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攻占陈留之后,休整几日后便开始继续南下,同时与文丑和贾诩的荥阳兵团汇合,大军逼近许昌。而就在距离许昌路程只有一日的时候,司马朗前来拜见。
袁尚听斥候说司马朗是堂而皇之的从大道而来,并无曹军阻拦,便觉得许昌之内可能发生变故了。不然司马朗作为自己的安插在曹操阵营的内奸不会这么明晃晃的来见自己。
司马朗此行自然是带来了许昌城内的好消息,董承与荀彧成功劝说曹操大将于禁改旗易帜,拥护汉献帝留在许昌,并且与曹操脱离和切割关系了。袁尚和众将众臣工闻言都是大惊之后又大喜。
不过辛毗和贾诩都是再次提醒袁尚,会不会是曹操的奸计,诱敌深入,让袁军放松警惕。
但袁尚心中有数,董承这枚棋子应该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何况曹操也为他过往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谁让他对汉献帝如此欺侮和限制,最终导致汉室保皇派的核心人物们都仇恨他。所以不管是荀彧,还是汉献帝本人,他们的选择都在袁尚的意料之中,合情合理。唤作袁尚是汉献帝,被曹操那般监视和欺侮,也不会在曹操失势后同他流亡的。至于于禁这员将领,袁尚是穿越之人,自然知道于禁是个忠心没有那么重的人。不然原史他也不会投降关羽了。
所以袁尚对司马朗的消息是认定了的,何况司马朗本人就是自己安插的卧底,他的弟弟司马懿还在徐州做大都督呢。并且司马朗还带来了汉献帝的圣旨。
因此袁尚在司马朗说完情况后,开始接旨。
袁尚给关宁一个眼神,让他做礼仪方面的准备,随后隆重的摆放香案,按照最高礼节,对着圣旨和皇帝的使者司马朗进行了跪拜,这才接旨。
众将和众臣工也都一并下跪接旨,他们见主公袁尚这般的恭敬克己,也都纷纷不敢有半点逾越。
袁尚大礼之后接过圣旨,之后观阅圣旨内容,汉献帝对袁尚的“清君侧”行为还有归还“传国玉玺”的行为大加赞赏,并告知袁尚曹操已经撤出许昌逃往东吴。汉献帝期盼他的“忠臣”袁尚入城,他将在皇城接见袁尚和众将。
袁尚看过圣旨后,发现字里行间的语言措辞都相当的柔和,压根没有半分天子的霸气和命令的感觉,反而是对袁尚有几分示好和褒奖。想必是汉献帝自己清楚,他这个皇帝无兵无权,面对大军南下的自己也吃不准袁尚到底是保皇派还是另一个曹操!所以汉献帝这张圣旨只能试探,而且保留着对袁尚的敬畏。
袁尚阅读过圣旨后,把司马朗单独带到私密之所进行叙话,进一步了解许昌内部的情形,司马朗一五一十的都说了。但袁尚主要问的是汉献帝的动向和于禁的兵力和部署情况。司马朗告知汉献帝与众汉臣都在皇城中,于禁有八千原先的曹军戍卫皇城。袁尚了解情况后,让司马朗回复汉献帝,他两日之内便会到达许昌,并且觐见天子,请天子和众汉臣安心等待即可。袁尚还告诉司马朗回去面圣汇报时要这般这般的说。
随后袁尚恭送司马朗,送别时的礼仪也都是跪拜天子使者的礼仪。
司马朗走后,袁尚下令两日之内赶到许昌。
而司马朗则快马加鞭的往回赶,回到许昌后,立刻向汉献帝汇报。
此时的司马朗在太监的带领下急匆匆的来到皇宫禀报,司马朗按照朝廷礼制给汉献帝跪拜施礼,却被焦急等待的汉献帝扶了起来:“司马爱卿,快快免礼,速把面见大将军的事情告诉朕!”
司马朗一看,不仅皇帝在,董承、荀彧、董贵人还有于禁都在这里等待袁尚的消息,或者说袁尚的态度!
袁尚的态度决定了天子与汉室,以及这里所有人的命运!
袁尚若是态度强硬,傲慢无礼,则他很可能是第二个曹操乃至董卓;而如果袁尚态度温和,谦恭有礼,那今后汉献帝的日子能好过许多!
