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农神:逆天咸鱼崛起 > 第123章 招降俘虏,妥善安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3章 招降俘虏,妥善安置

随着陈友谅被处决,陈友谅势力的覆灭,使得红巾军的声势进一步壮大,江汉流域的百姓也开始逐渐恢复安宁。然而,战后遗留的问题随之而来——陈友谅军中大量被俘的士兵如何安置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李凡和众将聚集在南京大营之中,共同商议如何处理这些俘虏。

在大堂内,朱元璋端坐在主位,目光中透露着几分疲惫,但也掩饰不住胜利的喜悦。李凡、汤和、刘伯温等将领分坐两侧,众人神情肃穆,等待着商议结果。

朱元璋扫视了一眼在座的将领,开口道:“陈友谅已被正法,江汉流域暂时安定下来,但战后俘虏众多。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安置这些俘虏,若处理不当,恐将酿成新的动乱。诸位将军有何高见?”

李凡拱手道:“大帅,我认为战后收编这些俘虏是一个机会。大多数俘虏不过是陈友谅的旧部,不少人并非心甘情愿投身陈友谅麾下,如今陈友谅已死,若愿降者可以编入红巾军充实兵力;不愿降者,也可发放一些银两和土地,遣返家乡。如此既能展现我军的仁义,又能稳定人心。”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李凡的提议既避免了直接杀戮,又有助于充实红巾军的兵力,确实不失为一个良策。

汤和沉思片刻,接着说道:“李将军所言极是。不过,陈友谅的部队中难免有一些顽固分子,尤其是千总以上的高级将领,这些人长期效忠于陈友谅,难保不心怀不轨。我建议将千总以上的将领全部处决,以绝后患。”

汤和的提议引起了一片沉默,堂内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朱元璋眉头微皱,转头看向李凡,似乎在等待他的回应。

李凡轻轻叹了一口气,沉声道:“汤将军所言不无道理。但我认为,若一味杀戮,恐怕会导致人心惶惶,影响我军的声誉。陈友谅已死,江汉流域的局势尚未完全安定,若杀戮过多,恐会让百姓心生畏惧。”

朱元璋点头赞同,目光柔和了几分:“李将军说得有理。我们红巾军立志推翻暴政,若一味杀戮,反而会令百姓对我们失望。”

汤和却坚持己见,拱手道:“大帅,陈友谅手下的这些将领大多作恶多端,若不严惩,恐怕难以起到震慑作用。尤其是那些千总以上的将领,他们若心怀旧主,不仅会暗中捣乱,还可能引发叛乱。为绝后患,我建议斩杀他们,以肃清我军内外。”

朱元璋微微沉吟,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李凡见状,心中一动,知道朱元璋担忧的正是稳定局势,便继续说道:“大帅,不如我们以此为契机,将愿降的俘虏逐级审核,愿意效忠于红巾军的便予以安置,不愿效忠的则发放银两和土地,遣送回乡。但对于那些确实作恶多端、顽固不化的高级将领,再择机处置。如此既能展示我军的仁德,也不至于让顽固分子对我们构成威胁。”

朱元璋缓缓点头,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李将军所言甚合我意。仁政是我们的根本,但也不能让心怀不轨之人继续存活。既然如此,那就按李将军的方案,逐级审核,择优录用,严加把关。”

根据军议的决策,红巾军开始逐步实施俘虏的安置计划。李凡亲自负责审核俘虏的安置事宜,命令将俘虏分为两批,愿意投降效忠的编入义军,不愿效忠的则发放银两和土地,允许他们返回家乡自行安置。

几日后,李凡在大营中亲自主持了俘虏的审核。许多俘虏在目睹了陈友谅的覆灭后,纷纷表态愿意加入红巾军,为红巾军效力。这些俘虏大多为普通士兵,经过一番审查,李凡决定将他们编入红巾军的各个部队,进行必要的训练。

“各位,此番若愿加入红巾军,便是兄弟。我们会为你们提供公平的待遇,但若日后有人心怀不轨,我定不轻饶。”李凡在俘虏前郑重说道。

士兵们纷纷跪下叩头,表示愿意效忠,发誓效忠红巾军。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心甘情愿为陈友谅效命,如今能得到宽大处理,心中感激不已,纷纷表示会尽心尽力为红巾军效命。

