大宋朝的将门就没几个出息的。另一方面,真正敢打的老将在金国两次攻宋的时候都死的差不多了。

年轻的军将敢打敢拼,持重的老臣稳定人心,这一番格局也算是稳妥下来。

所以为什么民间有人称赵恒为圣人呢,因为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年轻激烈之辈,而他也完全明白自己的优缺点。

所以对于国朝大事,自己能不干预的就不干预,只是在人事调动或者军队建设方面制定框架,具体的事情并不会涉足其中。

因为真要让他来处理,他自己也处理不好。

当然,偶尔也会上头,比如打西夏那次就是脑子一热呼啦啦带着大军就去了。不过西夏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他本身的能耐正好可以形成降维打击。

军中颇有年轻的统制官们谏言摄政王领天下兵马大元帅再启动空军偷袭计划,一次性空运个几万大军深入金国腹地,来个直捣核心。

便是不去直捣黄龙,去直捣会宁府,或者雪夜下燕京又如何?不过全都被赵恒否决了。

金国和西夏能是一回事吗?西夏完全是靠着地利,再加上那么多年宋庭守内虚外的政策才能撑百来年。

金国是靠着实打实的兵锋之力打出来的万里大国。真要是几万人深入腹地,一个操作不好被围住了恐怕就要全军尽覆的。

而且燕云那边几百年来就看不起大宋了,民心全都不在这里。还雪夜下燕京,下个锤子的燕京。

还是要老老实实的提举国之兵,堂堂正正的打过去才成。

……

既然定下了一甲排名,那么接下来自然便是东华门唱名放榜。自从文彦博那一句“东华门唱名者才算好汉”之后,对于宋人来说,这也算是某种象征了。

当然,传统的榜下捉婿、还有皇宫赐宴之类的流程也都有的。

对于很多士子来说,一朝高中进士,从此飞黄腾达,迈入中原帝国的统治阶层,绝对算得上是一次人生飞跃。

赵恒倒是没怎么掺和,也就是在赐宴上露了一面,大部分时间都在玉洁洞天里和新拐进来的那些小娘子们培养感情。

世家小姐,将门虎女,田野遗珠,豆腐西施……总之,现在玉洁洞天里面,真是汇聚人间绝艳了。

说一句天下美色一石,赵法海独占八斗,也是毫不夸张的。

……

靖康四年三月十六,东京城摄政王府中有彩色光华冲霄而起,汇聚如云,铺展天幕,震动天下。

地气涌动,乃至于在春日间,城中各处都有百花盛开,如锦如织,绚丽夺目。

中书令乐柒成道金身,成为龙君层次的强者,站在了人间巅峰的境界。

东京城是不缺修行者的,修行者都能够感受到一位金身龙君成道时的天地灵气涌动,自然且惊且喜。

而民间虽然不知道这是金身异象,却也知道这是实打实的祥瑞征兆。

又恰逢新科进士们金榜题名,今年的春耕又格外顺畅,加上国朝尽复故土,政局欣欣向荣,倒真是使得天下民心激昂。

有朝臣上疏,国家安泰,又逢此祥瑞现世,当改元以迎新历,彰显堂皇气象。

许相公和宇文相公对于这种事儿是无所谓的,毕竟改年号其实没什么。而且以往时光,改年号也算是皇帝加强自己声誉和威严的某种象征。

不过摄政王再一次明言天下:靖康事靖康了。除非宰了分海君,覆灭金国朝廷,全占北国。否则靖康这个年号将一直用下去。

宋金两国的恩怨,不能带到下一个年号里,必须得在靖康年间彻底了断才行。

自此,天下皆知,摄政王决意如铁,还是要打的。那因为天下局面大好而兴起的一些主和心思,也被果断的摁了下去。

宋金攻守之势逆转是远远不够的,不把金国彻底打废了打没了,难道还要学以往宋辽之间南北对立?

开什么玩笑!

……

靖康四年四月初,前线太原府方向传来信息:有金国使节自北国而来,送还了在靖康二年年中掳走的渊圣皇帝赵桓。

随行送来的还有当初跟着两位宋国皇帝一起掳走的一些东京城中的工匠,商谈两国罢兵和谈之事。

金国使臣夹古乌尔明确表示,若是和谈成功,便是前道君皇帝赵佶也是可以送回来的。

太原府留守宗泽宗相公不敢怠慢,一方面派遣大军接应了渊圣皇帝和那些工匠进入太原府,一方面飞鸦传书东京,请摄政王做决断。

这让已经打算动身前往南疆一趟的赵恒不得不又延迟了自己的计划。

而消息传到东京城之后,自然引得民心震动。金国主动言和了,连掳走的人都要送来了,当然会在人心上引起一番动荡。

……

且说,三月份的朝臣上书改元提案其实是有着一番深层次的缘由的,那代表着朝廷以及民间一部分主和人的思想和意见。

有些人眼见着如今国家局势大好,老毛病又犯了,不想打仗了。甚至于在奏疏里还提及了什么“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类的言语。

而赵恒果断的给予回应,算是对于这种主和派言论的强势镇压。

没办法,大宋朝就是这个德性,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总是有的。而看到现在的局面就觉得已经足够了的人也是有的。

宋庭一百多年都是守内而虚外,整体风格都是保守的,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人要言和。

当然,赵恒这些年的努力到底也不是白费,言和的言论终究只是少部分人,没有形成风气,也只敢委婉的上一道改元的奏疏。

不过牵扯到先皇回京这种事,无论如何都要正面回应一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