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9天(2021年11月5日,星期五)——又见雾霾
最近天气特别不好,雾霾天儿又来了,从早到晚天上都是灰蒙蒙的。
看天气预报都达到“中度污染”了,而且还有“黄色预警”,后面空气质量可能会更差。
其实这几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是越来越好了,以前的雾霾天儿也不再多见,蓝天越来越多,前一阵儿还几乎天天都是好天气呢。
这两天连续雾霾,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上幼儿园那几年,那会儿正是北京雾霾最严重的时候,大白天都看不清几十米以外的东西,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人们不戴口罩都不敢出门,这一点跟现在倒是有些相像。
我就是那时候知道了什么叫“雾霾”,也是那时候第一次有了戴口罩的经历。
不过“重度污染”的时候不用上幼儿入园,倒算是我对雾霾唯一的“好印象”。
听爸爸说,其实冬天出现雾霾倒是一种正常现象。
因为冬天每到夜间地表气温下降很快,而天空中的空气降温相对慢,形成了“逆温”现象,上下层空气流通困难,无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也就容易产生雾霾。
另外冬季天冷,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也容易产生污染物。
当然更主要的因素是冬天烧煤供暖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所以说人为产生的空气污染其实是冬季多发雾霾的决定性原因。
爸爸看过天气预报之后说雾霾天气恐怕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
因为这周末就“立冬”了,而且周末还有可能会降雪,所以寒冷天气会越来越突出,空气污染自然也会继续发生。
不过爸爸又说现在国家已经在下大力气治理空气污染了,甚至宁可供电受到些许影响也不愿意再发展煤电行业。
而且新能源电动汽车也越来越普及,所以说雾霾天儿的消失也就指日可待啦!
我是真的希望雾霾天儿越来越少,最好是永远也不要出现才最好呢!
--------------------
第3770天(2021年11月6日,星期六)——狗腿子
今天妈妈说,大橘真是个“狗腿子”。
虽然大橘有过长期的“野外生存”经验,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但是自从到了姥姥家,它还是显得十分胆小。
主要表现一是大橘不太“合群”,很少跟其它猫咪们玩耍打闹。
它总是自己默默地找个角落“猫起来”,一有人靠近就开始紧张起来。
二是大橘特别“黏人”。
如果自己熟悉信任的人在旁边,它肯定会“贴”上去,用脑袋去蹭人家的手,“求抚摸”,而且是不能停的那种。
要说起来“不合群”和“黏人”应该是相互对立的两种表现呀,可大橘怎么会同时具备这两种行为习惯呢?
据妈妈分析,虽然大橘已经正式被姥姥收养了,但是它显然还十分缺乏安全感,所以会对周边环境总是保持警惕感。
但它又担心自己再次遭遇被遗弃的命运,再加上之前太缺乏被人爱抚和与人亲近的互动,所以它又经常要“刷一刷存在感”,主动找人“黏糊”一下。
所以它才会这么“黏人”。
当然大橘最喜欢找姥姥耍赖,因为以前流浪的时候姥姥是照顾它最多的人,后来又是姥姥把大橘抱回家收留了它,而且家里每天喂猫的人也是姥姥。
信任加上依赖,所以大橘当然要“黏”姥姥了。
不过这样妈妈就十分嫉妒。
其实一开始大橘也“黏”妈妈,可是后来估计看出来妈妈总不在家而且说话没有姥姥“份量重”,所以现在几乎只“黏”姥姥而“冷落”了妈妈。
妈妈不高兴可又没办法,只能每次看见大橘“赖”着姥姥的时候指着它发一句牢骚:“大橘你这个‘小狗腿’!”
不过大橘才不在乎呢,斜着眼睛瞟一眼妈妈,然后继续用头蹭姥姥。
当“狗腿子”有什么不好?
