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内。
在军营的帐篷之内,一张圆桌旁围坐着三人,他们正轻松地交谈着。
杨端和目光炯炯,望着对面的两位青年,赞道:“两位不愧是蒙武将军之后。
英姿勃发,气宇轩昂。
想当年,我与你们的祖父并肩作战时,也不过比你们年长些许,我深信,未来的你们,成就定不会逊色于你们的祖父蒙骜。”
蒙毅谦逊地回应:“多谢将军夸赞。
此次进攻赵国,我与兄长尚需将军多多指教,毕竟,我们在战场上的经验尚浅。”
蒙恬点头附和:“正是如此,将军乃我大秦最富战斗经验的将领之一,临行前,父亲还多次叮嘱我们,要向将军虚心学习。”
杨端和闻言,笑着摇了摇头:
“你们的父亲才能非凡,绝不亚于我。
我所能教授的,或许并不多,但如果你们不嫌弃,我愿在战场上略尽绵薄之力。”
蒙恬与蒙毅连忙谦逊道:“岂敢岂敢。”
杨端和抚摸着胡须,眼神中满是欣赏:
“真是后生可畏啊!
不过,本将有一事不明,蒙毅小将军一向伴君左右,此番为何也被派往前线?”
蒙恬转向蒙毅,眼中同样充满好奇:
“不仅将军疑惑,我也甚感好奇。
听闻此次是你主动请缨,要来战场的?”
蒙毅坚定地点头:“正是。”
蒙恬不解地问:“你自幼便有拜相之志。
又怎会甘愿投身战场?再者,王上对你向来器重,他又怎会舍得让你前来?”
蒙毅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说道:“我小时文和武都学了一点,带兵打仗,虽比不上大哥,但也不会差太多,而今大秦正值用人之际。
急需战将,待天下太平。
敌人尽除,我自当回归朝堂,王上此举,意在磨砺我,故而我也欣然接受。”
蒙恬闻言,感慨万分:
“哎,王上对我们蒙家真是恩重如山。
自祖父以来,蒙家便备受大秦重用。
这份恩情,我们唯有以死相报。”
蒙毅闻言,眼神深邃:“大哥所言极是,忠于王上是我们的本分,但王上终有老去的一天,百年之后,我们该何去何从?”
杨端和看向两人,明白两人的意思。
蒙恬不假思索地回答:“自然是效忠长公子。”
蒙毅疑惑地问道:“为何?”
蒙恬解释道:
“王上的心中,始终只有长公子。
再者,长公子对我们蒙家也极为重视,士为知己者死,我们蒙家自然全力支持长公子。”
蒙毅点头赞同:
“不错,与我所想不谋而合。
大将军认为呢?”
杨端和亦笑道:“本将亦是如此。”
此时,帐外传来通报:“长公子到……”
三人闻言,连忙起身。
扶苏步入帐内,李信紧随其后。
三人恭敬行礼,扶苏摆手笑道:
“免礼吧,来,一起坐下。”
杨端和面露迟疑:
“我们与长公子同坐,恐有不妥吧?”
扶苏爽朗一笑:“有何不妥?
你们都是我信任之人,坐下吧。
我有要事要与你们商议。”
杨端和躬身行礼,道:
“公子,有何吩咐?”
扶苏面色凝重,缓缓开口:
“方才接到父王的诏令,攻陷赵国之后。
宗室与贵族子弟,一个不留。”
杨端和神色坚定,回应道:
“遵命,末将定当严格执行王命。”
李信闻言,愤慨地说道:
“理应如此,留下他们,日后必成大患。
他们与普通百姓不同。
百姓与我们并无仇怨,而这些贵族子弟,日后定会伺机而动,成为隐患。”
蒙恬与蒙毅亦是点头赞同,神色凝重。
扶苏轻叹一声,眼中流露出不忍:
“可……这毕竟是鲜活的生命,要屠杀如此众多之人,我心中实在不忍。”
杨端和劝慰道:“长公子,这些宗室贵族,在其国内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无辜百姓的鲜血。
他们身为既得利益者,若不除去,日后必将挑起战乱,届时天下百姓又将遭受多少苦难?
因此,此次攻陷赵国。
必须将他们斩草除根,绝不能心慈手软。”
蒙恬接过话茬,语气坚定:“所言极是。
其实,除了我秦国。
其余各国的百姓与奴隶无异,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贵族与士大夫可以随意宰割。
而我们秦国,相较于他们已是天壤之别。
至少秦国的百姓可以选择耕种或从军,通过军功与劳作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诸国的百姓,却永远被禁锢在底层,毫无翻身之机,这也是为什么总有诸国百姓逃往秦国,诸多人才也纷纷投靠秦国的原因。”
扶苏再次将目光投向李信与蒙毅。
只见他们纷纷点头以示赞同。
扶苏缓缓回应道:“也罢,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我唯有忍痛牺牲那些人了。”
言罢,他轻轻拭去眼角挤出的晶莹泪珠,心中默默哀悼着那些即将逝去的生命。
扶苏暗自思量:
“人生犹如舞台,演技方为关键。
为了大秦的千秋伟业。
这些人必须牺牲。
彼时,天下尚未一统,除秦国之外,其余诸国即便有机会问鼎中原。
也不过是仿效商周,行分封之制。
郡县制的推行阻力重重。
即便是汉初之时,刘邦坐拥天下,也不得不采取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权宜之计。
刘邦深知分封之害,却也无可奈何。
如果没有分封,后面也不会有七国之乱。
反观秦始皇,因身体渐渐变差,急功近利。
加之未能斩草除根,再者秦二世胡亥的肆意妄为,终致帝国崩塌。
尽管此举将令无数贵族消失。
却能换来长久的安定。
倘若如历史所记,放任他们离去,秦国稍有动荡,他们定会卷土重来,兴风作浪。”
扶苏此时想到,他最崇拜的一个伟人,他曾说过一些对祖龙的看法,至今历历在目:
“1964年6月24日,伟人在会见外宾时,公开发表了这样的言论:“相较于孔夫子。
秦始皇的伟业可谓光辉得多。
孔夫子虽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他的理论大多停留在空谈层面,而秦始皇则是一位真正的实践家,他不仅在政治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更进一步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度量衡等制度,这些制度至今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君主皇帝中,无人能出其右。”
后来发表:我们与民主人士辩论过,你们曾经骂我们是秦始皇,骂的不对,我们超过了秦始皇一百倍,秦始皇在我们这都算不了什么。
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
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镇反时,谁还没有杀掉一些反革命的知识分子嘛?
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他好。
一派讲他坏,而我支持秦始皇。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