与此同时,另一批不愿投降的俘虏也得到了妥善安置。李凡按照计划,为每人发放一定的银两和土地,让他们返回家乡安顿。被安置的俘虏对红巾军的宽大处理十分感激,纷纷对李凡等人表达谢意,离开时不忘祝愿红巾军早日取得胜利。

在审核过程中,李凡和汤和针对那些陈友谅手下的高级将领展开了严格筛查。经审查,那些千总以上的将领中不乏顽固不化之人,这些人虽然表面上表示愿降,但在私下里却仍有不轨之心。对此,李凡决定依照军议,严加处置。

大营内,一众高级将领被带到堂前,等待裁决。李凡沉声说道:“你等虽为俘虏,但我军念你们曾为士兵,本无意追究。然而,有些人心怀叵测,若放任不管,恐会成为我军未来的隐患。今日本将特意给予尔等一线生机,若真心归降可酌情安置,若不愿降者,便是自取灭亡。”

听到此言,一些高级将领面露惊恐,纷纷跪地求饶,表示愿意归顺红巾军。然而,也有一些顽固分子面带冷笑,不屑一顾,甚至对红巾军将领出言不逊,拒不低头。

见此情形,汤和怒喝道:“你们既不愿归降,又对大帅不敬,留在世间只会徒增祸患,来人,将此等顽固之人全部处斩,以儆效尤!”

士兵们闻言,立即上前将这些顽固分子押送至法场。行刑时,许多降俘目睹同僚的下场,心中不禁感到恐惧。他们明白红巾军的仁慈并非软弱,若有人心怀不轨,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情的惩罚。

在李凡的合理安置下,大多数降俘都得到了宽大处理并编入红巾军,这不仅充实了红巾军的兵力,也提升了士兵们的士气。那些投降的士兵对红巾军的仁义深表感谢,纷纷表示愿意尽心效力,报答宽恕之恩。与此同时,被遣返家乡的俘虏也深感不杀之恩,带着分发的银两和土地回到乡里,口口相传红巾军的仁义之举,使得红巾军的声望在江汉一带迅速提升。

一位地方的老农向村民们说道:“红巾军不仅为我们铲除了暴君陈友谅,还宽恕了那些无心参与作乱的士兵,朱将军和李将军可真是仁义之师啊!”

乡民们听了纷纷点头,感叹道:“自古以来,哪里有这样的义军啊?不仅救了我们,还能为俘虏赦免,真乃我辈的福份啊!”

红巾军仁义的口碑在地方上不断传扬,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主动向红巾军提供粮草、物资,甚至有许多青年男子自愿加入红巾军,为他们提供更充足的兵源。

在大营中,李凡和刘伯温、汤和等人对新编的降俘军队展开了严格的训练,以确保他们迅速融入红巾军的整体作战体系。

蓝玉受命担任新编军队的总教头,他每天在营地里对降俘士兵进行严格的操练,同时还向他们传授红巾军的军规军纪。蓝玉在训练时,目光锐利,态度严肃,他高声向新兵们训话:“尔等今日既然归顺我军,便需遵循红巾军的军规,不得有任何懈怠!若有违背军令者,严惩不贷!”

新兵们看到蓝玉的威严,不敢有丝毫懈怠,纷纷紧张地投入训练。蓝玉不仅重视士兵们的体能训练,还特别注重纪律教育,以确保降俘士兵们在心态上完全接受红巾军的统治。在李凡的安排下,新兵与老兵混编,各自互助协作,渐渐形成了红巾军独特的团结氛围。

一名新兵训练结束后对旁边的老兵说道:“我本以为红巾军不过是草莽之师,没想到纪律竟如此严明,连我们这些降俘都能得到公平待遇。”

老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红巾军本就不是什么草莽,朱将军和李将军仁德为怀,凡是有志之士皆能在此找到归宿。只要真心效忠,自然不会被亏待。”

