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心思一动,然后开口道:“皇阿玛明鉴,今年国库已经十分吃紧了,未来几年也是难上加难,儿臣以为少不得要开源节流,方能顺利度过这几年困局。”
可不是嘛,今年甘肃跟山西两地几乎同时遭灾,为了赈灾,朝廷花出去的银子真的跟淌水似的,未来三年,国库吃紧可是可以想象的,毕竟给山西、甘肃免除了三年赋税,如今连陕西也免除了一年赋税。
山西跟陕西可都算是纳税大省呢。
万岁爷抿了口茶,然后点头道:“你这话说的不错,且展开说说怎么个开源节流法儿。”
“儿臣以为可以下令户部增发盐引来用来补充国库。”太子道。
盐引是宋代以后历代政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在清朝,废除了销售地界的限制,朝廷只掌握盐引的发布量,招贩行票,只要想贩盐,就可以到盐局纳课,买盐领票。
盐商们想要做合法买卖,就必须购买盐引,小贩们想分一杯羹,也必须纳税。
以增发盐引来补充国库,算是康熙一朝的惯用手段了,不用太子说,万岁爷也有这打算,当下只是稍稍点点头,然后又道:“开源的法儿你说,那节流的法儿呢?”
太子却含笑看向四爷:“不如听听四弟的高见吧。”
万岁爷深深看了太子一眼,这眼神让太子有些心虚,好在万岁爷旋即也抿唇笑了,然后也转向了四爷:“老四,那你说说看吧。”
四爷点点头,然后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以为可以取消或推迟尚未动工、不要紧的工程,籍此减少国库支出。”
顿了顿,四爷又添了一句:“儿臣认为也当适度缩减皇室经费。”
万岁爷点点头,又看向太子:“太子以为如何?”
太子一怔,旋即忙不迭点头道:“儿臣以为四弟说得很有道理。”
“既如此,你们两个分别拟道折子呈上来吧。”万岁爷缓声道。
“是,儿臣遵命!”
当下,太子跟四爷躬身退下。
……
四爷甫一回府,就进了书房,开始埋头写折子,等到折子总算写完了,外头的天儿都已经擦黑了,四爷伸手端起桌上的茶杯,一饮而尽,然后就觉得……
特别饿。
瞧着四爷总算放下了笔,苏培盛忙不迭端了一盅蜂蜜燕窝送进来:“主子爷,您喝盅燕窝垫垫吧。”
四爷在书房办公室是不许人进来搅扰的,中午就吃了碗鸡丝小馄饨然后就进了书房,这么一待就是一下午,苏培盛急的不行,就怕四爷又饿坏了胃,燕窝是早就备下的,时刻准备给四爷送进去。
一盅燕窝下肚,四爷也没觉得又被垫垫到,反倒愈发饥火中烧,一边从苏培盛手里取过帕子擦嘴,一边抬脚往外走。
“你李主子已经用过晚膳了吗?”四爷问。
苏培盛一边赶紧拿着大氅给四爷穿上,一边忙道:“回主子爷的话,小池子刚刚才来前院儿问过主子爷要不要去李主子那儿用膳,奴才不敢搅扰主子爷,就让小池子先回去了,李主子这会儿应该也才用晚膳呢。”
四爷没再说话,抬脚出门朝后院儿走去,走出几步之后,四爷又突然问道:“鲥鱼可吩咐膳房做了给各院儿都送过去了吗?”
腊八前夕,山东官员敬献了一批鲥鱼,万岁爷自己能吃多少?自然要赏赐的,不仅仅赏赐后宫女眷、皇子公主,连朝中重臣也有不少得了赏。
苏培盛忙不迭点头如捣蒜:“回主子爷的话,各院都已经送过去了。”
万岁爷赏了四爷两桶整整十五条鲥鱼,连郑侍妾她们小院儿也分到了一条。
待四爷来到维珍这里,维珍跟一众孩子果然正在用膳,这没什么好意外的,意外的是,此刻屋子里头的人数。
怎么……这么些人?
除了维珍之外,大格格、小西瓜还有小丸子身边都有乳母伺候着,还不止一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