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后这些年一直在坤宁宫里闭门礼佛,对外面的事毫不关心,她已经快六十岁了,还有几年的活头?

皇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的父母兄姐们也早已经寿终正寝。自从她的小七早夭之后,这世上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她再去在意。

至于庆隆帝想要宠爱谁,或者想立谁做太子,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她只想在这坤宁宫里安度晚年而已,外面洪水滔天也影响不了她在坤宁宫里过逍遥自在的舒服日子。

结果丽妃这个蠢货,把这一切的平静都给打破了!

身为皇后就不能不履行后宫之主的职责,可皇后又不是傻子,她才不想站出来跟皇帝对抗,她是没有执念,可不是想自寻死路。

于是,皇后只能让丽妃的话变成谣言。

拿定了主意,皇后严肃道,“丽妃,你说瑞贵妃干涉朝政,那你这消息是从哪里听来的?”皇后心里知道西苑现在被管理的如同铜墙铁壁一样水泼不进,丽妃获取消息的手段一定上不得台面。

“这,这,”丽妃的神色有一瞬间的慌乱,窥视帝踪可是重罪,她一门心思只顾着怎么把事情闹大,却没有顾上给自己想个描补的主意,此时只能硬着头皮道,“臣妾是、臣妾是在御花园散步的时候,不小心听到有宫女议论这事,这才来向娘娘禀报的。”

皇后哪里会信她的鬼话,追问道,“是哪个宫女议论的这事,现在这宫女又在哪里?”

“臣妾当时听见那宫女说出这样惊骇的事情,顾不上想其他的,就赶紧来找您了,那个宫女现在应该已经逃走了吧。”丽妃越说声音越低。

皇后冷笑一声,严厉的看着丽妃,“这样说来,你是既无人证,也没有物证,只是道听途说而已,是吗?”

“不是的,”丽妃被皇后看的心虚,辩驳道,“臣妾听的真真的,绝对不会有错的。”

“跟你一起去御花园的都有谁?”皇后扫视着跪在殿外的宫女,她们都是丽妃宫里的人,“是你们跟着丽妃一起去的御花园吗?你们也听见这事了?”

那些宫女们不住的磕头,纷纷否认自己跟随丽妃去过御花园,也从没有听见谁说那些话。

“呃,呃,”丽妃吞吞吐吐了半天,“臣妾是自己一个人闲来无事去的御花园,没有让人跟着。”

皇后板着脸,厉声质问道,“那你是在什么时候,在御花园什么地方听见的?”

这丽妃哪能说的出来,她犹犹豫豫地说,“臣妾这两天身体不大舒服,出门的时候也没有看时间,也不知道当时具体是什么时候,当时臣妾听见这样的大事,心里慌乱的很,没有特别注意是在什么地方,好像是在梅花林那边吧。”

皇后猛地拍了一下桌面,厉声喝问道,“丽妃!本宫看你说话颠三倒四,且又无凭无据,莫不是你在信口雌黄诬陷瑞贵妃!”

“臣妾没有,臣妾说的句句属实啊。”丽妃跪行着往皇后身边去,边哭边说,“皇后娘娘,您要相信臣妾啊!臣妾没有半句虚言,瑞贵妃祸乱后宫,罪不容诛啊!”

侍立在一旁的宫女赶忙将丽妃拉住,不让丽妃近到皇后身旁。

“来人!”皇后看也不看丽妃一眼,高声吩咐道,“丽妃胡言乱语,诬陷妃嫔,将她押送回摛藻宫看管起来,从即日起摛藻宫不许任何人进出!”

丽妃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成了这样,她奋力挣扎不肯被人带走,嘴里还一直胡乱说着是瑞贵妃狐媚惑主,干涉朝政。最后实在没办法,宫女只能用布把丽妃的嘴给塞住,才勉强让她安静下来。

可丽妃闹出的动静太大,听见的人实在不少。此时年关将近,宫里各处为了准备过年忙忙碌碌,各宫的宫女太监们总能因为各种原由碰面,流言像风一样传的人尽皆知,皇后想管也管不住。

所以虽然丽妃被关在了摛藻宫,但瑞贵妃进入真庆殿干涉朝政的流言却已经传的满宫皆知。前朝后宫本来就不能彻底的分隔开,何况当今圣上还是一个不喜欢上朝的人,大家对宫里的消息就更加关注,于是关于瑞贵妃的流言在宫外也有了风言风语。

