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聂政认出了越女剑法,穿越者听后也不禁浑身一凛,因为越女剑的故事流传太广了。

传说吴越争霸之时,越国在战斗格斗时总是败于吴国的士兵,越王为之发愁,问计于范蠡。

范蠡进言道:“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

越处女,是最早时期规范的叫法。处女这个词儿,在古代没有那么多的隐私方面的含义,就是指一个未婚的年轻女子,如此而已。

越处女应召前往,途中一位白胡子老者半路拦车,自称袁公,要与越处女比剑。

袁公拿起一根竹子,而越处女则捡起他不要的竹子的末梢,二人经过三个回合的比试,袁公不敌,然后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老人化猿的故事,为越女剑法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越处女拜见越王勾践之后,二人就剑术剑道有过一番高深的讨论。当越王问到越处女师承何人时,越处女答道:

“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

也就是说,越处女是由于好剑击之道,在日常山野之中,模拟各种动植物之间的攻守之道,自己悟出了这一套剑法,可见越处女就是越女剑法的始祖。

越王大悦,即加女号,号曰“越女”。“越女”在此是一种尊贵的封号,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越地的女子。

随后,越王乃命五校之队长、高才习之,以教军士,并在最后的吴越争霸中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为越国最后取胜立下了不朽功劳。

越女最后飘然而去,而她的这套剑法却在越军当中流传了下来,当此之时皆称“越女之剑”。这就是“越女剑法”或者“越女剑”名称的由来。

关于越女剑的传说悠远,散见于正史和野编,最早、最详尽的记载是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在后来的《艺文类聚》、《剑侠传》、《卅三剑侠图》中亦有记载。

小说《东周列国志》、《三遂平妖传》中也都记载了这一故事。只不过在小说中越处女的形象进一步拔高,被称之为是九天玄女娘娘下凡。

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讹误,曾经出现过“越处女”被传抄为“赵处女”的版本。其实吴越争霸之时,三晋尚未分裂,根本不存在“赵”这个国家,可见“赵处女”应该是“越处女”的讹传。

现代将越女剑的传播发扬光大的是金庸。当金庸开始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时,第一部作品便是短篇小说《越女剑》,金庸赋予了越处女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阿青。

金庸是浙江人,对越女剑在当地的流传从小耳熟能详,并对越女剑怀有一定的感情。在其后的小说作品中,越女剑先后出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流传体系。

江南七怪之一的韩小莹,所练的功夫就是越女剑法。韩小莹将之传于郭靖,郭靖传于武敦儒、武修文、郭芙、郭襄。

越处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侠,是中国女侠文化的鼻祖,也可视为父权社会里,女性意识觉醒与抗争的成功典范。

在战国这个时代,俱酒见识到了真正的越女剑法,不由心生感慨,不知道有多少奇女子,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湮没无闻,而今天有幸认识了爱憎分明、洒脱敞亮的越采采公主,既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天意。

俱酒当即命人设宴,款待越国公主与王孙搜,就双方的合作关系进一步进行谈判。

席间,俱酒详细询问了采采公主越女剑的来龙去脉与精妙之处。

采采公主的回答与俱酒所了解的大差不差,但她的越女剑法,却是越处女的嫡传弟子所教,尽得其剑法精髓,更接近于实战水平。再加上采采公主自幼好武,天赋异禀,是故越女剑法的修为很高。

接下来,俱酒又与众人又分析了越国国内的形势。

以俱酒的看法,目前虽然越王家族死得死,失踪的失踪,但内乱基本平息,民心思定,各方势力对王孙搜的回归已经形成共识,暂时不会再生新的动乱。

俱酒制定了以护送王孙搜回国继位为核心的“治越方案”,对于越国内乱的缘由、走向等暂时不作深究,避免矛盾的激化。

其实对于这方面,历史是有先例的。当年楚声王不明不白地为盗所杀,楚悼王上位之后,也是以维护稳定大局为重,并凭借吴起变法,逐步对涉嫌谋杀楚声王的老贵族进行清算。

基于此,俱酒制定了如下战略。

第一,护送王孙搜继位。

根据汉越同盟条约规定,以及越王临终遗令所请,汉军出动军力,保护王孙搜平安返回越国,继承越王之位。

保护王孙搜的人身安全,这是最最关键的,如果任凭王孙搜孤身回国,那么可以预见,他将是一个傀儡,甚至会在失去利用价值时,离奇死亡。

每一个流亡的王孙公子回国继位,都离不开其他诸侯国强大的军事实力的支撑。

当然,穿越者护送便宜老舅回国继位是一个例外,那是一次对秦国内部矛盾精准利用的典范,可遇而不可求,有一不可能有二,很难复制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有一定的军力做保证。从巴蜀调兵显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说要经过“巨无霸”楚国的国土,即使能调过来,也要经过不短的时间,到时候,越国这盘黄花菜早就凉透了。

为今之计,只能调动朝鲜的军力,应对越国的内乱。

俱酒暂缓了东征倭国的尝试,将正在打造战船,训练水军的息长耕、风飞矢全部调回汉城港,准备先回越国。

反正倭岛那边还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让他们先消停几年,只是俱酒很垂涎三尺的佐渡金山,可能要再等一等了。

同时对朝鲜半岛的军队也进行了一番调防与分配,抽调一部分主力部队、能征惯战之士,先行回越,甚至要做好常驻越国的准备。

半岛之上继续以申不害、王廖组合为主,但要注重培训忠于汉室的新型战士,发展形成新的战斗力。

第二,重新迁都琅玡。

大乱之后,吴城究竟是什么情况?俱酒不得而知,王孙搜与采采公主等人也是疑虑重重。

这个时候重回吴城,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一不小心,很可能就会陷入敌对势力布置的陷阱之中。

而北都琅玡,是先王勾践时的王都,越国在此经略多年,也是北入中原的重要跳板。

越王翳迁都吴城之后,已经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越国北部的控制力逐渐变弱,齐国对琅玡的包围圈已经逐渐成形,一口吃下这片土地应该是既定之策。

而此次王孙搜在汉国加持下,强势回归琅玡,既能为北方越人打一针强心剂,又跳出了南方内乱的怪圈;既对虎视眈眈的齐国给予回击,也杜绝了回到吴城被权臣所控制的尴尬局面。

第三,稳住吴城方面的国内势力。

遥封大夫寺区为越国相国,旌表其平定内乱之功,将一场血腥的内讧先掩盖下去,冰封起来,进行冷处理。

不管此次内乱的实情如何,都不在此时此刻激化矛盾,而是选择以稳定大局为重。

第四,以迎立王孙有功为由,封寺区的弟弟寺思为越国太尉,成为越国的最高武官,名义上的越军总司令。

俱酒对这对庶兄嫡弟的关系早已有了深入了解,他们之间,非常类似于三国时袁绍与袁术的关系。俱酒进行这样一种安排,也是一种分割与离间,避免这对兄弟结成同盟,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安排完这一切,俱酒扫视四座:“朕言已矣,二三子,孰与?孰非?”

我的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话音未落,申不害第一个开言反对:“王上四策,堪称梁柱,然缺少柱础,不甚牢固?”

俱酒反问道:“何为柱础?”

申不害道:“汉越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