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因为招娣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坐镇,周边各国之间维持着虚假的和平。
然而,没有外患,并不代表没有内忧。
封建王朝的盛衰有其无法违背的历史规律。
都已经是维持了两百年往上的王朝,国内早已矛盾重重。
官僚体系僵化、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加重、流民增多,财政赤字、军队内部管理混乱……
其实,各国都是在苦苦支撑。
牠们很清楚,一旦自己国内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亡国之日。
周边各国不会放过这种趁其病,要其命的机会。
说实话,牠们也巴不得周边能够乱起来,能够对外打一场。
毕竟,对外战争是一种转移内部矛盾的手段,且很有效。
蒙黑娃和铁锤一番详细谋划后,很快行动了起来。
息国和塞国没有犹豫太久,便接过招娣国递上的橄榄枝,对蒲甘国动手了。
虽然,招娣国说这是因为总理与蒲甘国有私人恩怨,不方便国家层面出手。
可牠们难道猜不到这只是托辞,招娣国绝对图谋甚深吗?
但牠们别无选择。
一来,牠们国内的农民起义越发频发,牠们的时间不多了,迫切需要自救的手段,。
二来,牠们知道招娣国同时找了息、塞两国,这令牠们陷入到了囚徒困境中——
两国都不接受招娣国的橄榄枝,那自然可以一切维持原状。
那若是对方接了而自己没接,那自己就死期将至了。
所以,一番权衡下来,只有接,才是最优解。
两国都接的话,虽然注定落入招娣国的谋算中,但至少不会立刻死。
拆东墙补西墙不是傻,而是真的没得选。
即使没有招娣国提供的军火,蒲甘国面对息、塞两国的联合进攻也毫无抵抗之力。
何况,牠们有心试试这些军火的威力。
所以,从两国出兵到蒲甘国投降,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
没出息的蒲甘国国君一身缟素,捧着玉玺,带着妃嫔公主齐刷刷跪在宫门外。
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昏君,主动所有妻妾女儿,只求苟延性命。
见牠们收下自己的妻妾女儿,吓破胆的窝囊废国君总算长出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小命保住了。
但牠们却摇了摇头:“只是这些,不够。想报名,你得交出国中的所有的女性,无论老少。”
蒲甘国国君一秒都没犹豫,便忙不迭地答应:“没问题!朕这就拟旨,让各县县令配合两位大人行事。”
有什么样的国君,自然便有什么样的官员。
为了保命,在全国抓捕女人献给别国上,蒲甘国原先的官吏们都表现得很积极。
但凡牠们抵抗的时候能够有这样的干劲,都不至于两天就被别人打到都城。
毕竟蒲甘国虽小,但从边境到都城的距离,正常赶路也需要一天。
正应了那句“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当然,在铁锤看来,后半句说的不对。
怎么会“更无一个是男儿”呢,这分明是他们男儿本色的体现才是。
息、塞两国的统领坐在蒲甘国的龙椅上,当着蒲甘国国君的面,商议签订了如何瓜分蒲甘国的协定。
之后,牠们象征性地向笑得一脸谄媚的蒲甘国国君打听起蒙黑娃的父亲这个人来。
虽然都知道蒙黑娃的私人恩怨是个借口,但表面上还是要装一装的。
蒲甘国国君为了活命,当然立刻命人去找。
可惜,那老东西在蒙黑娃的母亲蒙大丫逃离的第二年就死了。
死了这么久,如今是真的连骨头都不知道烂在哪里了。
得了这并不意外的消息,两国将领点点头,也就过去了。
之后,牠们便开始忙着休整,驻军。
被抓捕到的女人们被绑了手脚,塞进囚车,一车一车的运出蒲甘国。
押送的士兵们有贼心却无贼胆。
毕竟,牠们被下了死命令,胆敢对这些女人出手,杀无赦。
因为这些女人是要送去招娣国的。
当然也有色胆包天的,自作聪明觉得天高地远,招娣国怎么会知道。
只要杀了灭口,处理干净就是了。
结果自然是被斩杀于当场。
这么大事,招娣国自然早早派了自己的人马混在两国大军之中。
不过,不知情的人一点没看出来。
毕竟,招娣国的女子经过这近四百年的发展,食物上的富足早将她们的平均身高拉上来。
和周边各国的男子之间,早没了什么体型差。
这些人身为士兵更是晒得黝黑,肌肉强壮,穿上盔甲,除开胡子,基本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之前,蒲甘国官吏全国暴力抓捕女人时,她们看在眼里,却并没有出手。
她们必须亲眼看见,战争来临时,她们身为女子将会面临怎样残酷的命运。
必须亲眼看见家人为了保命,将她们推出去。
必须直面她们毫无自保能力,只能任人宰割的绝望。
这是她们蜕变要经历的第一课。
至于那些为保“清白”主动自戕的……
她们也只能为其默哀。
这毕竟是战争,战争注定残酷。
招娣国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大庇天下女子俱欢颜的地步。
现阶段,她们需要的是能够成为战友的同胞。
这些女子被运送到招娣国边境,安置在用来收容难民的外城中。
当然,这一口气多了这么多人,外城少不得要临时扩建一番。
最终是去是留,一看她们自己的选择,二来也要经过招娣国内部的考核。
?
息、塞两国突然对蒲甘国发兵的消息第一时间便经由各国的探子飞鸽传书回相邻的岐山、渔阳、百越等国。
有聪明的已然猜到背后是招娣国的手笔了。
之所以用猜,而不是经探子之口得知主要是因为和其他漏成筛子的国家比起来,招娣国就是个铁桶。
男奸细很难送进来,女奸细送进来倒是容易,但太容易被策反了。
早年间,牠们也曾试过,最初的一年半载还能收到线报,但之后便都杳无音信了。
“招娣国下场,南疆这是要乱了啊!咱们得先下手为强!”
岐山国君自觉看得通透,当即出手,邀请渔阳、百越与自己结盟,趁着息国兵力在外,立刻对息国动手。
之所以选息国,一来是地理优势,二来也是息国比起塞国实力更为强劲些。
别看这两国暂时结盟,但塞国对息国的忌惮比牠们更深。
息国被围攻的话,塞国很可能会袖手旁观。
然而,岐山国君没想到自己的结盟要求竟被渔阳国给拒绝了。
“为什么?”岐山国君不解,“难道渔阳有更好的办法?”
探子战战兢兢呈上奏报。
岐山国君一看,没忍住骂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