而这些流言,偏偏没有传到事件中另一个主人公——庆隆帝的耳朵里。

庆隆二十八接近尾声,即将进入庆隆二十九年,庆隆帝已经当了近三十年的皇帝,他既然敢常年累月的不上朝,把朝政交由内阁处理,正是因为他精于制衡之道。

庆隆帝重启内阁制度,设立首辅大臣,却又在宫里建立了司礼监,请人教授太监识文断字,就是为了让司礼监来制衡内阁。但是庆隆帝还是不放心,于是又扶持起东厂,让东厂在外监察朝臣,也隔绝司礼监内外交通。

这三方互相制衡,庆隆帝这才能稳坐钓鱼台。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他手里,任何一方只能乖乖听话。

司礼监的权利在洪公公因病出宫后被庆隆帝转移到了瑞贵妃的手中,庆隆帝的想法是,江玉燕生性纯真,又是他未来继承人的生母,那他们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比任用太监更能让他放心。江玉燕展现出的种种才能和善良心性,让庆隆帝相信,说不定后世之人会将她于东汉的和熹皇后邓绥相提并论。

而东厂的权利也在刘喜死后交接给了单左和单右两兄弟,庆隆帝又怎么能想到,这人已经成了江玉燕的爪牙。

于是现在格局已经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变化,庆隆帝苦心孤诣建立的三方制衡,现在已经有两方都成了江玉燕的势力。

偏偏这两方还是庆隆帝最信任的,对于朝臣,庆隆帝始终是不能完全信任。

朝臣的成分太复杂,他们还读了太多书,想法也太多,自诩忠义的想要青史留名流芳千古,奸佞之辈又总是有太多的小心思,还有边疆的将领,老皇帝还要时时担心这些人会功高震主竖起反旗。

对于这些文臣武将,庆隆帝还要另外费心在他们之中布置一番,朝廷里不能全是刚正不阿的耿直之辈,也不能全是阿谀奉承的幸臣。

能把这些人管理的服服帖帖,庆隆帝实在也是胸有沟壑的人,可惜他老了,他的精力已经比不上年轻的时候,他的思想也因为当了数十年的皇帝而固化。

现在的庆隆帝已经想不起来自己刚刚继位时的豪情壮志,他现在要的就是各方互相制约,谁也不要来烦他,让他好好的享受生活。

但是每年总有那么几天,庆隆帝不得不忙碌起来,那就是过年期间。

过年是要拜天法祖,彰显皇家威严的大日子,庆隆帝自然不能缺席。

过年那几天,有些事必须由庆隆帝亲自去做,不能让人代劳。

腊月二十四,庆隆帝需要离开西苑回到逼仄的紫禁城跟皇后一起参加祭灶仪式。

到了大年三十早上,庆隆帝还要起个大早举行“封笔”仪式。

本朝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是要给文武百官是放年假的,御笔也就不需要批阅奏折,为了慰劳御笔一年的辛苦,要举行隆重的“封笔”仪式。

“封笔”仪式之后,庆隆帝还需要召见驸马都尉,让驸马都尉代替他去昌平的皇陵祭祖,本朝驸马都尉不能担任实职,唯一能做的就是代替皇帝去举行各种祭祀仪式。

这一天,庆隆帝需要去太庙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之后老皇帝还不能闲下来,紧接着就要回宫跟皇后和高位嫔妃一起祭神。祭神后就到了除夕夜宴的时间,能参加除夕夜宴的都是深得老皇帝宠信的王公大臣及其家眷。

除夕夜宴要等到子时才能结束,庆隆帝匆匆休息几个时辰,又要起来准备大年初一的大朝会。这一天庆隆帝必须要到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官和附属国使者的朝拜。然后就要给前来朝拜的诸位朝臣赏赐节礼钱,有时还要设宴款待。

忙完这些还没有结束,除夕夜宴是国宴,大年初一这天晚上才是皇室的家宴,庆隆帝要跟皇后一起跟皇室内部成员一起宴饮。

等大年初一终于结束,大年初二这天,庆隆帝还要把亲近的臣子们请到宫里来参加茶会,要跟臣子们交流交流感情。

一直忙到大年初五这天,假期结束,庆隆帝还需要参加朝会,因为这一天要举行“开笔”仪式。

往年庆隆帝都是这样过年的,但是今年不一样,今年他有了瑞贵妃,平时他们两人住在西苑,跟皇后没有什么接触,便也没什么,可到了过年期间,有一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瑞贵妃毕竟只是贵妃,她见到皇后是要行礼跪拜的,参加仪式的时候,也不能站在庆隆帝身边。

