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济大声抱怨道:“道什么歉,祖母皇太后担忧皇伯父,孩儿也能理解,但是也不能拿大同数万守军和关内上百万大明百姓的性命去冒险啊!”
“那可不是一条人命,是上百万条命啊!”
孙太后咬着牙,心中气愤到了极点。
她现在的心里可是在想,一个大同城怎么了?一个山西又怎么样?能比得上朱祁镇这个皇帝重要吗?有朱祁镇在,大明才称得上是大明,即便是大同丢了,山西丢了,那还是大明。但是朱祁镇要是死了,那自己肯定没办法接受,大明是不是大明,到时候就不重要了。
不过朱祁镇现在还没死,还是大明皇帝,所以孙太后即便再气愤,也必须要忍住,毕竟朱祁镇身为皇帝,必须要注意民心民意,如果刚才自己说的那番话传扬出去,那朱祁镇即便是回来,也没有再当皇帝的可能了。
想到这里,孙太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突然问道:“那如果是你父王被也先掳走呢?你也不救吗?”
朱见济立刻摇头道:“不救,我父王不过是一介藩王,救不救的,对天下没有什么影响,肯定是不值一个大同城了。”
这话说的没错,不过听在朱祁钰的耳朵里,怎么越听越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呢?
这边朱见济见到孙太后想要转移话题,当然不会给她这个机会,继续说道:“皇伯父这次亲征,本就害死了几万人,就连英国公张辅张爷爷都死在土木堡了,若是再因为他害死上百万条性命,那太祖太宗泉下有知,得对他多么失望啊!”
孙太后一窘,她没想到朱见济这个熊孩子把太祖太宗都给扯了出来,这让她怎么接。
难道说太祖太宗不会失望?开玩笑的吧,即便是她自己,对于朱祁镇都有些失望了,要是这次被抓住的是面前这个朱祁钰,她早就下旨把自己的儿子扶上大位了,然后将郕王一脉全部贬为庶人,发配凤阳守陵,遇赦不赦,全部老死在凤阳。
尤其是下面这个朱见济!
朱祁钰却是没办法任由朱见济继续胡说八道下去,只得呵斥道:“朱见济,你是不是不听父王的话了?信不信父王将你赶回郕王府去?”
朱见济只得对着孙太后行了个礼,说道:“孙儿年幼,就喜欢胡说八道,祖母皇太后见谅。”
不过这番话说得却是没有丝毫道歉的意思在里面。
孙太后被气得满脸通红,不过她现在拿朱见济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选择不搭理他,转向刘安问道:“广宁伯,你是亲自见过陛下的,他现在身边可有人伺候?”
刘安连忙答道:“回太后的话,陛下身边有人伺候,乃是锦衣卫小旗袁斌主动请缨的。”
“锦衣卫小旗?”孙太后皱眉道:“一个锦衣卫,懂什么伺候人,当初随驾出征的那些宦官呢?都死绝了吗?”
刘安的语气突然低沉下来,回答道:“除了几个投降瓦剌人的,剩下的的确都死光了,都是在护卫圣驾逃跑的时候被瓦剌人追上杀死的。”
“还有人投降蒙古人?”孙太后奇怪道。
按理来说,宫里的宦官才是对皇帝最忠心的,为什么还会有投降瓦剌人的呢?
朱见济在旁边淡淡问道:“是喜宁那个太监吧?”
刘安点点头,回答道:“回世子殿下的话,正是喜宁那个宦官。”
朱祁钰看向朱见济,却听朱见济淡淡道:“无妨,他活不了多久了。”
刘安不明白朱见济在说什么,只能什么话都不接。
孙太后出声问道:“那你见到陛下,陛下对朝廷可有什么叮嘱吗?是否提过让谁主持朝政?”
她其实是想问,朱祁镇有没有说过让谁来主持朝政?是自己这个太后垂帘听政?还是让郕王朱祁钰打理朝政?
如果让自己垂帘听政,那朱见深是否要立为太子?
不过刘安明显没有明白她的意思,只是答道:“陛下只命臣从大同的府库中提了两万两千两银子出来,送到瓦剌大营里,说是最近这几天承蒙瓦剌太师也先照顾,要赏赐他一下。”
孙太后无语。
这和赏赐有个屁的关系,明显就是也先想要银子了而已,只是借朱祁镇的口说出来。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朱祁镇对也先来说还是有用处的,短时间内肯定没有生命危险。
这时候钱皇后突然问道:“广宁伯,陛下身在瓦剌军中,如今还缺少什么?你可知道?”
刘安松了口气,想了想答道:“御用器具、衣物之类的东西比较匮乏,陛下接见臣的时候,穿的是瓦剌人的袍子。”
钱皇后点点头,道:“好,那这次你回去的时候,要帮本宫带一些御用之物交给陛下。”
“是。”这个要求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刘安爽快便答应了下来。
“另外,哀家也会挑选几个宦官给陛下派过去,到时候你一起带上,交给陛下。”钱皇后继续吩咐道。
这个也没有什么难度,刘安一样答应了下来。
钱皇后眼睛里的担忧之色一直没有消减,试探着问道:“广宁伯,你真的没有办法把陛下从瓦剌人手里救出来吗?”
刘安抬头看了一眼钱皇后,无力地以额触地,不敢回答。
朱祁钰在一旁劝道:“皇后娘娘,广宁伯应该的确是没有什么办法了,若是有办法,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救回陛下的。”
钱皇后的神色愈发失望起来。
孙太后站在一旁冷哼道:“废物!”
她现在心情不好,看这个给自己带来消息的刘安也是愈发不顺眼起来。
朱见济又看不过去了,出声叫道:“广宁伯至少想过怎么救皇伯父回来,但是祖母皇太后不知道为什么,面对孙儿出的万全之策,这么长时间却一点行动都没有,非要让我父王先立见深弟弟为皇太子,否则就不下懿旨命我父王继位,孙儿怎么看怎么像祖母皇太后不想救皇伯父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