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点的石磨?小姐你想要多小?”
郑好见过大石磨,就是用来磨面的。
但是小一点的石磨还真没有听过。
“大概要这么大?”
沈青青用手在胸前比划了一下。
差不多比家里的盆要大点。
“这也太小了吧,我去集市上问问,看看有没有。”
郑好回答道。
“那你带着骒子去,再去吉祥酒楼把今天的鱼给拉回来,我给忘记了。”
沈青青这才想起来,鱼今天忘记带回来了。
“好的小姐。”
沈青青从胸前的口袋里面摸出来半两银子,又觉得有些少,放了回去,又摸出来一两银子递给了郑好。
“我爹不让我去集市,郑好哥只好你自己去了。”
沈策夫妻走的时候,再三叮嘱青青这段时间不要去县里的集市。
收了钱,郑好便驾着骒车离开了。
可是心里也在琢磨,小姐怎么突然要石磨了。
也不知道县里面有没有。
莫不是小姐又要做什么好吃的。
不是郑好多想,这段时间以来,家里的吃食几乎都是小姐想到的。
因为没有小姐在上面坐着。
这速度也比平时快了许多。
沈青青这才转身回到院子。
郑好她娘已经在厨房准备晚饭了。
“郑大娘,我想发点面,你能不能帮我弄一下?”
“行,我一会就做。”
“我要两块面,一会和面的时候里面记得放些白糖。差不多一勺子就够了。”
现代发面用的是酵母粉,古代发面用的是起子,俗称老面,青青还真不知道怎么弄。
说完,沈青青便回屋,画起了图纸,不光有店铺的还有村里盖的房子的。
郑好她娘做事一向麻利,而且速度很快,这边饭刚做好,那边两盆面已经和好了。
冬天天冷的时候发面比较慢。
最好能放在屋里。
这样暖和点,面发得还能快点。
老爷和夫人不在家。
郑好她娘也不敢擅做主张进老爷和夫人的屋。
只好小姐的门外轻轻喊道:“小姐,面已经和好了,你把它放在屋里就可以了。”
没有小姐的允许,其他的人都不能进入小姐的房间。连老爷和夫人也一样。
沈青青伸出手来,把面盆接过。
“放在屋里就行了吗?”
“对,最好放在离火炉近一点的地方,这样面能快点发起来。”
“好的,郑大娘。”
“小姐,过一会就可以吃饭了,你是在屋里吃还是和我们一起吃。”
平时他们都是分开吃的。
虽然陆梅一开始说过,大家一起吃饭。
但是郑好一家觉得毕竟是下人,下人哪有和老爷一家一起吃饭的道理。
便每次做好了,都在自己屋里吃。
时间久了,陆梅也就由着他们了。
这不是老爷和夫人去府城了,郑好她娘怕小姐一个人吃饭寂寞,然后顺嘴提了一下。
“我还是在屋里吃吧,我有好多东西还没有弄完呢。”
“那小姐,我一会给你送过来。”
“谢谢郑大娘。”
“小气,你也太客气了。”
郑好她娘有些脸红了。
从来没有见过哪家主人家这么客气的,还和自己的下人说谢谢。
沈青青笑了笑。
端着盆子转身回屋里了。
然后把那盆面放在了离火炉最近的地方。
然后埋头继续苦干。
她现在十分的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学习建筑专业。这房屋设计的图画起来也太难了。
尤其好多现代的装修也不知道怎么表达。
如果爹娘还在身边就好了,还可以让他们帮忙。
可是现在只有她自己。
沈青青突然想起来了一首歌,牛仔好忙。她现在可是青青好忙。
吐槽归吐槽,最好还只能任劳任怨的继续画。
郑好去了集市上并没有看到卖那么小的石磨的。
可是他不死心,然后打听到卖大石磨的地方,问店里家能不能给做一个小石磨。
钱好商量。
那店家听到买家有钱,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最后收了500文钱,说明天就可以做好。
让郑好明天来取。
做完这一切,郑好又去了吉祥酒楼,把小姐要的鱼给带回来。
这次吉祥的酒楼的鱼比昨天的还要小点。
可是徐掌柜也找不到别的鱼了。
他已经尽力了。
就这些鱼还是从其他镇的集市上现买来的呢。
谁要他们吉祥酒楼否则购买水货的人说这次的鱼回来又死了一大半呢。
等郑好回到沈家的时候,沈青青的装修设计图才画了一个大概的框架。
可能沈青青太入迷了,在里面画图便没有听到外面郑婶喊她。
所以郑大娘也没再继续催,全家都在等小姐出来。
虽然不能等比例设计,但是也不能和样板图一样,全部画到一起。
几乎每个房间沈青青都画了一张立体的框架图,这样可以更直观一些。
见郑好回来了,便让他喊小姐吃饭。
郑好的声音多大,那一声可比郑大娘的声音大多了。
还好沈青青画累了,正好停了笔。
听到房门外有人喊她。
“郑好哥,你回来了,那石磨找到了吗?”
“我和店家说了,他说今天晚上就按照小姐的要求做个小的,让我们明天去拿。”
“太好了。”
沈青青也没想到这么顺利。
竟然还真的买到了。
还是有钱好啊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诚不我欺。
“小姐,这是吉祥酒楼送来的鱼,不过看着比昨天还要小一点。”
郑好有些担心。
“没事的,你帮我放在门里就行了。”
郑好把鱼桶放到小姐的屋里,并没有左顾右盼。
想到能赚钱了,沈青青吃饭的速度也比平常快了很多。
“郑大娘,一会你帮我个忙,我想吃油条和麻叶了。我娘以前总给我做。”
好的小姐。
郑好她娘也没有听过油条和麻叶是什么?不过看到小姐提起了夫人,所以小姐应该是想夫人和老爷了。
便有心疼小姐。
沈青青回到屋里看了看盆里的面。
屋里的温度比较高,面已经发得差不多了。比原来大了2倍多。
沈青青把面盆端了出去,指挥的郑大娘把发好的面揉几下排了气,用擀面杖擀开,切成了长条,然后用手把两条摞在一起。
拉着沈青青用一根筷子在中间压上一条深深的印子。
然后让郑大娘按照这个样子,把后面的面也做了。
又回到屋里端出来另一盆面。
刚才那个油条是咸口的,接下来做麻叶,这个是甜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