庆隆帝又怎么舍得让他的心肝儿受这样的委屈,可是皇后贤德,素来没有过错,跟他又是少年夫妻,他也要给皇后些颜面才行。

在庆隆帝左右为难之际,江玉燕主动提出自己留在西苑,她善解人意地说道,“我现在身怀有孕,不想去凑那些热闹,想请您恩准我就留在飞香殿里,那些仪式夜宴我便不去了。”

庆隆帝心疼坏了,叹息道,“你才是我心中的妻子,却不能站在我身旁跟我一起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是我对不住你。”

“七郎,”江玉燕握着庆隆帝的手,深情道,“你对我已经够好了,我很满足,也很高兴。皇后姐姐这些年也不容易,你千万不能为我驳了她的颜面。我心里知道你的心意就够了,那些什么体面虚名,于我而言无足轻重。”她拉着老皇帝的手,放在她的小腹上,“我和咱们的孩子,都明白你的难处,我们等你忙完了来找我们团聚。”

这话可把庆隆帝感动坏了,保证道,“我一定会回来陪你们一起守夜的。”

于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庆隆帝每天早晚往返于紫禁城和西苑之间,从不留宿,天刚擦黑就要往西苑去。

甚至于在大年三十的晚宴上,庆隆帝第一次提前离场,匆匆赶回西苑跟江玉燕一起守岁。

西苑上空燃放着璀璨的烟花,比除夕夜宴上的还要繁华绚丽。

这些事,自然被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他们本想着趁过年的时候见识一下瑞贵妃究竟是何方神圣,还有人跃跃欲试想趁机试探一下瑞贵妃到真庆殿伴驾的传言是真是假。

但没想到庆隆帝这么护着瑞贵妃,竟然金屋藏娇不让瑞贵妃露面。庆隆帝的态度让想大家猜测不出其中有什么用意,一时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自己成了那出头的椽子,纷纷按兵不动,默契的不提起这事,可暗地里却各自都盘算起自己的小心思。

众人又怎么会想到,庆隆帝根本就不知道丽妃向皇后告状的事,他只是不想让瑞贵妃向皇后行礼罢了。

直到过完年,庆隆帝都没有发现丽妃一直没有出现,他压根想不起来丽妃这号人。皇后乐见其成,她只想把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好谁都不要再提这件事。

可再外人眼中,就成了庆隆帝立场坚定维护瑞贵妃,而皇后也不得不要对瑞贵妃避其锋芒。

帝后二人的态度如此鲜明,下面的人也就不敢轻举妄动。

朝臣们看着奏折上庆隆帝的御笔朱批,想着皇帝也不过是让瑞贵妃御前伴驾而已,既然没有置朝政于不顾,那他们何必去讨这个没趣。至于像方大刚这样的耿介之臣,这些流言根本就不会传到他们的耳朵里,若是被他们听见同僚传播内宫的逸事,只会遭到他们不满的怒目而视。

于是等到过完年,江玉燕照常跟庆隆帝一起出入真庆殿,却再也没有人敢拿这件事做文章。

正月里,朝中大臣已经开始处理公务,但庆隆帝却提不劲来,他觉得是过年那几天操劳过度导致的。

庆隆帝给自己找好了理由,更加心安理得的享受取乐,将一切事情都交给江玉燕处理。

江玉燕自然不会反对,不仅搜罗了许多有趣的小玩意给庆隆帝取乐,还总说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话,说什么“您现在最要紧的是调整好作息,保养好身体,不然怎么能有精神去处理朝政呢?”,又说现在刚过完年,都只是千篇一律的请安折子,没有需要特别处理的事情,“您好好休息,如果有要紧事,我就把折子拿来请您定夺。”

等到了二月份的时候,庆隆帝甚至有时候会自己留在飞香殿,让江玉燕一个人去真庆殿批阅奏折。

这个时候,江玉燕的肚子已经渐渐大了起来,比之寻常孕妇五个月的肚子要大上不少。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江玉燕脱下厚毛衣裳,换上轻薄罗裙之后,显得肚子更加硕大。

庆隆帝虽然以前对妃嫔们不甚关心,可他的孩子加一起有几十个,见过许多的孕妇。心里难免有些担心,好在李院正给出了解释,“瑞贵妃腹中怀有双生子,肚子便显得格外大些。”

“果真?”庆隆帝又惊又喜,他虽然有那么多孩子,却还从没有过双生子,但转而又担心起来,“双生子生产时是不是会艰难许多?”