反正姥姥在旁边,妈妈也不敢动大橘。
--------------------
第3771天(2021年11月7日,星期日)——补一补
今天是“冬至”节气,这是全年第二十二个节气。
在传统民俗里冬至可是个“大节”,又叫“冬节”,要祭祖、宴饮,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今天将会是全年里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今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将会“北返”,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白天的时长也就会逐渐延长了。
这两天的天气也真的非常能烘托冬至的气氛,又是雨、又是雪、又是雨夹雪的,爸爸在路上开车和回家停车都变得困难了。
不过其实今天的气温并不是最低的,因为冬至之前地表尚有“积热”,过了冬至才会真正进入“寒冷时节”,开始“数九”。
我对冬至最大的印象,就是“冬至吃饺子”了。
说来也怪,在北方好像无论什么节气、什么节日都讲究吃饺子,饺子跟节气还真是“百搭”。
不过冬至不光要吃饺子,还有喝羊汤进补的习俗。
天气转寒,确实应该加强一下身体,不一定喝羊汤,羊蝎子、涮羊肉应该都可以,反正能补就行。
今天是冬至,又是周日,爸爸都已经“蠢蠢欲动”啦。
他准备晚上也要“补一补”。
--------------------
第3772天(2021年11月8日,星期一)——雪后的乐趣
从前天晚上到昨天上午,下了北京今冬的第一场雪。
这场雪下得可真是大,外面的积雪特别厚,天地间一片白茫茫,那叫一个气势磅礴!
昨天下午我一直写作文,没顾上下楼去玩雪,今早上学路上终于有机会享受“雪后的乐趣”了。
今年这第一场雪来得早,比往年提前了得有一个月,树上的叶子还没落光呢大雪就下来了。
不过这也成就了一个“奇景”——
叶子上挑满了厚厚的积雪,有的树叶子茂盛就形成了一顶白色的“树冠”,有的树叶子稀疏就“摆”出了各种造型。
这真是难得一见的景象,比光秃秃的雪树看起来鲜活多了。
路边的汽车有的昨天没动,仍然被“雪被”覆盖。
我本想从上面抓雪攒个雪球,但因为昨天下的是雨夹雪,落到车上都形成冰晶了,抓不起多少雪来,我也只好作罢。
这些车想开走的时候要除冰还会是个“大问题”呢。
不过虽然车上的雪不容易拿起来,但是大家都很有想法,把车上的“雪被”当成了画布,“创作”了好多优秀的作品。
人脸、动物、卡通人物一应俱全,尤其是一个大脑袋的哆啦A梦特别形象。
还有更好玩的,我和爸爸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孩儿,拿着一根长长的“冰凌”,抱在怀里十分神气,看起来还真是让人羡慕呢。
冰凌也叫“冰溜子”,每到大雪过后在房檐上都会出现好多。
越大的房檐、越大的雪,也就会有越大的冰凌,晶莹剔透的,特别好看。
爸爸说他上幼儿园的时候玩具特别少,所以每次下大雪阿姨都会从外面铲好几脸盆雪回来,再从房檐上敲下来一整排的冰凌,给小朋友们当玩具。
那会儿的小孩儿都可喜欢玩那个了。
听到这里我有点儿郁闷。
我说其实现在的小孩儿也喜欢玩冰凌呀,只是大人不让,非说“有危险”,拦着不让玩……
爸爸说大个儿的冰凌又尖又长,像个锥子一样,确实有些危险。
不过以前的人带孩子似乎并没有那么多讲究。
而且房檐上的冰凌反正也都得敲下来,不然气温上来了万一它们自己尖朝下掉下去,对行人来说反而更危险。
积雪这么厚,在学校肯定还有机会跟同学们打雪仗呢,我一想到这些“雪后的乐趣”就特别兴奋。
小孩子肯定是喜欢下雪的,不像成年人往往会先想到雪后糟糕的交通状况。
不过成年人其实也会期待下雪,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发了去故宫拍的雪景之后。
比如妈妈就要求爸爸等下次雪后也带她去故宫拍照。
可是一向最喜欢逛景儿的爸爸这回居然面露难色,他说在雪后要想预约故宫的门票那可实在是太难了。
除非“看着天气预报约票”——预报说哪天有雪就赶紧先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