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李佑的不甘
“王爷,其实雪域高原也不错。”
纥干违心的劝荐,同时也做最后的试探:“那里易守难攻,还可以明正言顺的养军,听说朝庭给您的封国足有三个关中平原这么大。照这么算来,也抵得上中原数州之地,比以前齐地强多了。”
“哼,你知道什么?”
李佑忿忿的说道:“就算那里十个州,也比不上中原一个州的人口数量和物资充裕。你以为李承乾为什么把我们封到哪里,还让我们正大光明的建国养军。”
“就是因为环境恶劣,自保尚且不足,进取就更是难了,放开了手脚让我们折腾,我们也折腾不出什么来。”
“以前吐蕃一家占着这么大的地方,都威胁不到中原,更何况现在这里还被分成了数十块儿,各怀心思之下,绝难形成合力。”
“孤要想打回中原,就先要把其他诸侯王给收服了,这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办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朝庭却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一旦去了那里,这一辈子就和皇位无缘了,只能做一个守门之犬。”
见李恪对就藩十分排斥,纥干承基心里一松,咬了咬牙,也决定拼死一博。
“王爷,前段时间来府里的那个胡人皮货行的东家,史归荣,您还记得吗?”
李佑神情一窒,连忙小心起身察看了下周围,然后关上大门,回到了房内,眼睛死死的盯着纥干承基低声道:“你是说,和他们合作,一起谋取中原?”
“王爷,如今大位已定。”
纥干承基眼中闪过一丝阴寒的杀机,冷冷道:“上有皇太后和宗室族老,下有世族门阀,他们没一个支持您的。即使干掉皇帝,论嫡论长论储,就算是论庶,那李恪还排在你的前面,没有一个能轮到您。”
“如今想要夺回皇位,只有借助北方的强大兵力,才有一线可能。”
李佑眼神一凝,陷入了纠结的沉思之中.
纥干口里的史归荣是突厥人,在长安西市里开着好几家货栈,经营着草原的贩马、皮货和草药。有时候有一些上好的良骥,会送到京中各大豪门府上。
大约半个月前,此人突然借着售马拜访李佑,自称是北方的使者,欲与齐王谋一大利。
在李佑的试探下,才发现原来此人竟然是突厥高层的信使,意欲有大图谋,并在大唐内部寻找合作者。若是齐王愿意合作,时机合适的时候,突厥可助齐王实现平生宿愿。
登临大宝,取当今皇帝而代之!
李恪虽然十分讨厌这些惦记中原的草原狼,不过想到当初高祖定鼎中原,也借助了突厥的力量,心里也就没了多大的碍障。
他可是知道突厥的力量有多强大,贞观十年,百万骑兵列阵阴山脚下的场景,那股阵势可撼山拨岳,令天地变色。若是能得到突厥汗国的强力相助,登临九五,将不在是梦。
谁知经过详细的交谈,李佑的心凉了一大截,原本他以为来人是右贤王下面的势力代表。谁知道竟然是乌尔格汗庭施罗叠的代表,这让李佑激动的心情顿时无比失望。
愤怒之下,派人将此人赶了出去。
世上没有比刚刚有了希望又破灭更令人沮丧的了,李佑就是再蠢也知道,草原现在是右贤王的天下,从贞观九年哈那尔兵变后,颉利的阿史那家族就失去了统治者的地位。
施罗叠也只是顶着一个空头大可汗的名义,在如同黄金囚笼般新修建汗庭里醉生梦死。
当然,做为颉利的后裔,施罗叠和阿史那氏想夺回权力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即然他没死,就肯定在背后做着功夫,李佑也能想到,甚至大唐朝庭也派出了不少人前往乌尔格。
岂图挑起汗与王之间的矛盾,导致突厥再次分裂,这样中原就能彻底放心了。
只是从贞观九年到贞观十九年,整整十年时间,施罗叠都没有任何作为,右贤王的统治也越来越稳固,可见这其中已难有变局,李佑也不想和施罗叠趟这淌混水。
现在纥干承基再次提起,李佑不甘的说道:“若是他是右贤王的信使,本王自然不用犹豫,右贤王有那个实力,可施罗叠?不过是一丧家之犬,能蹦跶到哪儿去?”
