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子薰传 > 第225章 接管白家老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能放大招了,“我决定接管白家老号”。

“真的”,他立马放下书,脸上表情阴转晴。

“真的”,子薰认真回答,“有个条件”。

“说说看”。

“下一个掌门人由我定”。

“没问题”。

“拉钩“。

”什么?”

“骗人是小狗”。

他拍开她的手,“君无戏言”。

阿春对四叔的婚事很上心,各种张罗,还亲自品尝了各种喜酒,醉倒在床上时口中还念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学好很难,学坏很快,你才多大? 灌那么多酒。

子薰摸了摸他的额头,不烫,随之开始诊脉,脉象很健康,生龙活虎。

第二天醒了,吃完早饭,子薰就让他到回廊上跪着。

“祖母,跪多久?”,红扑扑的小脸毫无惧意。

“跪到知道自己错了”。

“祖母,阿春知道错了”,说着便要站起来。

“跪下”,子薰沉下脸。

“阿春遵命”,重新挺直了小腰板,跪到地上。

“没祖母的话,不准起来”。

“阿春知道了”,回答得一本正经。

不一会儿,小德子过来催,让去昭仁殿给皇上找本书。

御前忙了一整天,晚上回到长乐宫的时候,阿春还在跪着,小脸通红。

“祖母!”黑亮的眼睛一眨一眨地,透着兴奋。

子薰伸手一摸,烫手,烧成这样,怎么没人管?!

“妙福”,子薰喊了一声,俯身去抱阿春。

“祖母,我没事“,阿春一个没站稳,扑到子薰怀里,居然还呵呵地笑着。

子薰心一揪,多大点儿错啊,不应该罚跪。

妙福应声跑过来,见状要被阿春,谁知被妙定一个快步抢了先,将阿春抱起来向饭厅走去。

妙福拿出艾草护膝给阿春绑缚牢固,又去煎药。

阿春饭后,喝了药,到自己的房间睡下。

子薰洗漱完毕,拿起本医书去守着阿春,担心夜里再烧起来。

可能是在外面跪得太久,染了风寒。

阿棣、阿橚结婚后,接下来是阿春,都会飞临长乐宫,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妙福过来替换 ,子薰不想走,直到子时,见阿春睡得安稳,才回屋休息。

听说阿棣将要成亲,纳哈出派人送来了很多礼物,来使呈交了观童的来信。

在信中,除了表达自己的愿意归降之意,观童还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

王保保忧思成疾,去世了。

对手突然消失,上位夜不能寐,反复地问子薰:“观童会不会骗咱?”

“不会”。

“王保保真的死了?”

“想必是真的”。

“纳哈出会不会归降?”

这个问题,子薰没办法问题,上位派吴祯镇守辽东颇见成效,将辽东都指挥使司作为平定辽东的基地,纳哈出的生存空间已大为缩小。

洪武九年正月,燕王朱棣大婚,徐达嫡长女妙云被册封为燕王正妃。

婚宴上,皇后头发花白,一脸慈祥,看起来比上位还显老。

这些年,她节衣缩食,不贪图富贵享乐,不注重个人保养,只希望社稷长治久安,百姓生活富足,她是当之无愧的一国之母。

子薰特意让妙清给自己梳了一个十分老气的发式,她不想抢皇后的风头,也抢不走,只是希望她能舒心些,她对阿棣悉心教导与爱护,子薰始终铭记在心,片刻不曾忘。

只要孩子幸福,何须在意出什么风头。

但是子薰那一头乌黑油亮的秀发仍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刺得皇后心里生疼。

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的鲜嫩面孔,离不开皇上十几年如一日的偏爱,只有在爱情滋养下,那双动人的眸子才可能始终明亮清澈,不惹尘埃,不显疲惫。

重八哥是把世间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子薰啊。

甚至包括阿棣、阿橚这两个孩子的婚事。

五六天后,上位收到战报,纳哈出于去年十二月底带兵袭击盖州城,失利后撤退,途中遭到明军伏击,惨败而归。

纳哈出也学会了上位虚虚实实那一套,不过似乎没领悟到精髓。

不久,上位派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前往凤阳体验生活,开始实习阶段,为日后之国做准备。

六月,上位下旨,撤销各地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简称为“省”,掌管行政,并且由都指挥使司和按察司分别掌管各地军政和司法大权。

似乎从中嗅到了一点儿苗头,但是子薰又不太确定,上位对中书省似乎有了新的想法。

胡惟庸,身为丞相,长袖善舞,和很多人关系都处理得很好,特别是淮西将臣,简直可以说是打成了一片。

善于调和诸将的关系,是李善长最突出的本事之一,胡惟庸学得炉火纯青。

但是,这并非上位想看到的。

时也,易也。

上位心中对丞相的需求不是这样的。

太子已经二十岁,上位不需要一位权势欲望太重的丞相。

上位急需一位得力的助手,以其渊博的知识为上位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共商大事,就像以前刘先生做的那样。

他更需要一位参谋,因为日常政务可以交给太子决策,重大政务他可以亲自出面。

丞相只需要把各种可行性方案摆出来就行了,最终拍板的事轮不到他。

胡惟庸很努力,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越努力,越得不到圣上的欢心。

问题出在哪了?

他去请教李善长,李善长也说不上来。

从洪武五年十二月开始,上位就下旨给百官:”今后百司所奏之事,皆由皇太子知之“。

给太子充分的机会接触政务,练习处理政务。

洪武六年九月,上位又下旨:“今后常事启皇太子,重事乃许奏闻。”

太子逐渐长大,担负日常政务的处理,丞相的权力必然进一步压缩。

洪武九年闰九月,上位下旨取消中书省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中书省只剩下胡惟庸和丁玉。

丁玉的职务是中书右丞,他已于本年正月被派到延安备边。

实际上,只剩下胡惟庸一人在中书省处理政务。

胡惟庸成了光杆司令。

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没有了手下,还能称之为团队的头儿?

只要中书省出了错,错全在胡惟庸。

胡惟庸如同被架到火上烤,难受得很,又不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