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一家人各自回房休息。林软躺在床上,脑海里不断浮现那套房子的模样。那是一个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独立小院,位置极佳,就在林翠兰老房子旁边。房子加院子总面积比林翠兰的房子还要大一些,足有60平。院子里有棵老槐树,枝叶繁茂,给小院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温馨。屋内布局合理,采光也很好,林软第一眼看到就喜欢上了,当即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把它买下来。
第二天,林软按照约定,带着房主来到街道办事处找林翠兰办理过户。她自然用的不是自己原本的形象,而是改成了一个漆黑的乡下汉子形象,名字也改的吴宁,他的户口是系统查的,孤儿,无亲无故,所以去世后还没有人去公安那里给他销户,此时还能用。
一路上,相比于林软,房主更加紧张。毕竟如今根本不允许私下买卖房子。说是亲戚之间赠送,可这事根本经不住细查。
他也没办法,一共两个儿子,大儿子为了不下乡顶了老伴儿临时工的工作,至今还没转正。小儿子又到了下乡的年纪,总不能把他的工作也顶了吧,他好不容易把工资从30熬到了55一个月,小儿子一接手又变成30块钱,到时候全家人一起喝西北风?
好在他上班早,结婚晚,当时觉得这里距离单位太远,步行得一个半钟头,他又没有自行车,就申请了职工宿舍。第一批建房时让他赶上了人人分房的好时候,虽然他有房子,考虑到距离的问题,还是分给他了一个33平米的房子。虽然小,但是也够住了。
这边的房子便一直没有住人,只不过旁边那栋不知道是谁的,一直没住人,落败的感觉都要塌了,他怕自己这栋也变成那样,便每个月都过来打扫一遍,这才入了林软的眼。
他都打算好了,房子卖一千块钱,怎么着也够给小儿子找个临时工的工作,正式工太贵不说,也怕大儿子不满,将来养老还是得靠大儿子的。剩下的钱就留着他和老伴将来养老,也挺好。
就怕街道办事处的人追根究底,房子没卖出去不说,私下买卖他们一家子都得去劳改。
到了办事处,已经变身为吴宁的林软看到林翠兰正坐在办公桌前忙碌,走上前去,礼貌地说道:“您好,我们是来办理房子过户手续的。”
林翠兰抬头看了一眼,平静地说:“哦,把相关证明材料拿过来吧。”林软和房主赶忙递上材料,林翠兰看了看,果然是林软跟她说过的那套房子,此时心里也有了数。
她仔细地查看每一份文件,一边询问一些必要信息,林软和房主是以大爷和侄子的身份办理的转让,林翠兰问的时候也没多问,让房主不得不庆幸遇到了一个敷衍工作的办事人员。
办理完手续后,房主就变成了吴宁。房主松了一口气,怕再生什么变故,其他什么都没有说,连忙走了。而吴宁还没有走,林翠兰也再一次审核资料,将那套房子的户主从吴宁过给了林软。
中午下班后,林翠兰去供销社找到林软和她同前往那套房子。再次走进小院,林翠兰也不禁感叹这房子确实不错。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走进屋内,房间宽敞明亮,墙壁虽然有些陈旧,但打扫干净后重新粉刷一番,肯定焕然一新。
林软收好林翠兰递给她的户口本和房本,笑道:“辛苦你了,妈,以后你住东屋,我住西屋。两个屋都是一般大,东屋采光更好。”
林翠兰看着林软充满憧憬的样子,心里暖暖的,笑着说:“不用。你还年轻,将来看书学习什么的费眼睛,你住东屋就行,妈小卧室住习惯了,太亮反而觉得难受,再说西屋也不暗,妈住西屋就行。”
这毕竟是林软买的房子,没让林翠兰花一分,哪里有房主住在西屋的?
两人又仔细查看了厨房和卫生间,商量着如何进行简单的修缮和布置。林翠兰心里想着,这房子就是东西不齐全,林软在供销社上班,怎么着也能把要用的置办了。不如今天就搬过来,和林软过清净日子,远离那几个成天争吵的孩子,倒也自在。
她这么想着,也和林软这么商量着。林软早就住够了和陈建华隔着一张木板的房间,便笑着同意了。
至于要置办的东西,那还用说,她空间里有的是。
所以等林翠兰下午上班后,林软便在供销社请了半天的假,回来布置房屋。
林软回到小院后,趁着四周无人,迅速唤出空间里的家务机器人和装修机器人。
装修机器人首先开始工作,它们仔细检查房屋的每一处角落,对门窗进行加固,将松动的木板钉紧,把破损的瓦片更换一新。随后,林软从空间里拿出早就在废品站买的旧报纸,机器人小心翼翼地将报纸糊在墙上。毕竟这个时代刷的白墙就是石灰水,不粘报纸不行,一蹭一身白。
林软又掏出了整套做旧的家具、草席,让装修机器人分门别类摆好。
家务机器人则专注于清扫工作,它们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地面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家具上的灰尘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在厨房,林软从空间里取出一套精心收集的锅碗瓢盆。这些器具都是她在穿越的世界里特意买的的,极具这个年代的特色,有带着补丁的铁锅、掉了瓷却依然坚固的搪瓷盆,还有大小不一的粗陶碗碟,一一摆放整齐后,厨房顿时有了烟火气。
虽然是平房,但是当时房主为了争当积极分子,响应城镇卫生文明建设,改了卫生间和下水。要是像林翠兰那个老房子一样的旱厕,房主也不可能要一千块钱。
卫生间里,机器人将原本简陋的设施清理干净,林软又拿出从空间里准备好的普通毛巾、肥皂盒等日常用品,布置妥当。
院子里,机器人把杂物清理干净,将地面平整好。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很快就临近林翠兰下班的时间。林软赶忙将机器人收回空间,再次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留下任何有关空间的蛛丝马迹。
当林翠兰下班走进小院时,她一下子愣住了。原本有些破败的房子如今焕然一新,墙面被报纸糊得整整齐齐,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厨房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整个小院散发着一种别样的温馨。
林翠兰惊讶地看向林软:“软软,这这都是你一下午就弄好的?”
林软笑着拉住林翠兰的手:“妈,我自己一个人哪里能干这么快?我在废品站买报纸和家具的时候,跟废品站大爷问了问,是废品站大爷让他儿子和儿媳过来帮我收拾的,我给了一张工业票呢。”
陈建国牺牲后部队把他的遗产遗物都带了回来,林翠兰把钱和票都给了林软,自己只留下了二儿子的遗物。
林翠兰倒也不心疼工业券,满是欣慰地点头说:“你没动手就好,我还想着下班过来收拾呢,这张工业票给的值。”
既然房子收拾好了,林翠兰也不耽误,立刻带着林软回家准备收拾东西,打算等会直接带过来,就算彻底分家了。
当时分好的房本林翠兰今天也都办好了,只等搬家前再给他们,这房子只说是租的,所有的材料都被林翠兰封进了档案袋,只要不看到房本,谁也不知道这套房子已经是林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