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钱一只的鸡,卖出来20倍的价格。
而且,沈青青当初可是收的鸡蛋。
鸡蛋的价格是两文钱三个。
成本更低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面的事情了。
现在这炸鸡事业还在初步计划中呢。
沈青青去仓库里看她奶拿来的鸡蛋。
这段时间她奶可没有闲着,每天最少都能收几百个鸡蛋。
可是左看右看,也没有发觉,有小鸡的和没有小鸡的有什么区别。
在她看来这些鸡都是一个样。
还有怎么孵鸡蛋还是个问题。
陆梅不放心女儿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娘,你知道哪些鸡可以孵小鸡吗?”
陆梅拿起蛋看了看。
也没有看出来。
“娘,只知道鸡蛋打在碗里的时候,有的蛋里面会有一个小黑点。小时候看过你外婆,她用手电筒在晚上照着鸡蛋,就知道哪个能孵小鸡了。”
“呀,我外婆这么厉害啊!”
沈青青被惊到了。
陆梅看着女儿,那时候老人们特能干,不光能看出哪个能孵出小鸡,一摸鸡屁股,就知道什么时候下蛋,这都是经验之谈啊。
“那娘,你知道怎么孵小鸡吗?”
“不知道,你去问你奶。你奶肯定知道。”
“对啊,我真是傻了。”
沈青青恍然大悟。
她怎么把她奶忘了。
“娘,家里还有炸鸡吗?我给我奶带点过去。”
“炸鸡没有,鸡柳有,你奶爱吃软乎的,娘这就给你炸。”
于是沈青青端着一碗刚炸好的鸡柳又跑下山去找她奶请教怎么孵小鸡了。
“奶奶奶奶。”
沈青青在院门外大声的喊着。
不过这次喊完就往主屋跑。
沈氏看着青青一阵风风火火的样子。
不由得心也提了起来。
才走了不久。
又来了。
不会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吧!
“青丫头,怎么了,家里没出什么事吧。”
“没有啊,奶,我爹娘挺好的。”
“那你怎么刚回家又来了。”
沈氏觉得沈青青这么多来几次。
她这身体也扛不住了。
每天跟着她担心受怕的。
“奶,我这不是想和你请教点事情吗?”
“啥事?奶,你知道怎么孵小鸡吗?”
“孵小鸡,你这丫头又想到什么主意了?”
沈青青嘿嘿一笑。
这才把身后的鸡柳拿到身前。
“奶,你尝尝这个,就知道了?”
沈氏丝毫没有怀疑的拿了一根鸡柳放在嘴里嚼了起来。
这像鸡肉,又不像鸡肉的。
“这又是什么?你娘新想的?”
“这个是我无意想出来的,然后让我娘做的,奶,你觉得好不好吃?”
“好吃是好吃,吃起来有鸡肉味,但又不全是。”
“奶,这个叫鸡柳,是用鸡蛋和鸡肉做的。”
“原来真的是鸡肉,怪不得好吃呢。”
“然后呢?和你孵小鸡有什么关系?”
“奶,我想卖这个,这个需要的用小鸡的肉来做,鸡太老了,没有这么好的口感。”
“你这个败家孩子,鸡长大了,能吃肉。那小鸡,一只也就能做这么多鸡柳吧。”
“奶,这你就不懂了,不光鸡肉能吃呢,鸡身上其他的地方也能吃呢。等我娘做好了,我端过来。”
“你孵小鸡就是为了这个?”
“对啊,我奶真聪明。奶,你想三只鸡蛋才两文钱,一只鸡蛋都不到一文钱,等我把这鸡养大点了,可以做炸鸡了,这一只鸡最少也能卖出一百文钱来。”
“先不说别的,一只小鸡也才卖五文钱,老母鸡十五文钱,人家吃鸡不行吗?拿一百文卖你这些?”
沈氏别的不行。
但是说起这些来,头头是道。
“奶,我现在保密,以后你就知道了。”
“奶,你就教教我孵小鸡嘛。”
“这孵小鸡,还得讲究温度呢。”
“这么麻烦。”
“你以为把蛋放到母鸡身下面,就孵出来了。”
沈氏没好气的说道。
“我真的以为就是你说的这样子的吗,我又没有孵过小鸡。”
“你呀你。”
“要不这样奶,你帮我孵小鸡吧。一只小鸡我给你五文钱。”
沈青青说的就是市场上卖鸡的价格。
要是买的多了,还更加的便宜。
“你想要孵多少小鸡?”
“家里的那些蛋全孵了,奶,我要办一个养鸡厂。”
沈氏惊的张大了嘴巴。
这孙女每天都在想什么。
全孵了。
那些光能孵小鸡的蛋,就有三四百枚了。
还有养鸡厂又是什么东西?
沈氏一个古人肯定不知道了。
一般都是村里人自己养鸡。
没有大批量养鸡的。
“奶,你就帮帮我吗?”
沈青青一直摇她奶。
“帮帮帮,你别摇了,摇的我都有点头晕了。”
“这钱奶就不赚你的了,反正孵小鸡也不费劲。就是能活下来的肯定不多。”
也就是成活率不高呗。
沈青青眼睛一转,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去收小鸡呢。
“要不奶,孵完这一批小鸡,就不孵了,找人收小鸡,让他们孵好,我们按只收。”
“那鸡蛋呢?”
“还要继续收呢。鸡蛋能做不少好吃的呢。而且食铺马上就要开张了。以后就能卖早点了。”
“那你安平市集的买卖不做了。”
“也做啊。到时再招几个人。”
沈青青的脑海里已经有不少用鸡蛋做的美食了。
以前没时间。
现在大把的时间。
而且有沈青洛帮忙。
沈青青不信自己不能在古代把蛋糕和点心做出来。
沈氏一听心里也在算一笔账。
她这段时间可是靠鸡蛋赚了不少钱了。
“那没事了。”
沈氏用手指了指天上。
“我爹说的,他每天都要去镇里,打探消息的。”
“奶,你帮我收小鸡,一只我给你五文钱。你多少钱收鸡,你自己说了算?”
沈青青又补充道。
她可不能让她奶白辛苦。
沈氏心里算了一笔账。
一只鸡如果她来收的话,三文钱差不多。还能净赚两文钱。
“行,包在奶身上。”
“奶,我最爱你了,等食铺开业的时候,咱全家去吃。”
“那么多人,可别人,要花不少钱呢。”
沈氏有些心疼。
家里大大小小二十几口人呢。
“没事的奶。开业人多好啊,人越多,生意越好。”
沈氏一听赚钱,立马改了口风。
“行,我现在就出去告诉村里的人,咱家要收小鸡的事情了。”
沈氏的动作之快,沈青青都拦不住。
于是转身往山上去了。
怪不得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她奶真是她得力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