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财政会议上,除了严家父子和清流代表的文官,还在一边的就是司礼监为代表的宦官;河道衙门有地方主管也有宫里的监管;在一省之地有一个总督府衙门,就也还有一个给宫里办事的织造部。
从中央到地方,能看见文官系统的地方就能看见内监,太监显然也成了电视里大明权力机构运行的一部分。
也或许,不止电视,而是现实就是这样。
完全没见过的权力结构让大家看的瞠目结舌,眼睛跟着剧情从浙江又看到京城,完全停不下来。
大秦咸阳,道家弟子看着上面念道德经的嘉靖,头一次觉得他们道家的文章脏了。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他倒是会念。”
“他身为一国之君,分明知道怎样才是对百姓最好的,但做的事情和说的可完全是两码事。”
朝廷少做点,闷闷无事反而让民众淳淳,风调雨顺;政策太多,察察侑士却让民众缺缺,灾祸不断。
道理他会念,改稻为桑的政策可是他第一时间点头同意,商量都不商量直接就让人去办的。
这是完全就不懂道德经,还是就照着他们道德经反着来?
旁边的儒家弟子总算舒服了。
“当下的学问,到了后人手上,怎么听,怎么解,都不受我们约束。诸位,还是需要心平气和去看待啊。”
这剧总算不能是我们一家挨骂了,一个天天看道德经的皇帝,干的事情那不也和道德经反着来吗,你们道家也体会体会被后人无辜背刺的感觉吧。
道家里有人冷笑一声,直接骂道:“一个统治者能代表什么?那一群学儒的蛀虫官员,都和你们没关系是吗?”
儒家的人也怒了:“他们都是学理学心学,和我们能有什么关系?你要这么论,那位东南柱石胡宗宪不也是学我们儒的,那多优秀的官员!”
又是百家论道处新一轮骂战的开始,已经习惯的大家该看剧看剧,想掺和对喷的对喷。
秦朝的大家,哪怕是不服他统治的六国人,在看过嘉靖这个皇帝后,忽然觉得嬴政望之也还是个人君。
至少他不会没事派太监去地方督查官员,也还不至于太监官员一起当下人用。
等后面看到挂着‘北镇抚司’牌子出场的锦衣卫,大秦一直到大宋,这些时代的官员们都庆幸自己没有生在明朝当官。
而明朝官员只能自己苦涩一笑,清朝汉官满官又想的是不同的事。
[胡宗宪、谭纶、杨金水,三个严党、裕王、宫里的人一起进京,杨金水这边见了吕芳,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吕芳安慰了他,表示他不隐瞒忠诚没问题,人就没事之后,说道:“一两个县嘛。皇上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
嘉靖人现在已经彻底麻了,手抖的拿不起小试管,是什么实验都做不了了。
他真的很想私信主播,别看了,别看了,求你换个电视吧,那个刘彻不是一直有提名想看的《汉武大帝》吗,你就满足他吧。
一口气把茶水都喝干了,手里的茶杯重重往桌一放,大明王朝正经老祖宗朱元璋咬牙道:“九州万方,他有个屁的九州万方!”
这个嘉靖,是放在几年以前他一定会打到北京去的那种垃圾皇帝,对下毫无怜悯之心。
电视是假的,政策也是假的,官员皇帝的态度却未必。
如果他以后的后代皇帝,都是是上面那种对下态度,他都不敢想象大明以后百姓都是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还什么明里不要赏,暗里去奖,他有想这个的闲工夫,这不孝子孙倒是认认真真去管管他的吏治啊!
