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突厥大军南下下
横岭一战,二十万人战死,已经给沸腾的草原降了一把温,那些自恃武力,冲在最前的部族,已是损失惨重,老老实实的回到自己地盘舔舐伤口,再也不提南侵了。
右贤王部之前在草原一家独大,牛比哄哄,也得罪了周边不少势力。如今失去东边一部,又战死十万青壮,自然要以固守为主,保住现在的基本盘。
积蓄势力,以图‘收复失地’。
而施罗叠部,里面的叛逆太多,分身索性把一些实力强横的部族,还有养精蓄锐十几年,等着掀起惊天图谋的阿史那氏一网打尽。
在横岭平分秋色后,分身施罗叠轻易说服了这些野心家,集结二十万军力南下。到了辽东北部后,又把未来为祸中原的契丹和女真一部裹挟而来,一块儿南下‘发财’。
契丹和女真生活在肥沃广袤的黑土地上,这些年发展极快,两部都能轻易抽出三万骁勇善战的勇士。他们依仗强力,不断骚扰辽东半岛和河北北部燕山一带。
你们不是想打吗,不是觊觎中原吗?
分身索性让他们掏空部族,连十来岁的孩子和四十以上的老人也算上,每族凑出了五万兵力,合共三十万大军,共同南侵。
面对这么强大的武力,辽河平原的防线如同纸糊似的瞬间破裂,大军几乎是一天攻下一座城,短短半个月,就攻下了十多座边疆城镇,兵锋直指辽州大都督府的重镇平州卢龙一带。
李言知道,这里也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闻着略带咸腥的海风,分身淡淡的摇了摇头,他并没有动用太强的兵力,只是调用了任何一个时代,草原霸主都能轻易调动的力量,三十万骑兵。
这对于中原来说,应该不是太难应对。
大唐安定太久了,从贞观三年冬的定襄会战后,整整十六年,没有打过大仗了。军事荒废,防守疏漏,有些边城在面对强敌的时候,连防守器具都不知道在哪里?
突厥大军入城后,打开库房,里面到处落满了尘灰,滚木腐蚀,火油干涸,投石机损坏,炮车散架,叉竿、飞钩、夜叉擂、地听等守城器械更是不能使用,甚至有些连仓库大门的锁都锈死了。
李言叹了口气,生于忧虑,死于安乐,老话果然没有说错,一百次的语言提醒,也抵不上一次的生死威胁。
久不经战事的边军们,几乎已经拿不动刀枪了。这半个月来,十多座被攻克的城池,竟然有三四座是不战而降,直接开城门投降的,这种结果真是让突厥人兴奋。
而让李言无比的愤慨!
看来自己还是太心软了,在草原永远不能征服的情况下,过渡对中原的保护,就是在害他们。与其这样,不如让自己用北方的胡骑,让这头沉睡的雄狮保持清醒。
边地防守如此糜烂,实在是出乎了李言的预料。
相对于城池和军备的疏漏,更让李言心痛的是,边地人心的麻木和不仁。
普通百姓抵抗心不强就算了,还有一些拥有大量土地财富的将领,城池里面的世族大户,乡村中的地主豪绅,竟然主动献媚,送上无数的钱粮和财宝、美女,想要交好突厥人。
还有人呈上附近城池大唐兵力布署情况,以求得突厥人对他们家族的网开一面。
更有甚者,竟然腆不知耻的愿意投靠突厥人,换取突厥人允许他们收容因为躲避战乱而逃跑的百姓做为佃户,兼并一些‘无主’田地,给突厥大军源源不断的钱粮支持。
分身压着怒火,搞清楚这些臭恶嘴脸的无耻盘算后,毫不客气的下令把这些人通通斩杀,并且对这些豪富之家进行抄家灭族式的屠戮,并且约束大军不要残害无辜百姓。
对于分身的命令,有不少部族抗议,尤其是契丹和女真两族,正需要大量的百姓做为奴隶,以充实他们的力量。
不过李言现在是谁啊?