李院正道,“瑞贵妃身体康健,且身怀武功,非常人所能比拟的。目前来看,并无大碍。”

庆隆帝喜不自胜,“朕就知道,这天赐麟儿自然不同反响。”他还记得九月九日七星连珠那天晚上的奇遇,心中对江玉燕怀着的孩子期待万分,也不再用看待常人的目光来看待江玉燕,认为江玉燕就是上天赐下来为他解决一切烦恼的祥瑞之人。

只可惜,现在只能委屈江玉燕屈居贵妃之位。

庆隆帝心中已经打算好,等江玉燕生下孩子之后,他就要封江玉燕做皇贵妃,皇贵妃位同副后,皇后既然喜欢礼佛,那就让她专心礼佛不要出来就是,凤印宝册都交由皇贵妃掌管。

上天赐下两个麟儿,他要好好给孩子起个好名字才行。

江玉燕看庆隆帝神游天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摆摆手让李院正和宫人们都退下,等人都离开后,才站起身走到庆隆帝身边,轻轻给老皇帝按揉肩颈,老皇帝回过神来,“燕儿,你挺着个大肚子,可不能再做这些事。”

“我觉得自己好的很,”江玉燕撇撇嘴,“我才不是那什么风吹吹就坏了的纸糊美人灯,我的力气可大着呢。”

“我知道我知道,”庆隆帝拉着江玉燕坐下来,轻轻抚摸着她的肚子,“都怪我一惊一乍的。”

庆隆帝在江玉燕面前向来是你我相称,江玉燕偶尔起初还会用“您”字来称呼,现在却越来越多不用敬称。

“你还说呢,”江玉燕拍掉庆隆帝的手,“我问你,你是不是想让我不要去真庆殿处理那些奏章了?”

庆隆帝陪笑道,“我这不是不放心你来回奔波吗?”

“那你说,我不去,还能让谁去?”江玉燕撅着嘴,“你现在又受不得劳累,宫里也没有个能用的上的人,我还不是担心你被那些小人给蒙蔽了。”她睨着庆隆帝,“再说了,太医都说要适当活动活动,不能一直坐着。”

常言道由奢入俭难,庆隆帝已经享受了这几个月的清闲日子,他自然不想再把每天的时间都耗在真庆殿,于是道,“那以后我们一起去,我现在可不放心你自己待着。”

话是这样说,可庆隆帝坚持了半个月,看江玉燕身体灵活自如,每日神采奕奕,终于又故态萌发,开始懈怠起来。

实在是江玉燕的点子太多了,庆隆帝前几十年都不知道还能这样享受,每天过着神仙般舒服的快活日子,又怎么会愿意被奏章包围呢。

况且,庆隆帝当初重新设立内阁,就是为了给他分担工作的,他过去每天看奏折也是要心里有个底,方便更好的操纵朝臣们。现在有了江玉燕,他连这个步骤都能省略过去。

如果是一个向洪公公那样有能力的太监宦官,他自己也不会这样相信,可是江玉燕是上天赐给他的祥瑞,现在肚子里还怀着他的骨肉,他又有什么理由不信任她呢?

江玉燕没有任何理由背叛他,庆隆帝心里很清楚,江玉燕现在拥有的一切权力都是他赋予的,他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这一切收回。于是,老皇帝毫无后顾之忧的终日在西苑享乐。对江玉燕提的建议总是点头应允,赋予她更多的权利。

至此,江玉燕终于不再只是在奏章上写下“已阅”两个字。

江玉燕还向庆隆帝提议设立西厂,她指出当初刘喜胆敢劫掠皇妃,正是因为东厂的权势太大。

“虽然现在单左和单右看着老实本分,但当年刘喜不也是因为忠心办事才被你启用的吗?”江玉燕提起刘喜便是一肚子气的样子,“我现在可不敢相信单左和单右能不赴刘喜的后尘。”

庆隆帝想了片刻,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燕儿考虑的很是,”但老皇帝想的更多,他不单要设置东厂,还要把亲军都尉府也扶持起来,“你之前不是说担心公主们的婚后生活吗?亲军都尉府正适合交给驸马他们去办。”

亲军都尉府很早之前就被裁撤,与銮仪卫合并在一起。

现在庆隆帝重设亲军都尉府自然要重新起个名字,他准备让自己的女婿们为他掌直驾侍卫,并且担任巡查缉捕和刺探敌情的职责。

“羽林军,”庆隆帝想好了名字,羽林军乃是二十八星宿中室宿的星官,汉武帝曾将建章营骑更名为羽林军,这支禁军为汉武帝立下汗马功劳,可见老皇帝的期盼。

要设立两个新的机构,朝中自然会有反对的声音,但老皇帝一意孤行,又有谁能阻挡。

庆隆帝定下基调和主要成员,剩下的事情自然有人紧锣密鼓的筹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