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 > 第491章 许昌风云(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献帝狠狠地咬破手指,鲜血顿时涌出,滴落在诏书上。他的眼神坚定而决绝,他知道这是一场生死博弈,他必须展现出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他用颤抖的手指沾取了自己的鲜血,开始在诏书上书写。每一个字都是用他的血液浸染而成,每一个笔画都透露着他的决心和坚定。他不惜一切代价,要让大汉的将领和官员听从他的号令,脱离曹操的控制。

汉献帝的表情凝重而庄严,他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无畏和坚毅。他知道这份血书将会引发一场风暴,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前路如何艰难,他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诏书上的字迹斑驳而深沉,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述说着汉献帝的心声。他用自己的鲜血来书写这份诏书,表达了自己对大汉江山的忠诚和执着。他自己坚信这份血书将会载入史册,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汉献帝闭上了双眼,深深地吸了口气,将诏书交给身边的董承。他知道接下来将会是一场生死搏斗,但无论如何,他都会坚定地站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直至最后一刻。

董承含泪把血书收下,并且解下提前准备的玉石腰带,把血书吹干折叠后夹在衣带的夹缝之中,之后董贵人再以匹配衣带的丝线缝好。整个过程算是天衣无缝,董承待了许久,立刻系好衣带拜别汉献帝就要出宫。

但是董承却被曹操和曹丕带着卫兵堵在了皇宫之中。

董承看着步履蹒跚的曹操,见他头顶上系着一块白色的头布,显然头风病还在。但是曹操竟然忍着病痛携子曹丕来宫中。

董承顿时心里犹如十五只桶打水,是七上八下!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荀彧向曹操去告密了?怎么自己这么巧就被曹操父子堵在宫中?

曹操眯着眼,面色煞白,却是冷酷的一脸杀气,他如死神般的问董承因何来到宫中面圣?

董承这时豁出去了,不管荀彧是否告密,此时他都要一口咬死自己没有反对曹操,自己来皇宫也没有讨血诏!于是董承装作一脸淡定的回答道:“丞相问得好生古怪。吾乃朝廷国丈,又是陛下的臣子,听闻陛下要随丞相出行淮南,因此特来问询陛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要臣来处理的。顺便也来看望一下董贵人,毕竟父女一场。这次陛下去寿春避难,吾也不知道有没有命再见陛下和女儿了。算是临别一叙。”

曹操看了看董承,眼神冷得如同一头野兽,似乎要看穿他的内心!董承的心这一刻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他知道只要曹操有半点的察觉,在特殊时期,一定会对自己下死手的!

好在曹操看了半晌董承,见董承态度还挺横的,似乎没有什么猥琐和心虚的表情,于是便说道:“国丈体贴圣意同时也舐犊情深,孤都理解。那便不再挽留国丈了。只是这规矩还是要遵守的,来人呐,给国丈送行。”

说罢曹丕给身边的侍卫一个眼色,四个侍卫便上前去“送”董承,其实是给他搜身。

董承冷哼一下,道:“哼!我乃国丈进出拜见陛下还要被人搜身!当真是丞相的规矩比天还大。”

曹操则是仍旧一脸的冰冷,静待搜身的结果。

四个侍卫搜了半天,没有任何的异物和夹带。

但是曹操仍旧不放心,他的目光锁定在董承那根漂亮的玉石镶嵌点缀的腰带上了。

“国丈的腰带好生华丽啊,可否解下来要我观之?”曹操阴冷的说道。

董承闻言瞬间心里凉了半截!若是这衣带被曹操拿去,一旦发觉,自己立刻人赃并获,事情就会败露!