汉献帝从当皇帝直到如今留在许昌与曹操切割正好十年,这十年来都是被豪强权臣控制,操纵于股掌之间。汉献帝本名刘协,原本并非皇帝。原先中平六年(189年),汉少帝刘辩即位,册封刘协为勃海王,后改封陈留王。董卓进京后废黜汉少帝,改立九岁的刘协为帝,这才开始了他憋屈的政治生涯。
所以汉献帝从来都是看着豪强和权臣的脸色度日的!
不过司马朗带来的消息可以说是让包括在汉献帝内的所有人都大喜过望!
司马朗一脸振奋的说道:“回禀陛下,大将军,大将军是跪着接旨的,不不不,应该说是按照完整的接诏礼仪接旨的!摆香案,三叩九拜大礼,跪着接旨!就连最后送臣离开,都是行了对天子使者的礼仪进行跪拜恭送的!”
汉献帝的脸上洋溢着难以压抑的笑容,心中狂喜,一股热望的暖流在胸口间回旋上升!那一刻他感觉到自己的帝王血脉在觉醒!!好像老祖宗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等无数的帝王之魂在这一刻灵魂附体!
“袁尚他,大将军,当真是这么做的?!”汉献帝激动的不顾君臣礼节双手抓住司马朗的双肩摇晃道。
司马朗不禁有些难为情的笑道:“陛下,陛下,臣哪敢有半句虚言?那不成欺君了吗?大将军的确如此做的,臣都是陈述实情。
大将军还让臣回禀陛下,他的勤王之师在两日内便会到达许昌,届时他会入皇城觐见陛下的。他还告诉臣让臣提醒陛下,切记防范好曹贼,若是曹军有反复,可让陛下在群臣和御林军的保护下前往他的大营方向,他会派兵接应和保护陛下!”
“太好了!太好了!朕的龙运腾飞了!有大将军支撑朕的江山社稷,朕可以当一把真的皇帝了!”汉献帝振臂高呼道!
他把这十年被人操控被人欺侮的怨气全部呼喊了出来,所谓不吐不快!
汉献帝这么一呐喊,众人也是皆大欢喜!振奋不已!
董承此时老泪纵横,哽咽起来,喃喃的说道:“老臣没有看错人!为了陛下,老臣隐忍这么多年。总算,总算,拨云见日了,呜呜呜......”
董贵人这时上前搀扶自己的父亲,也欣慰和感激的落下了两行热泪!
于禁的脸上露出得意之色,看来他这次的人生押宝算是押准了。袁尚如此谦卑和礼节,看来的确是想做汉献帝的忠臣。如此一来,于禁改旗易帜就成了大功一件!将来势必可以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只有荀彧一个人还是有些疑虑,但他又说不上来到底哪点不对劲,总之目前这个结果还是好的,至少是在场所有人都希冀的一个最佳的结果。若是袁尚真的言行一致,则汉室便转危为安了。
汉献帝则处于一个极度兴奋的状态,都不知道要干什么了,一会喊着董贵人给他做一件新的龙袍,一会又让荀彧草拟诏书把这个喜讯告知天下,一会又让于禁派兵侦查淮南方向的曹操,一会又让司马朗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知其他臣子。
总之汉献帝有些飘飘然的感觉,有种即将重新掌握天下权柄的感觉,他在想借助袁尚的势力和兵力一统天下,尤其要扫平淮南和江东,把曹操生擒活捉!以报复他这么多年欺侮自己的恶气!
这个时候曹贵人来了,也就是曹宪。此时的她已经怀孕三个多月,稍微已经有些出怀了,加之曹宪原先就比寻常女子丰腴一些,当下更是显得略有点胖,但是容貌上依旧是瑞丽美艳。
然而她的到来让汉献帝在内的所有人都沉默下来了,因为曹宪的身份太过复杂和特殊了。其一她是曹操的女儿,其二她是袁尚的前妻!
而曹宪也知道自己是十分尴尬的存在,她的过往与当下时局最关键的两个人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汉献帝此时腰杆子已经硬了起来,哪里再会顾及曹宪的感受。曹操在时,汉献帝对曹宪敬如上宾,一副好丈夫的模样;如今他与曹操切割,与之势如水火,焉能再给她好脸色?