即不是需要装君子的大唐皇帝李承乾,又不是需要约束自己的右贤王李言,而是残暴邪恶,冷血嗜杀的施罗叠。这个身份本来就用不了多久,完成使命就要废了。
李言彻底放开了自己,他没有讲道理,而是直接下令将这些提出异议的人拉下去斩杀。
当几颗血淋淋的人头被端上来的时候,再有没人敢对他的话提出任何置疑了。
李言也是体验了一把当暴君的感觉,看到下面一个个禁若寒蝉的下属。李言暗骂一句都是贱骨头,好好说话不听,非得用人头立威,才知道谁才是大小王。
施罗叠本身就是突厥汗国的大可汗,几十年下来,倒也积累了一些威望,尤其是当年施罗叠亲自率兵灭了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个国家,在东北方向部族群体的心里,施罗叠还是很有威慑性的。
他在汗庭当傀儡,这些人又不知道。
唐代的交通很是落后,加上朝庭对地方的管制,普通人根本就走不出自己生活的那片区域,有些人从生到死,都在自己的村子里,连县城都没有去过。
中原尚且如此,地广人稀的草原上,就更加闭塞了。
有些生活在大山中的族群,根本就不知道中原的皇帝是谁,草原的大可汗又是谁?李言搞的右贤王和大可汗并存的双头政治格局,也只有一些核心区域的部族们心里有数。十多年下来,很多偏辟的部落只知道施罗叠是突厥汗国的大可汗,是前任大可汗颉利唯一的儿子,对于其中的内情,更是摸不清楚。
李言常年带兵,知道自己现在风头正盛,半个月连续不断的胜仗,和胆敢挑衅大唐帝国的勇气,让他的形象如日中天,可以说只要他保持胜利,他想杀谁就杀谁。
杀的越多,凶名就越盛,杀得越狠,威望就越高。
在铁血约束之下,再加上那些普通百姓,身无三日之财,家无过夜之米,还动不动就以命相拼。打下一个村子,还掏不到几车米粮,还都是些粗粮粟米。
反过来,那些豪门巨户,个个都像草原的硕鼠,一掏就是一大堆金银珠宝、古玩玉器,库里的粮食更是堆积如山,他们家里就像蓄存物资的仓库,好东西数之不尽。
几天下来,突厥人不但没有受到损失,反而积累了不少财货。因为不滥杀平民,老百姓也只是躲着他们,不敢上前挑衅,大家这才明白,原来真正反抗自己的都是那些穷鬼。
只要自己不侵犯他们,他们就不会和自己死战到底。
而那些富户们平时为富不仁,百姓们也是恨之入骨,大军侵犯他们,百姓不但不阻拦,还乐得拍手称快。这些富户最多就是养些家丁死士,这些人在强大的军队面前不堪一击。
经过几次战役的调整下,现在突厥人已经都熟悉了那一套,攻下城池后,哪家府邸高大豪华,就往哪家去;哪家庄子宽阔围墙高,里面就一定有着数着不尽的资源。
大家反而对那些住着茅草和土墙的普通百姓没什么兴趣了。
李言站在城外,看着远处一般城池模样的平州城,又看了看东方,心里暗叹了一声。以前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古中原王朝不拿下半岛,以至于他们张狂到了后世,给中原找了无数的麻烦。
这次以敌人的角度,他马上就看清了。
广袤的辽河平原和大草原之间是连着的,中间没有任何崇山峻岭的隔阻。只有几条婉延的河流,虽然水流不浅,到了冬季封冻后,就是一马平川。
这样的地形根本无法营建险关要隘,自然无法阻拦游牧民族的铁蹄南下。
只要辽河平原一失,辽东半岛立马孤悬在外,靠着水路根本无法掌控,自然也就成了鸡胁。
就如同自己率三十万兵马南下,一路攻城掠地,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抵抗,只用了区区半个月,死伤不到万人,就拿下了辽河平原,切断了辽东半岛的飞地。
若是自己在这里待个几个月,那里的官员和将领们,恐怕也要生出许多心思。
毕竟这可是化家为国,独建社稷的机会,谁不心动?
怪不得先辈们不要这块地方,不是打不下来,而是守不住,徒耗钱粮。打下一块飞地,随时都可以失去,实在是不划算。其实辽东半岛的几个小国,几百万人,本就是中原一枝。
只是每当中原失去半岛的时候,他们就割剧了一方,而要想重新打下来,又得大费周章。这种又难打,又易失,还没什么利益的地方,自然让人讨厌。
久而久之,中原也就不费那个事儿了。
要知道,从古到今,凡是能纳入中原强大王朝统治的地方,都纳入进来了,历朝历代那些想要建功立业的君王,是不可能舍弃任何一块儿土地的。
传到后世还没有拿下来的,都是鸡肋。
很明显,大唐并没有意识到这里一点儿,不然就会在平州这处地方,依山靠海,建立一个如同后世的险关强隘,用以阻止胡骑入侵,保护整个关内。
辽东半岛和辽河平原的存在,让大唐潜意识的认为外患离自己还远,这才把平州当做普通城池来对待。丝毫没有意识到,这里才是整个中原的咽喉所在,更是阻拦胡人南下的门户。
看来,人们对形势变化的应对,总是要靠惨重的灾难换来。
就让自己用北方胡骑的杀戮,来提醒大唐,这处地方对中原王朝来说,有多么重要吧!
分身一勒马僵,对自己的大将断然吩咐道:“卓里不,我们回去吧!传令全军,今日休整一天,明日尽起大军,攻克平州,拿下中原门户,直逼幽州重镇渔阳和蓟县。”
“是,大汗。”这队人马迅速调转马头,挥动马鞭,护卫着分身,消失在漫天风雪当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