可是如果不解下来又相当于此地无银三百两,于是董承心一横,索性大大方方的把腰带接下来,递给侍卫,送到曹操手中。

曹操缓缓的接过衣带,他此时还在被头顶的头风折磨,因此无法检查,于是把衣带给了一旁的曹丕。

曹丕心领神会,检查这根腰带,一时间倒也没查出什么。刚刚董贵人选择的衣线都是同衣带同样颜色不差分毫的,而且针眼都是按照衣带上原先的针眼缝合的!当真是天衣无缝,因此曹丕看了半晌,并未看出端倪。他用眼神回曹操,衣带无恙。

董承则是一脸的傲气还有几分嫌弃,毕竟他这种高贵的身份,他的衣带被曹操要去观看,曹操是颇为失礼的,而且显得好似贪图贵物的登徒子。

曹操也知道有些施礼和容易被人非议,但他曹孟德是何等人物,天下奸雄,从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他反倒要戏弄董承一下,顺便再验一验他此行有没有对自己的反叛之心!

“国丈啊,此玉带十分精美和贵重,汝可愿意割爱,将之送与孤?”曹操慢条斯理的问道。

面对这个无礼的要求,董承十分厌恶和焦急,若是此物给了曹操,自己此来就算是白跑一趟了,而且衣带中毕竟有血诏,放在曹操手中迟早是夜长梦多!

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表现出对衣带的重视,董承反而轻描淡写的说道:“既然丞相喜欢,吾自当奉上。但是吾乃国丈,皇亲国戚,代表陛下颜面。吾把衣带给了丞相,还烦请陛下赏赐一根新的衣带给老臣,不然这外衣无带,老臣走到半路浑身衣衫不整甚是不雅!”

董承言罢,曹操忽然笑道:“国丈休要当真!孤只是与国丈玩笑尔!衣带还给国丈,请国丈速速退下,无诏不得再入宫!”

董承从曹丕手里接过玉石衣带,自己重新系好后,便告别曹操和汉献帝,自己出了皇宫。

出皇宫的路上,董承冷汗直冒,刚刚的场景太过惊险,中间自己有半点处理不当,结果就是自己身死并且夷灭三族,就连董贵人也要被曹操那个豺狼心肠的人害死!

恭送董承的太监还关心的问到董承的后背衣服全湿透了!

董承知道这个太监是曹操的眼线,于是不能露出半点可疑之处,于是自己用手呼扇面脸庞的空气,用来吹风,说道:“盛夏之时,颇为炎热,自然后背出汗。唉,太热太热!上了点年纪,最怕热了!”

董承在太监的监视下没有露怯,圆满的通过天气圆成过去。

董承回到自己府中,换下衣带,从中取出血诏,之后去找荀彧。同时他也因为曹操的态度知晓荀彧没有告密,不然曹操可不会因为任何理由放过自己的!

且说荀彧这边,他找到了许昌当下的军事副主官于禁。虽然军事主官曹操给到了曹丕,但是实际上军队的调度还是一直从军为将的于禁来具体安排的。曹丕只是那个发号施令的,并非真正带兵的。

于禁起初不想见荀彧,因为军务颇多,十分繁忙,而他自己也此时心中彷徨和迷惘。

于禁也不知道将来的路在哪。他的那些同僚几乎全部在对袁尚的作战中战死!只有荆州降将文聘和魏延两个新人投靠了袁尚,得以保全性命。除此以外,猛如许褚,坚如徐晃,锐如张辽,忠如曹真全部战死,加上邺城之战时死去的将领。这些年凡是对袁尚作战的将领都没有好下场。

于禁也知道曹操已经是穷途末路,大势已去,中原和淮南都已经无兵。退到淮南也不过是苟延残喘,暂时续命罢了。等袁尚大军占了许昌再去淮南,曹操手中就一两万的兵力,还能干什么?只能一退再退,无非就是退往江东投靠孙权罢了。自己跟着曹操只能算一个流亡将领,此生再想出人头地很难了。孙权不会待见自己,袁尚视自己为曹操死忠,跟着曹操以后也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搞不好还要被袁军追杀,俘虏乃至被颜良赵云那些猛将所斩杀!