[嘉靖单独召见杨金水,胡宗宪进严府和严世蕃谈话,谭纶进了裕王府,还有第二天嘉靖召见胡宗宪、严嵩、裕王的几段剧情,都是信息量满满,最后的结果是没有毁堤淹田,只有新安江是如何失修的。
关于浙江溃堤就以失修到此为止,改稻为桑继续推进,胡宗宪继续回东南,东南巡抚的职位撤了,改稻为桑不再由他负责,让他依旧做着浙直总督去抗倭。]
如果说一开始很多人不明白,胡宗宪这么一个地方权力最高的地方官,为什么做事情被一直掣肘的话,在吕芳的解释后,他们才懂了胡宗宪的官做的有多不容易。
整个大明王朝电视剧里,官不是清流就是严党,现在他在严党里被排挤,也没想去清流,在这整个官僚群体里是个孤例。
不能让浙江乱的同时改稻为桑,还要负责东南抗倭,整个东南的担子都在他身上担着,这个艰难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道的清的。
李世民羡慕嘉靖手下还有这么个好官员的同时,也在想:怎么京城到江南严党上下那么多官,就找不出来第二个胡宗宪。
有一个人才是好事,可只有一个人才那很坏。
“乱象横生。”他用这四个字来表达自己观剧对里面朝廷的感受。
官员一个个眼里没有朝廷只想着自己,在历朝历代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但嘉靖作为一个皇帝,还是一个肉眼可见不笨,甚至很聪明,平衡之术用的还不错的皇帝,心里却压根不想他们朱家的江山,李世民难以理解。
要是个昏庸无能,被下人摆弄的皇帝也就算了,可这嘉靖也不是啊。
半路藩王上位的皇帝就是这样的吗,这也对国家危害太大了吧!
[第二次御前会议后,郑泌昌升为浙江巡抚,负责改稻为桑。但是为了防止严党在浙江弄得太难看,嘉靖又让清流派点人去浙江看着点。
裕王府裕王和清流的小会上,清流大谈严党未来对浙江百姓的盘剥,丝毫不提自己的引火的想法,谭纶也只说苦了浙江百姓。
还是裕王妃抱着世子出来,明说这些官能不在意百姓,但是裕王作为储君,不能不在意自己的子民。]
李治笑了笑:“要不怎么说娶妻娶贤呢。”
裕王妃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让这些清流给王爷世子留一个得民心的天下,就是在点他们不要太过分。
也在提醒裕王,他是储君,不能什么都跟着清流来,江山是他们朱家的,不是清流的。
这应该是裕王作为储君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剧里的他性子仁善,比起嘉靖好歹是真眼里有点百姓,但人对上头皇帝怕的不行,格局视野也比裕王妃差的多。
武后附和笑了笑:“这些严党、清流,倒是只有名字不一样。”
就清流这边对借粮赈灾的模糊态度,他们的目的就是扳倒严党而不是真的治理好浙江的百姓。
两边谁上去了,她都觉得问题不大。
[最后严党那边找了个官场新人高瀚文去做杭州知府,负责‘以改兼赈’,清流这边选了王用汲和海瑞去做淳安、建德两县知县。]
认真看剧的海瑞:嗯?这还有我的事?
谭纶嘴里的海瑞,孝顺母亲这条自己是承认的,文章写的有见解有抱负,但这文章他都还没写。
里面不止有他,还有他的执拗但是同样悲悯的母亲,压根还没出生的小女儿,以及总是低头的妻子。
剧里面的无论是旁人口中的海瑞,还是出场后清贫孝顺、有才又铁骨铮铮,心怀黎民百姓的海瑞,都让真实的海瑞看的心怦怦跳,脸色尴尬惭愧。
他居然在后人眼里的形象是这么好的吗?