于是汉献帝对曹宪冷言冷语的说话:“哼,我当是谁来了呢?原来是曹丞相的千金啊!还是应该称呼你是大将军的旧识呢?”
这时董承走到汉献帝身边,低声对他说道:“陛下,曹贵人毕竟与大将军是旧识,如今局势虽然明朗,但陛下还应念及她腹中龙胎,莫要与她计较。而且不该把她与大将军的往事拿到明面上说,总要顾忌大将军的颜面。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
汉献帝闻言后,因为顾及袁尚的脸面,才没有继续说下去,只觉得见到曹宪十分扫兴,于是悻悻然的带着董贵人去后宫去了。余下臣属各自去准备迎接袁尚的事宜,空留曹宪一个人带着几个宫女怔怔的立在原地。
曹宪此时五味杂陈,曹操临行仓促,于禁变节后曹操几乎没有兵马了,只有家族的兵士和亲兵卫队不到两千人随周瑜前往淮南投奔孙权了,压根没有想到曹宪的处境和安危。
而袁尚这位前夫,她内心是一直十分愧疚的,当初袁尚最危难最需要帮助支持的时候,曹宪被曹操强行接回许昌,并且在荀彧的撮合下,把自己二嫁给了汉献帝做妃子。
虽然汉献帝是个傀儡,但是也是有自己的好恶!即便汉献帝装作对自己恭敬,不让曹操挑出来任何毛病,但是汉献帝看自己背影时的那股厌恶,她即便不转身都能想象的到!
偏偏,曹宪怀了汉献帝的龙种,因为汉献帝怕得罪曹操,因此常常要她侍寝。而她知道这是汉献帝唯一可以报复曹操的时候和方式!
在龙榻之上,汉献帝可以以夫妻名义,用尽一切方法对待曹宪。
每每汉献帝都是狠狠的发泄心中不满,毫无怜香惜玉的蹂躏着她!
而曹宪只能默默忍受,因此还怀了孕。
她本不想背叛袁尚,但是她拗不过父亲父权,更被皇权和圣旨裹挟,她拗不过这个时代。她就是这个命!
生在曹家做女儿,势必是要为父亲的大业做牺牲的,何况自己二次嫁人的又是皇帝!
这让一个从小听话,接受三纲五常的女子,如何能对抗。
“所以这就是命。”曹宪怔怔的说道,“三郎你还是来了!用你最骄傲的身姿踏入这许都。而我此时已经如此不堪......”
且说曹操这边,他根本想不到荀彧会最终与自己决裂,看来陪伴自己十年之久的荀彧依旧是一位汉臣!而绝非曹氏的家臣。
而于禁则是曹操自己看走眼了!他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不该把许褚留在陈留郡,而是应该把于禁留下,如今于禁变节,完全就是自己看人不准。如果把许褚留在身边,即便荀彧倒向汉献帝那边,也绝不会成功的,因为军队把持在许褚手中!
得知于禁变节,曹丕便告知曹操,并且向城中的东吴军队告急,周瑜也不是没想过攻打皇城,之后掠走汉献帝和汉室朝廷。但是当周瑜率领一万东吴将士,带着黄忠黄盖等将领来到皇城外后,他发现于禁的防守严密,而且皇城坚固,高高的塔楼,很早便射箭示警,禁止东吴军队前行!八千御林军都剑拔弩张的等待东吴军队进入射程。
周瑜知道若是交战,这将是一场艰辛的攻坚战,高高的皇城城墙,于禁兵力又基本和自己相等,而于禁武艺虽然只是二等武将之末流,但是治军严整,这些士兵又都是他的心腹将领统领,战斗力不俗。
而更大的压力在城外的袁尚,周瑜一旦开战,只要于禁能坚守个两天,甚至一天半,袁尚的大军可能就会赶到许昌,把这里围困!届时东吴军队插翅难飞!
况且周瑜也擅长用兵,知道袁军华北铁骑的厉害和机动性,若是撤军晚了,没准会被颜良赵云率军追上,那无疑将是十分被动的。周瑜这一万人的战斗力在平原野外哪里是华北铁骑的对手?
于是周瑜权衡利弊后,决定放弃攻城,而是带着军队匆忙撤军,同时曹操也被迫与吴军流亡淮南了。
再说回司马朗,他见过汉献帝之后,又秘密的私下去见于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