随着训练的深入,降俘士兵们逐渐融入红巾军的体系,战斗意志也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得到提升。许多人在红巾军中找到了自信和归属感,彻底摒弃了对陈友谅的旧情。

安置俘虏之后,红巾军的兵力大幅增加,李凡提议将部分新兵分配到各个地方驻扎,以巩固各地的防御力量。朱元璋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决定将新编部队派往江汉流域的多个据点,使得红巾军的势力在江南地区逐步扩大。

汤和见状,特意向朱元璋进言道:“大帅,俘虏虽已降服,但兵力激增之下,仍需谨慎分配,避免力量过于分散。我建议派遣忠诚的老兵作为新兵的监守,以确保各地的防务能够有效执行。”

朱元璋深思片刻,点头表示赞同,立即下令各地驻军编入一批老兵,作为新兵的骨干力量,以稳定军心。

李凡对此安排也表示赞成:“汤将军所言极是。各地兵力增多固然是好事,但必须确保纪律严明,军心稳定。唯有如此,方能维护各地的安定。”

通过李凡、汤和等人的精心策划,红巾军在江汉流域迅速建立了稳固的防御体系,新编军队也在严格训练和管理下展现出不俗的战斗力,使得红巾军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江汉流域的百姓们眼中,红巾军的威望与日俱增。自从陈友谅的势力被彻底消灭后,江汉流域恢复了难得的安宁,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一位曾经饱受陈友谅迫害之苦的村民感叹道:“如今多亏了朱将军和李将军,我们才有了这太平日子。我还听说红巾军对那些俘虏都十分宽厚,能降的便收编,不能降的发银送地,不再让家破人亡。”

另一位年轻人感激地说道:“朱将军是仁义之师,正因如此,百姓才愿意支持他们。若他们需要帮助,我们也会义不容辞!”

在红巾军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自愿为军队提供粮草、物资,甚至在他们经过村镇时主动送来补给。江汉流域的百姓从中获得了安宁和希望,红巾军也得到了充足的支持,使得整体军心更加稳固,战斗力也日益增强。

战后,李凡在营中向朱元璋进言道:“大帅,鄱阳湖之战虽告捷,但我军若想长久安稳,必须逐步提升战斗力。如今江汉流域暂时安定,但元朝势力依然不可小觑,陈友谅的旧部中或许仍有人心存叵测。我们应当趁此良机,广纳天下有志之士,招揽更多的文人武将。”

朱元璋闻言,眼中露出深思的光芒,沉声道:“李将军所言有理。当前正是我军大展宏图的时机,我会派人前往各地,访贤纳才,增强我军的实力。”

李凡点头继续道:“此外,我建议在各地设立农田,鼓励士兵和百姓种植粮食,以确保军粮充足。战争难测,若粮草短缺,势必影响战斗力。因此在各地屯田,是确保我军持久作战能力的关键。”

朱元璋对这一提议尤为赞赏,当即下令在江汉流域推行屯田政策。红巾军的士兵和地方百姓在各地开垦荒地,种植粮食,逐渐建立起稳定的粮草供应线。

通过招降赦免、屯田政策和广纳贤才,红巾军的势力在江汉流域日益巩固。李凡、刘伯温、汤和等将领各自承担起稳定局势的重任,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执行。他们的努力不仅提升了红巾军的战斗力,也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使得红巾军在百姓心中逐渐树立起仁义之军的形象。

经过数月的努力,红巾军的根基在江汉流域稳固下来,百姓安居乐业,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士气高涨。无论是新编的降俘军队,还是原有的老兵,都在李凡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整体,使得红巾军日益壮大。

此时,朱元璋站在南京城楼之上,俯瞰江汉大地,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红巾军的努力正在一步步铺就一条通往天下安定之路的基石。

朱元璋转头看向李凡,微微一笑道:“李将军,此番大胜,红巾军的未来已然明朗。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仁义之道,天下之势必将为我所用!”

李凡微微颔首,心中也燃起了希望。他深知,未来仍有无数挑战等待着他们,但他与朱元璋以及红巾军的众将士们,已下定决心,将这条通向和平的道路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