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冬枣起身在屋子里没有看到蒋荷,赶忙跑到院子里,却见蒋荷还坐在那里。
冬枣吓坏了,这是在院子里坐了一宿吗?她忙上前去,蹲下看蒋荷。
冬枣不是当年的四个陪嫁大丫头,对当年的往事不是十分清楚,但这次蒋荷与卢世清吵架,最终和离,冬枣和春桃多少也听到了些风声,大概知道了自家主子当年与这个名满京都的沈昭明有过一段往事。
昨天沈昭明大婚,冬枣隐约也明白自家主子心里郁结。她蹲着,对蒋荷说道:“小姐,进屋躺会吧,身子要紧。”
犹豫了半天,又说道:“按理,这不是奴婢应该说的话,可是小姐,人这一辈子活成什么样有时候不是我们自己想的,可还是能尽力活好的。
那位沈侯爷,人人都传说他被关在什么不见天日的地方呆了几十年,他那时候肯定也是很苦很难熬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还能不能回来,也许就死在外面了。
可他也过来了。
小姐,人都不知道后面的事……过去的事,您别想了。”
蒋荷看过来,她看着冬枣,艰难地开口:“冬枣,道理我都明白,就是……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本来也不是不能忍,就是忽然忍不下去……那样的日子了。”
就好像突然记起了自己曾十分美好的模样,还有那些美好的日子,再看看自己如今不堪的生活……
冬枣扶着蒋荷去屋里躺下,摸到蒋荷的手冰凉,忙去烧壶热水来,又热了一锅粥。
蒋荷好歹吃了些东西,迷迷糊糊睡过去,就全身滚烫的发起烧来。
冬枣发现之后,想去药铺买点药,又怕小姐这没人守着。
思来想去到邻居家叩门,明明在家中院子里听到隔壁是有人的,可现在敲门敲半天了,也不开是怎么回事?
冬枣心急如焚,不但越敲越用力,整个人时不时趴门上看看里面有人来没,怎么看不到人过来?
里面突然响起抽门栓的声音,冬枣从门缝里连个人都没看见,那门就忽然开了,整个人来不及抽身,就往前倒。
里面来开门的也措手不及,被冬枣压得摔了个结实。
两人都有些尴尬的爬起来,冬枣看到来人是个与她年纪相仿的小厮,按理说这么大个子走过来,那门缝也不至于看不见这么大个的人呢?
她还没琢磨明白怎么回事,想想还是先把正事儿办了,先对这人道了歉,说明自己是隔壁的邻居,自家小姐生病了,可只有她一个人跑不开,想烦请他帮帮忙,去医馆请个医倌来。
叭叭叭地说完,冬枣又道:“如果医馆现在没有得空的医倌,买些退烧的药来也行。”
这小厮听了道:“您等会儿,我去问问我家老爷。”这小厮去往屋子里,过会儿出来,这小厮便说道:“行,我替你跑这一趟。”
冬枣听了忙从腰间掏出自己的荷包说道:“这里面有二两碎银子,我寻思请个医倌抓点药应该是够了,您看着办,若是少了回来我再补给你。”
这小厮接了荷包道:“知道啦。”于是和冬枣一起出了门。
既是一起出了门,冬枣少不得问了一句:“你是怎么过来的?我从门缝里怎么没看见你呢?不然也不至于就这么摔了下去。”
这小厮道:“我们家老爷以前是个当兵的,比如有人敲门,他都是让我们溜着墙根走到门的一边,再把门栓抽开,所以外边的人从门缝儿是看不见我们的。”
冬枣听了笑道:“这倒是有意思。”
两人道别,冬枣回屋照顾蒋荷,那小厮去请医买药。
冬枣见蒋荷烧得厉害,用毛巾沾水擦拭,替蒋荷降温。
那小厮请了医倌来,又帮着按方子去抓了药,见冬枣忙不过来,他干脆在这儿帮她煎药看火。
过一会儿,突然听到咚咚咚地敲院墙声,那小厮一听,对冬枣道:“我先回去了,你自个看着点火啊。”说完,拔脚跑了。
过了一阵儿,这小厮又来敲门,原来是端了两碗面过来,对着冬枣道:“看你也忙不过来,我做饭就把你这边的也做了出来了。”
冬枣心里感激,连忙道谢。
这会儿蒋荷睡得安稳了,冬枣把面吃完,另一碗放在罩上蒸屉里温着,又问他,刚才听到敲院墙,怎么跑得那么快?
这小厮笑道:“我家这位老爷不同的敲击声有不同的意思,刚才那三下短两下长,那意思是,生气了!做饭。”
冬枣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又请教这小厮的名讳,得知他叫雨沛。
蒋荷到了晚间那烧渐渐退了,人也清醒了不少。
吃了些汤面,靠坐在床上看着冬枣忙进忙出的,听冬枣讲隔壁雨沛的溜墙根开门大法和他家老爷自己告诉雨沛自己生气了!做饭!
听冬枣笑得乐不可支。
蒋荷也微笑起来。
春桃那边请挑担送货的送了一些吃食布料什么的来。说是沈昭姝派人送来的,大概还不知小姐已经不住那儿了,送来的东西一看就是给一家子的,男主人女主人的,还有俩孩子的。
俩孩子挺开心的,好多东西是学馆要用的,而且有适合他俩的成衣和鞋。
春桃写来的便笺信随货送到的,上面写,孩子们要用的那些东西,她带着去买,几次三番也没买齐。
她一个人带俩孩子好难,她好些东西不懂,又是个丫头,问多了,人家也不怎么搭理。俩孩子又都越来越沉默,问也不说,多问,又说没有也行,回家吧。
尚书夫人送来的东西,全套的笔,画画全套的,写字全套的。那纸各种大小规格的,画国画的,画水墨的,写楷书的,国画颜料好大好沉一木盒。还有不同的墨和砚台、镇纸……两孩子原来是在意的,高兴坏了。
沈昭姝还记得上次送醉酒的卢世清回家,临走的时候看见躲在门后看动静的那对兄妹,那个眼神不知怎么让她心酸。
又想起母亲被逼去云岚寺之后,她和昭明姐弟俩。
临近学馆开学,她就买了好些孩子们要用的东西还有衣服鞋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