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百姓也能消费的起?丝绸普及化 !
谈钱当然是小心翼翼,跟命一样。
朱高彻冷哼一声,就要离开驿馆。
他们顿时急了。
“等等,殿下!”
“我我愿意出资十万两白银。”
有人带头,后面的六七个人顺势跟上。
“我投资二十万两白银,拼这一把了!”
“我投三十万……”
最后,一共凑够了一百万两白银。
他们都想清楚了,只要有了蒸汽纺织机。
大明丝绸又是垄断的。
到最后,他们销往国外那还不是说什么价就什么价。
看心情!
因此,一个比一个多,都想要多占股份。
“利润本王拿七成,你们三成。”
“你们还这么积极?”朱高彻笑问。
这些富商干笑两声,道:“有殿下出马,我们自然积极。”
千穿不穿,马屁不穿。
然而,朱高彻不一样。
“本王想了想,觉得还是由皇家拿大头为好。”
“你们觉得如何??”
皇家拿大头,意味着皇家在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不是每年分红七成的利润。
两者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朱高彻考虑到,不能让商人做大,失去掌控力。
同时,也是给大明所有行业做一个标杆!
日后,其他人便能以今日为的规为模版,进行商业运作。
省得以后还要麻烦。
然而,这些大富商笑容顿时止住了。
若是皇家拿大头,他们就变成了小股东。
没能只能拿到固定的分红。
这比前面说的可是差远了。
“殿下……”
朱高彻摆手:“不用说了,本王心意已决。”
说着,转过身,玩味道:“当然,你们也可以退出。“
“相信很多人愿意加入。”
几个大富商顿时急了,苍蝇再少也是肉啊!
好歹还能有口汤喝。
“殿下,我们支持您的决定。”
“您说啥就是啥。”
表忠心了。
朱高彻哈哈大笑,心想权力大就是好,有钱也得给我趴着。
“这样,本王成立一个江南织造总局,我们各自将自己的银子记录在账上。”
“分清股权,这样,到时候分红,不会出乱子。”
“当然,也是给你们一个法律保障。”
既然是做行业标杆,朱高彻就得把一切做足了。
听了朱高彻这公平公正的话,这几个大富商面面相觑。
平常和官府做生意,明里暗里总会有其它压力,逼着他们让利。
现在和秦王殿下做生意,都没了?
怪不得,山东发展的那么好呢……
众人对视一眼,对朱高彻的手段更为佩服了。
于是乎,三天后,江南织造总局正式建立。
朱高彻还学着后世的法子,亲自为总局剪彩,借以扩大声势。
改革算是完成了第一步。
而此时的朱高彻,已经叫来工匠,连日连夜的制造蒸汽纺纱机。
需求量太大,若是用最强国运系统的神通,他怕一下子缓不过来。
驿馆。
旁边的一个大院落,专门用作制作蒸汽纺纱机的场地。
闹哄哄的。
“夫君,蒸汽纺纱机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盼儿也要学。”
杨盼儿挽着朱高彻的手,撒娇道。
呃,这叫我怎么回答……朱高彻笑道:“太祖皇帝托梦告诉我的。”
心想这么多的锅,也不知道朱元璋背不背的住。
如果朱元璋知道了,会不会棺材板都要震开。
“不说就不说,干嘛骗人家。”盼儿琼鼻紧皱,做一个鬼脸。
果然是只有十四岁啊……朱高彻道:“盼儿,回房间吧。”
“啊?”杨盼儿懵了,这大白天回房间干什么??
见媳妇儿一幅懵懂无知,单纯至极的模样,朱高彻心痒难耐,一个公主抱抱上。
“等下你就知道了。”
唰!
此时杨盼儿就是再单纯也明白了,脸色通红。
头埋在丈夫怀里不敢见人了。
…………
咚咚!
门外,敲门声响起。
朱高彻很不爽,擦擦头上的汗:“谁啊?”
“本王睡觉。”
“王爷,江南那些大商人求见。”
李克用的声音传过来。
“叫他们在大厅等着,好生伺候。”
“本王稍后就来。”
朱高彻气喘吁吁,没好气道。
“是!”
朱高彻见人影没了,换了个姿势,继续“睡觉”。
…………
半个时辰后。
大厅内。
“你们来的可真巧。”朱高彻皮笑肉不笑道。
大商人懵了,心想今天秦王殿下说话怎么怪怪的!
不过,经过几天的相处,他们已经摸准了朱高彻的脉络。
只要不涉及核心原则,朱高彻都是好说话的。
“殿下,蒸汽纺织机造出来几台了?”
“十台。”
“啊?这这,还是不够啊!”
朱高彻皱眉:“你们要多少?”
大商人们商量了一下,最终道:“至少需要八百台。”
“不够的,以后再说慢慢加吧。”
八百台??
朱高彻心想这要造出来,至少需要几个月。
“这样,你们先把这十台弄回去,先用着。”
“江南织造总局虽说刚开,还是要排面!”
大商人们一幅我懂的模样,笑道:“殿下,没问题。”
“那剩下的???”
不怪乎他们着急,每多一台蒸汽纺纱机,他们算过了。
每天能多赚白银三百两!
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千两银子!
巨款!
“本王会加紧赶制。”
顿了顿,“以后,每生产二十台,本王派人给你们送过去。”
每一天都是银子!
朱高彻当然也不愿意放过。
几个大商人无奈,只能如此了。
当天,便将十台蒸汽纺织机给拉了回去。
开足马力编织丝绸。
白班晚班两班甚至三班倒。
不停歇地生产丝绸。
幸好这几个大商人资金充沛,工钱厚道,工人也都愿意干。
加上活儿轻松,只需定时加添生丝便可。
江南织造总局,准备全部用蒸汽纺纱机制作丝绸!
全自动化生产。
因此,每天的产量就全靠这十台机器。
三天后,五十匹丝绸生产出来。
第一批工业制作的丝绸!
驿馆。
“殿下,已经织出了五十匹丝绸。”
“您要不要看看?”
大商人站着,问道。
“不看了。”
顿了顿,继续道:“二十台蒸汽纺纱机,今天会送到江南织造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