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真正的成长
若是这小子能天天待在承庆殿里处理这些奏折,那自己不是也能抽出身来,享受一下生活。
反正是自己的儿子,也不是外人。
让他做一个操劳理政的储君,自己做一个享乐而轻松的皇帝。自己手握军权、财权和人事权,掌着大政方针。而他以储君身份做些具体的事情,不是两全其美吗?
还不用担心大权旁落,臣子们非议。
自己得以从繁重的琐事中解脱出,有时间去巡视这大好河山,带着人马到处显圣装叉,顺便品悦这人间数不清的绝色。李象也会因为亲自批阅奏折,慢慢接触实际政务而不再忧心自己的储位不稳。
可以说双方都会满意..
李言看着面前一脸敦实的儿子,心里一叹,就算现在开始培养,看眼前的傻小子,恐怕最低也得一二十年时间,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
皱眉思索了一阵,李言根据李象的性格和处境,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说道:“象儿,朕今日就交给你一个任务,不知你能不能完成?”
“啊!父皇,真的吗.”
李象大喜,看来自己果然没来错,父皇要培养自己了,赶紧起身接旨:“儿臣一定不负父皇所托。”
“很好,东宫崇仁殿前是不是有一片演武场,现在还在吗?”
李象一愣,还以为父皇想去骑马,连忙说道:“父皇,母后怕儿臣摔着,是以很少让儿臣骑马演武。那片地儿现在还空着,只是都荒芜了下来,上面也满是杂草,骑不了马了。”
“嗯,从明天开始,你就亲自动手,把这片地给开出来。”
李言语气严肃的说道:“你若是一般的世家贵胄子弟,自然可以这么骄奢的过上一辈子。可你是储君,大唐未来的皇帝,朕就不能不严格要求你。”
“要知道我大唐九成以上的都是普通农民,一辈子在田地里求生。”
“你想肩负起江山社稷的重任,就不能不知农事,不能不懂农民,不能不知道这个天下最本来的样子。”
看了看旁边的奏折,李言道:“你现在离这些东西还太过遥远,这也不是你能处理的。以后你不用想着来侍侯朕,你把朕交给你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百姓种田,虽是春天播种,可实际上从秋收后,就开始蕴养土地了。此时正合农时。”
“你可以去长安城外的田野里看看,普通百姓都是怎么种田的,一边看一边学,可以请教他们。然后回东宫把那片地开出来,朕估模着可以开出十亩田来。”
“关中多种小麦,你也去种小麦。”
“待到明年秋收之季,朕希望能看到你亲自种出的一片粮食。记住要亲自动手,不要假手于人,普通百姓家怎么做的,你就怎么做,想扛起天下重任,先做做一个百姓再说。”
原本李言对李象的培养,是打算把他放到地方上锻炼,找个不大不小的城镇,从基层小吏做起,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一步步从百姓中慢慢走出来。
后来登基后,觉得这样安排有些不切实际。
先不说朝堂上的臣子们不会同意这个提议,堂堂太子,目标太大了,下到地方上,也难摭踪迹。万一落入有心人的眼里,有个闪失,就是泼天之祸。
无论是李言还是朝庭,都接受不了。
可温室里是飞不出翱翔天际的雄鹰的,不经历风吹雨打,就不能有脱胎换骨的改变。思来想去,还是在东宫里给他找点事儿,安全无虞之下,也能起到吃苦的作用。
若说苦,天底下再没有比种田更苦的事情了。
李象一愣,没想到父皇郑而重之交给他的,竟然是如此简单的事情。他对种田也没什么概念,小时候和外公出城打猎,也见到过在田里忙碌的百姓。
不过他只是骑着俊马,匆匆而过,还觉得田野里整整齐齐的麦田挺美的。微风吹过,掀起层层麦浪,草香扑鼻,风光宜人,在夕阳的照射下,颇有些诗情画意。
那些在田野中幸苦的百姓们,看到这副场景都是一脸的欣慰笑容。
在李象看来,种田应该是一件挺美好的事情,是以此时他也有些兴奋。种田是普通百姓家家户户的活计,那些人能做好,自己这个天皇贵胄,想来也不差吧!