于禁实在也是心情大坏,他作为曹氏集团最后一个能打的武将,根本没有办法帮助曹操东山再起了。但是他还要继续执行曹操的命令,戍卫许昌的同时,明日就要率军护送曹操和天子往淮南而去。

此时荀彧来见,于禁起初只当是又有政务委派,他本想推脱一些工作事务,明天就流亡撤军了,还干那么多事情干嘛。

不想荀彧直接来拜访自己,而且要秘密之所谈事,于禁不禁好奇起来。

私下一见,荀彧说明来意,劝说于禁脱离曹操,并且把控现有军队保护汉献帝,保留汉献帝在许昌不被曹操带走。而得到的好处是荀彧见到袁尚后,一定会为于禁请功!将来若是天子重新掌权,他于禁就是勤王护驾的有功之臣!封侯赏爵是必然的,最少是御林军的统领将领!

于禁闻言顿时心动!别的还好说,只要不同袁军作战,相反顺理成章的跟着天子投靠袁尚,自然可以免得一死!而之后的荣华富贵自然是有的,就算汉献帝仍旧无权无兵,于禁也至少可以在袁尚麾下谋个将领干干,听说袁尚招贤纳士,对真心投靠的武将都是优待和信任了。当初的徐州降将,还有李典和纪灵,都是别人的武将,文聘和魏延不也降了吗?那自己带着功劳降了袁尚,自然也是会被优待的!

于禁只是没想到,劝说自己保护汉献帝留下与曹操切割的竟然是曹操最信任的荀令君,当真是世事无常,人心难测啊!

于禁于是多了一个心眼,嘴上没有答应荀彧,但也没有拒绝,只是表明自己的立场,荀彧口说无凭,天子诏书又没有下令,自己身为曹将就这么背叛了曹操,只怕下面的基层将士不服气。若有天子诏书,荀彧在一同劝说军队,以他于禁如今的权力和军中威望一定可以做到勤王保驾并与曹操脱离。

且说董承那边打听到荀彧的去处,于是直接来于禁的军营找二人。

荀彧听闻董承来了,心中大喜,于是和于禁说了实情,董承手中必有圣旨!

于禁连忙请董承进入军营私密之所,三人密谋,董承拿出了汉献帝的血书。荀彧看着血迹斑斑的诏书,不禁掉下眼泪来,他身为汉臣看到天子如此血书是心中不忍!

于禁则是大喜,想来什么就来什么!他也不想随着曹操大老远去淮南,之后屁股后面还有袁尚的追兵,何况淮南到底是曹操的还是东吴的,已经说不准了。若是孙权起了吞并之心,第一个要杀的便是自己这个曹操唯一的武将!他孙权麾下可是有吕布,关羽,张飞的,自己的武艺根本不够看的!

能留在许昌投靠袁尚是于禁的上上选!

原史中,于禁也是个在面对生死存亡时刻能放下颜面,得以苟活之人。樊城之战时,于禁与庞德率七路大军对抗关羽,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给击败了。他与庞德双双被擒,庞德大骂关羽后慷慨就义;于禁则见到关羽后,诉说当年与关羽同在曹操麾下为将领时的日子,求关羽饶命。关羽乃是傲上而不辱下之人,便没有杀于禁,只是将之囚禁。

后来关羽被东吴击败且身死。占领荆州的东吴也把被关羽囚禁的于禁给接管了。于禁于是又成了东吴的俘虏。孙权杀了关羽占领荆州后,生怕刘备报复举兵来袭,于是急于同曹操修好,于是给曹操上贡的同时把于禁归还曹操。于禁得以回到曹魏。

但曹操父子二人都对于禁苟且偷生而心生不满,曹操得知于禁投降关羽后亲口说“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曹操死后,曹丕对于禁更是冷眼相待。曹丕命于禁为曹操守灵,并遣人将于禁战败乞降等事画于陵壁,于禁看后惭愧发病而死。

于禁骨子里是不想战死的,想给自己留条生路的人。因此在袁尚穿越的时间线里,他答应了荀彧和董承的要求。

当日,三人串联朝中官员,军队将士,八千多人聚集在皇宫之中,以坚固的宫防戍卫汉献帝,荀彧当中念了汉献帝的血诏,同时告知许昌的军民天子重新掌权,表示天子与丞相曹操脱离和切割。只等大将军袁尚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