“话不能这么说。”
纥干卖力的怂恿道:“右贤王如日中天,施罗叠只能装成贪图酒色的样子,不然他肯定活不到今天。这十年过去了,右贤王又常年坐镇西边,肯定会忽视施罗叠。”
“当年右贤王又没有血洗阿史那氏的力量,属下料想,他们还是留下了些实力,在蛰伏等待时机。”
“所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更何况施罗叠苦心孤诣的经营了十年,说不定就能给右坚王造成致命的危胁。这些年草原托中原的福,也修养生息,实力不断壮大,施罗叠发动阿史那氏所有的力量,奋力一博。”“即使杀不了右贤王,和右贤王分庭抗礼,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一旦他成功,整个东部草原可就落到了他的手上,再有那海外瀛州的银矿,他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啊!”
“若有他的鼎力支持,您就算取代不了当今皇上的位置,想要割据一方,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李佑听的砰然心动,思索良久,最后问道:“万一所谋不成,恐怕本王全家都死无葬身之地啊?”
干大事而惜身,纥干心里鄙视了一下,随后劝道:“王爷放心,您现在的地位和力量,想那施罗叠也清楚。他不会指望现在您就在大唐内部做出什么来的。”
“不妨先答应他,建立联系,然后给他一些信息。”
“他若想在北方成事儿,先要过右贤王那一关。若是他重新夺权,咱们自然可以加大投入;若是他失败了,右贤王也饶不了他,咱们和他的合作,自然也无从提起了。”
李佑听的心神大振,拍案而起,兴奋的道:“不错,纥干,还是你聪明。如此进可攻退可守,也给本王争取了无限的可能。”
“即然这样,孤就给你一个命令。”
“你代表孤私下和这史归荣联络上,孤就不见他了,他也知道你是孤王的亲信。若是他有什么需要,你再报来,根据情况再决定。你告诉他,若是他的主子搞定了右贤王。”
“本王可以和他们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共谋天下。”
纥干心中暗暗鄙视,知道这位主儿是怕所谋不成,牵连到他。让自己单独联系,万一事败,他就可以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来背黑锅。
不过,他是下人,这些事情本就是他要做的,没有天大的风险,哪有天大的利益?
反正造反这种事,只要失败,无论有没有证据,大家都是个死,谁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和李佑无关。自己一个下人,也配造反,李佑连这点儿都看不明白,真是个棒槌。
真要失败了,大不了自己亡命天涯,照样活命!
纥干承基已经想得很清楚了,于是慷慨激昂的说道:“王爷放心,属下对王爷忠心耿耿,死不旋踵。为了王爷的大计,哪怕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
“嗯,去吧!”
李恪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拍着纥干的肩膀说道:“等到孤登临大宝的那天,一定封你为王,找一块富庶的地方,让你享尽荣华富贵,福荫子孙后代。”
“谢王爷,属下万死不辞!”纥干心中不屑,连空头人情都不愿许,到时候万一把自己给丢到雪域高原怎么办?
不过现在谈这些还为时过早,纥干得了李佑的同意,也是意气丰发的准备大干一场。
“孩儿参见母后,母后万福金安!”
大明宫紫辰殿,李言上完早朝后,就来到这里给长孙无垢请安。朝中事务繁琐多,李言也不会天天来,基本上隔着两三天来一趟,时间也不定,有时候上午有时候下午。
陪长孙太后聊聊天散散步,再给昏睡中的李世民蕴养一下身子。
长孙无垢天天有安康、晋阳还有海棠陪着,时不时还有朝中重臣的夫人过来问侯,每天的生活倒也充实。
如今,儿子做了皇帝,长孙无垢贵为皇太后,至尊至贵,又不用操心国事。整个大明宫都在她的管理之下,丈夫又没有完全咽气,多少心里有些依靠和底气。
若无闲事挂心头,人间便是好时节!
心情舒畅,生活愉快之下,长孙无垢好似年轻了几岁,以前鬓角略略显出的银灰之色,竟然奇迹般的消失了。整个人的精神头儿,也恢复到年轻的时候了。
看着面前丰神俊朗的儿子,长孙无垢露出慈爱的笑容抬了抬手:“起来吧,朝庭上的事儿多,不用经常过来,两宫来往得半个时辰,要耽误不少事儿。”
今天紫辰殿内多了一个少年,待李言行完礼,少年连忙跪下道:“臣弟参见皇兄。”
“呵呵,九弟也来了!”
李言笑着摆了摆手:“又不是外人,在母后这里不用多礼,起来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