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村里的人,因为卖鸡蛋和盖房子也算赚了点钱。
赚钱了,那家里的条件自然也会有些改善了。
大槐树下的人们一听,沈家除了收鸡蛋,又要收小鸡了。
赚钱的买卖,不能态度不积极的吗?
虽然孵小鸡也不一定全能活。
但是可比鸡蛋值钱呢。
沈氏给的价格也算公道,一只小鸡三文钱,不光在东石村收,村外的也收。
但是不收病鸡,死鸡。
只要孵出来的小鸡,就可以拿过来换钱。
孵出来就能赚钱,还不用自己拿到县里去。
这无形中就减低了死亡率。
孵化小鸡的时候,虽然有一些孵不出来,其实大部分还是后期孵出来的时候死亡的。
弄的那些大媳妇小媳妇的。
恨不得现在就长翅膀回娘家,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这段时间其实有好多家卖的鸡蛋也不全是自己的。
就算一只鸡一天能下一个蛋。
一天也就几个蛋。
刚开始大家都担心沈家收一段时间都不收了。
所以有好些的鸡蛋都是她们从娘家背来的。
是个人都会在心里算一笔账。
一只鸡蛋连一文钱都卖不了。
可是辛苦点,孵出小鸡来,就能卖三文钱。
就算十只鸡蛋,折一半,只孵出五只来,这一转手就是五文钱,那也比卖鸡蛋划算。
一个个脸上笑逐颜开的。
都不用沈氏再继续宣传了。
就相互奔走相告,沈家收小鸡了。
一个下午的时间,不光东石村全知道了,就连附近几个村也都知道沈家收小鸡的事情了。
于是,晚上的时候。
沈氏院门外,就有三个外村的人拿着篓子来了。
其中一个老头问一个年轻人。
“是这吧?”
“叔,是这里,我都打听清楚了。”
“那就叫门吧。”
老头发话了。
“屋里有人吗?”
“有有有。”
徐氏答道。
“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隔壁村的,听说你们这里收小鸡,我这刚孵出来的小鸡,你们要不要看看。”
沈氏回来之后,就把徐氏和黄氏叫到一起,把家里要收小鸡的事情告诉她们了。
就怕到时候有人送小鸡上门,他们不清楚给人赶跑了。
“你们等一下。”
徐氏说完就匆忙往主屋跑。
丢下那几个人有些莫名其妙的,这是收还是不收呢。
他们大老远的把小鸡背过来,这要不收,这一趟也就白走了。
很快,就看到一个老太太朝他们走来了。
“让老身看看你们的小鸡?”
那几个人听话的把身后的篓子打开。
小鸡这东西,不能折起来的。
所以每个篓子里面只有十只小鸡。
沈氏看了看这些鸡,都挺活泼的。
心里便满意极了。
不过脸上还是不动声色的说道:“老身这里可是长期收小鸡的,只要你孵出来,就可以带过来,一只三文钱,但是老身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你们的鸡里面有病鸡,那么以后你们的鸡老身就再也不收了。”
那老头一听急了,连连摆手。
“不可能,我们都是老实巴交的人家,不会做这种缺德的事情的。老夫人放心好了。”
那带头的老头说道。
“你这鸡是谁孵的?”
“这是我婆娘,还有弟媳妇,侄媳妇一起弄的。”
“那你们这次孵了多少?”
“听婆娘说,一共孵了四十个鸡鸡,孵出来三十多只小鸡,有几只没活下来。”
那老头背着小鸡走的时候,婆娘怕别人问起来,他不知道,所以把这些都让他记在心里。
沈氏问的时候,那老头便脱口而出。
沈氏一听,这户人家孵小鸡活的还挺多的。
反正这样的,她自己也做不到。
不死一半就是好的了。
于是想了想说道:“老身这里有三四百只鸡鸡,也想孵小鸡,你让你媳妇过来,到时候孵出一只小鸡,给你们一文钱。你回去和他们商量一下。”
那带头的老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没想到,卖小鸡竟然还得了这种好处。
“这是真的?”
“真的,骗你做啥,不过必须来这里孵小鸡。不能带回家里去。”
“那肯定的。”
一想到,孵出来就能有一百文多文。
那老头嘴都要裂到耳朵后了。
后面两个男人也跟着高兴。
这样他们就能分到几十文了。
“老夫人,不用回家和婆娘商量,我能做主,那明天我就让婆娘他们来。”
“行。这是一百五十文你拿好了。”
沈氏数出来一百五十文递给了老头。
为了方便,一百文串在一起。
老头不好意思当着老夫人的面数钱,准备离开了再数。
没想到却听老夫人说道:“你们还是数一下,离开这里,钱不对,我是不承认的。”
于是那老头把钱拿出来,又数了一遍。
“对的,对的。都对的。”
黄氏也听她婆婆的话端着三碗水过来了。
“看你们赶路挺辛苦的,喝完水就赶紧回去吧。”
那三人感谢的把碗接过来。
头一仰便喝了下去。
那干枯的喉咙终于好受点了。
“谢谢。”
他们确实口渴了,从家里到这里来,走了两个多时辰。
带着水早就喝光了。
那老头喝完以后。
从身上拿出来随身带的竹筒。
小心翼翼的说道:“不知道这位老夫人,能不能帮我们再装点水。”
“黄氏。”
“娘,来了。”
沈氏喊黄氏过来在她耳边说道。
黄氏秒懂她沈氏的意思。
“哎,知道了娘。我这就去。”
黄氏接过水筒就去厨房装水了。
拿着水筒出来的时候,手里还拿了一个纸包,里面包着三个馒头。
正是婆婆刚才让她准备的。
“这些你们拿着路上吃。”
“这咋好意思呢。你们给我们水就行了,咋还给了三个馒头呢。”
“赶紧拿着吧,记着好好给我们孵小鸡就行了。”
沈氏说完便转身回屋了。
那几个千恩万谢,这才拿着馒头离开。
一个个发誓回去一定好好嘱咐自己的婆娘,好好孵小鸡。
沈氏这也算是从青青身上学的。
沈元章回来的时候,就和她奶说起小吃摊卖肉丝的事情。
虽然这点肉丝对他们来说没什么。
但是对于那些月见书院的学生来说,这可是肉。
所以他们就成了小吃摊第一批稳定的客人。
这就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沈氏今天给那三人三个馒头,换来的回报可远远比三个馒头多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