什么都还没干,年纪轻轻连举人都没考上的海瑞,体会到了之前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感受。
之前诸葛亮还是各种夸夸,到了他,直接就是这么一部电视剧出场晚点的主角了,真的好尴尬,好惭愧的。
看他这样,现实里的海瑞母亲让他不必如此,既然后人这么拍,那就说明他未来肯定是做出一番事业了的。
那他就更应该看看后人眼中的他,争取做到更好,不辜负后人的期待。
有一幕是海母在说“听说太祖得天下的时候,信的也是明教,才把国号定为大明”,后面就是一句“怎么当今的皇帝,不像太祖了呢”。
好问题。
海母这这几句话,直问的朱元璋捂着胸口,整个人五味杂陈,憋屈的要命。
后人虽然经常抨击他的各种政策还有朱家那些他看了都想砍人的藩王,但也从来不会诋毁他的功绩。
这几句话是后世视角的感慨,也可能就是他走以后,大明还记得他的百姓的心声。
世袭制的偶然性确实太大了,在有天幕之前,他打死也没想到,他大明皇帝居然会有一心修仙不上朝的。
就这样的皇帝,来一个都能搞得大明风雨飘摇。连着来几个,亡国都是顺理成章的。
现在,他开始觉得主播说他毁誉参半的形象,毁的那部分里,一大半都有可能是后世这些造孽子孙给他添的锅。
同样在认真看电视剧,对深不可测的大明王朝有很多感触的诸葛亮:发动整个季汉力量投票,他绝不可能让三国相关影视作品放出。
一个小王一个三国杀就够了,三国Ip已经在主播生活中出场频率够多了,就不必再特意看个电视了。
他已经有很多书了,并不想看各种诸葛亮,拜托了主播。
对高瀚文这个人,理学世家子弟,年轻的前科探花,翰林官员,严党的一员,只是看这些标签和这个人在严府的言行举动,就能知道他是个没什么经验,但是有心气的年轻人。
后来看他在进杭州前,于驿站里和胡宗宪的一番对话,是个通官场的官员们看了,也能让他们夸上一句:知难而进,知误而谦,是个好苗子。
就是太年轻了,一头扎进了这么个浙江官场。
[驿站里,生病的胡宗宪问他淳安建德有多少灾民,官府有多少粮食,能支撑多少天,这些高瀚文确实都做足了准备,都能回答的上来。
两个县一共灾民43万,官府存粮20万石,每人每天三两,现在吃了二十天,剩下的只够吃十天。
看他的态度是真的想来做个父母官的,胡宗宪脸色也好上不少,愿意继续问他十天后怎么办。]
这‘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回答,别管有没有负责过赈灾,明清两朝的官员可太清楚,高瀚文的话到底是有多天真了。
高瀚文是认为现在百姓买了田就有了粮食,商人卖了粮就有了地能改桑,朝廷也就赈灾又能继续改稻为桑,理想的让明清官员们想笑。
也因此,在看他被胡宗宪两句话就点醒后,终于恍然大悟他一个新人到底掺和进什么困难副本后,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没有太差。
年轻气盛但懂得调头,能说得通就好办。
海瑞本人看的叹口气:“现在百姓把田卖了,田到了那些地方大户手里可就难弄出来了,以后要再出现个什么,没地没粮的百姓又怎么活。
胡部堂担心的,不就是这种乱子吗。
百姓急着吃饭,朝廷急着弄丝绸,大户有什么都不急,自然是买地的钱压得越低越好……”
况且,这个灾朝廷一开始就可以选择不赈,百姓甚至都不需要卖田,毁堤淹田的事他们可以不做。
这里面的高瀚文已经是个没太多私心的好官了,来也是真的想好好办成这些事情,发现胡宗宪是真的在指点他后也放下一开始的偏见,认真放低姿态求教、
但官场新人太新了,没有胡宗宪提前提醒,他绝对会被浙江上下牵着鼻子走。
就算现在他得到了胡宗宪提点,甚至胡宗宪都手把手教他该怎么办了,真实的海瑞也对剧里的他能否完成赈灾工作不抱信心。
他倒不是不相信这个高瀚文的为人和能力,只是浙江现在上下都等着大赚一笔,那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这一个新人想好好稳住浙江干出一番事业,难。
而明清的科举学生们,不管是刚考上还是没考上的,大家也都在认真看剧,争取学到点东西。
更甚者把自己换到高瀚文的角度,如果是自己的话又会怎么做,比之高瀚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