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渔阳国的确找到了更好的办法。

牠选择向招娣国投诚。

这让自以为看得通透的岐山国国君傻眼了。

气得牠撕了密报,破口大骂:“叛徒!”

然而,渔阳国国君才不管这些。

牠此刻正忙着招待招娣国的使臣。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和谈书中,除了向招娣国称臣,每年向招娣国进贡外,牠还主动提出会禅位给大女儿,并将男女平等作为国策进行推广。

招娣国派出的使臣很满意他的识时务。

双方在友好欢快的氛围中签订了和约。

这是招娣国建国以来,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份合约,史称“招阳之盟”。

这份合约的历史意义巨大,昭示着招娣国变得更加自信开放。

昭示着,从今往后,这太平了太久的天下要变了。

话分两头。

渔阳这边成功攀上招娣国的关系。

另一边,岐山和百越带着对渔阳国的鄙视,也顺利完成结盟。

牠们迅速整合军队,趁着息、塞两国攻打蒲甘国的军队尚未回国,夜袭息国边境。

虽然少了渔阳国的加入,但两国还是有信心的。

毕竟,牠们也没想要一举攻下息国。

只是想趁乱攻打下几座城,削弱一下息国的兵力,好保全自身罢了。

而息国的边城城墙虽高,但城防年久失修。

为此,牠们特地拉来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几座红衣大炮。

然而,等牠们信心十足地兵临城下时却傻了眼。

红衣大炮虽笨重,但三百米的射程和强大的威力,用来轰开城门足够用了。

也如牠们所想,炮灰轰开了城门。

然而,当牠们得意地发起冲锋时,却遭遇到了灭顶之灾。

息国士兵所持的火器,射程远,威力强,更可怕的是能够连发。

两国士兵大惊失色,火枪牠们虽然见过,但那玩意儿每次使用都要填充火药,射程短,准头差不说,威力也不怎么样。

跟息国士兵手中拿的这种火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两国士兵手中普通的轻质盾牌根本挡不住

一时间,冲锋而上的两国士兵死伤无数。

两国将军急忙下令,换上铁皮包裹的重装长盾,由盾牌兵在前面排成一排,掩护大军缓慢往前推进。

这招该说不说,确实有点东西。

然而,对方有不止一点东西。

息国竟也有火炮。

而且那火炮能够随意调整方向,

看见息国城墙上弹出黑洞洞的火炮时,岐山和百越的将军就知道完了。

果然,对方随便一炮便将牠们引以为傲的红衣大炮给炸了个稀巴烂。

这下军心彻底散了。

仓皇撤退的众人心中都升起同一个念头——难怪息、塞两国联军只两天便推平了蒲甘国。

有此等神器在手,当然可以所向披靡。

不过以他们对息国的了解,这些武器绝不可能是息国研制出来的。

毕竟,如果息国早有此等武器,早对牠们开战了。

所以,这些武器必然是招娣国提供给息、塞两国的。

想通这一点后,岐山和百越的将领们皆是心中大骇。

这一刻,牠们才意识到当初鄙夷渔阳国的自己是多么愚蠢。

牠们除了向招娣国俯首称臣,别无出路。

当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也怪招娣国这些年专注自身发展,忙着建设国内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

自打百年前彻底灭了南朝,大大扩张了一波疆土后,便没有再和人打过仗了。

这就导致周边这些国家虽然知道招娣国厉害,但却并不知道她们到底有多厉害。

事实上,招娣国上至总理内阁,下至黄口小儿都牢记一个道理——落后就会挨打。

所以,虽然这些年她们一直没有打仗,但却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给息国和塞国提供这些震撼到岐山和百越的军火,却已经是招娣国淘汰下来的了。

?

铁锤坐在蒙黑娃的办公室,与她一起翻阅前线传来的战报和求和书。

不过是清了一波库存,将淘汰的武器卖给了息、塞两国。

在提出条件,让牠们去灭了蒲甘国。

剩下的,根本不用铁锤出手。

南边诸国便彻底乱了起来。

蒙黑娃将三封求和书递到铁锤面前:“怎么样?要接受牠们的求和吗?”

“当然——”铁锤故意拖长了声音,“不接受啊。”

“至少不能全部接受,不然牠们打量着咱们好糊弄呢。”

她挑出岐山和百越的求和书丢出去:“求和就该有俯首臣,跪地求饶的样子。”

蒙黑娃这些日子与她也培养出了不少默契,略一思索便懂了她的意思。

高调宣布接受渔阳国的投诚,接受渔阳国的朝贡,并派出驻军为渔阳国撑腰。

当然,她还利用此事和内阁演了一场戏——

她据理力争说如今正是和其他国家和平交流的时候。

内阁自然是不同意。

她拿出主系统平时对她“洗脑”的那番言辞。

假惺惺说什么说什么要兼容并蓄,渔阳国都能同意女子入朝,她们难道比渔阳国还不如吗?

当然也应该允许男子入朝。

两边从早上七点吵到半夜十二点,最终两方各退一步。

接受渔阳国的求和,不禁止国内男子前往渔阳国谋生,但男子在招娣国入朝之事再议。

蒙黑娃这么一出好戏,骗得主系统那个蠢货还真以为是自己的枕边风起了效果。

于是越发殷勤地侍奉蒙黑娃。

铁锤看着它那蠢样子,本能想和炮灰吐槽一番,一愣之后才想起来,炮灰如今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