“父皇放心,只是种田而已,儿臣必然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
李象一脸的踌躇满志,下定决心要在明年此时,交给父皇一片丰收的麦田。
看着儿子一脸的信心,李言也笑了起来。
不知世间疾苦的李象,还不知道这一年,他即将面临什么样的艰难生涯。可李言却知道,这对从小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象而言,绝对是一场不下于炼狱的经历。若是他能坚持到明年收获,那李象将摆脱现在的轻浮和稚嫩。
变得成熟稳重,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比自己和东宫那些老学究说多少道理都管用。在这个过程中,李象能找到人生的真谛,能踏实做人的态度,能从土地里汲取从书本上学不到的能量。
以后,他自然知道怎么做一个太子,也会知道,该怎么在权力核心生存。
李言一直觉得,世家子弟的成人礼,不该是那些繁琐而虚华的仪式,而是一片自己亲手种出的田地。通过这个苦难的过程,锤炼心志和毅力,洗去浮华和天真。
为未来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几天,整个东宫的人都发现,太子李象如同换了一个人一样。整天带着护卫往城外的田地里跑,和那些种田地的老农凑到一起,问东问西的。
随后就跑到长安东市里,今日买回一把锤头,明日买回一把镰刀,后来更是赶了两头牛,就连耕地的犁都买了好几把,弄得东宫的侍卫和太监们摸不着头脑。
一周后的一天,李象直接放了一把火,把东宫校场那片荒芜之地给烧了。
之后,李象就开始一锄一锄的开荒翻地,还不让别人帮助。
崇文殿教授太子功课的诸位师傅见太子如此不务正业,告到了皇后海棠那里。
海棠在宫里忙着更换宫殿,也没顾上儿子。
得知儿子去了一趟承庆殿,父子两人对酒畅谈,感情相处的很是融洽,皇上还给儿子派了差使,心中高兴之下,更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装饰新宫殿上。
原以为儿子是去忙差使了,这才无暇来宫里。直到被东宫詹事府的官员找上门,海棠才知道儿子竟然如此荒唐,在东宫里开荒种田,这是一个储君该做的事情吗?
侯君集是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出身官宦世家,自己更是做到大唐国公,左卫大将军,三公之一的太尉。海棠是从小在蜜罐里长大,出则侍女相从,入则锦衣华服。
她觉得种田那都是最低贱的庶民做的事情,堂堂一国太子,不是好好渎书,就该学习政务,怎么能下地种田呢?
海棠当即再也顾不上新宫殿了,带着侍女灵儿和一大堆太监侍卫,气势汹汹的杀入了东宫。
待来到后面的演武场时,海棠一下都看呆了。
只见儿子穿着一件短襟小褂,绑腿短裤,套着一双布鞋,一身的粗布麻衣,此时手上正拿着一个和自己个头儿差不多高的锄头,正汗流浃背的掘着腚,哼哧哼哧的一锄一锄挖着地。
海棠几乎都不敢相信,那个正在开荒的身影是自己的儿子。
可是看看四周站立的禁卫军,还有边上守了一大堆的东宫属官们,她不得不相信。于是不顾侍女的阻拦,拖着精美的长裙,就冲到了地里,一把拽住了儿子。
顿时心里一痛,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掉。
才短短一个上午,儿子已经累得气喘嘘嘘,头上脸上脖子上都是汗水,就连身上的衣服都湿了一些。白嫩的手掌上更是磨的一片通红,眼看都快有血丝沁出来了。
“象儿,我的儿子,你这是做什么?”
海棠心痛不已的把李象搂在怀中,急切的说道:“你是太子,怎么能做这种事情?”
“这都是那些草民做的事情,你从小养尊处优的,哪吃过这种苦,做得了这些事。”
李象挣开海棠,梗着脖子道:“母后,你是说儿臣连一个普通百姓也不如?他们随便一个老人和孩子都能做,都需要天天做的事情,儿臣却做不了?”
“唉,你这孩子。”
海棠皱着眉头:“母后不是这个意思,他们有他们生活,你有你的责任。你是一国太子,就该好好渎书,学习政务,辅佐你父皇,治理好天下,种田不是你的事情。”
“这是父皇交给儿臣的任务!”
一句话如晴天霹雳,让海棠顿时愣在了那里,有些不敢置信,指着旁边的荒地,有些哆哆嗦嗦的问道:“你说什么,你父皇让你来种田,难道他不让你做太子了?”
“这怎么可能,难道你父皇厌恶了你,还是对你不满意,要立李厥为太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