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84章 权力架构

李言摆了摆手道:“财政寺虽然称寺,只是因为朕觉得它是一个负责财源的职能部门,并非像三省这样负责全盘的综合部门,可这并不意味着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机构。”

“长孙大人,财政寺负责大唐宝钞的印刷、发行、保管和放贷,还有未来的大唐资产管理,东厂无数的营生。现在它流通的钱财就以万万贯为单位了。”

“以后发展起来,规模可能嘭涨数倍,乃至十数倍。”

“这样一个轻易超过户部成为大唐最大财源的部门,更是大唐帝国的核心命脉,仅仅只是从三品,和那些太仆寺、光禄寺、卫尉寺等衙门平齐,你觉得合适吗?”

李言毫不客气的反问,让长孙无忌也有些脸红,在确定级别上,他是有私心的。级别低,自己才能安排自己人去主持,也能明正言顺的将其纳入尚书省的管辖,增强自己的实力。

可明显,他还是低沽了这个部门在皇帝心中的重要程度。

李言不悦的撇了撇长孙无忌,尽管他知道身在权力场,扩大自己的实力,几乎是每个权力人物的本能。他也依然很不高兴,这样的要害部门,海量的财富。

除了皇帝亲掌,给谁都不放心,长孙无忌竟然也想试试能不能吃掉,真是岂有此理?

涉及到上亿的钱财,稍微出点问题,整个国家都要跟着动荡。

要是房玄龄处在这个位置上,打死他都不会接手,也不会让任何部门负责,会把这个烫手山芋直接丢给皇帝。

可长孙无忌就有些没有自知之明,有福人享福还祈福,他是真的不知道适可而止?难怪在历史上做为最重要的辅臣,又是皇帝的亲舅舅,最后却被李治抛弃,落得身死异乡的下场。

无论是在对权力的贪婪程度上,还是在立场上,长孙无忌都有些拎不清。

说到底,首辅的权力是归自己所有,还是替皇帝掌握,这个关键问题上,长孙无忌没搞清楚?

高层政治中,权力人物对自己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决定着在遇到各种事件中当事人的取舍和态度。

若是替皇帝掌握权力,那就是使唤丫头拿钥匙,当得了家,做不了主,事事都要以皇帝马首是瞻,自己只不过是担了一个名头而已,这样才能得皇帝信任。

就像房玄龄之于李世民,严嵩之于朱厚熜。

若是权力归自己所有,那就要摆明军马炮的做一个权臣,携一众羽翼,力压皇权,像董卓或者曹操一样,让皇帝不敢轻动,摆明了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可惜,长孙无忌即没有前者的自觉,又没有后者的魄力,介于忠臣和权臣之间,又不知进退,最后落得一个先死而后平反的结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李言也不再问了,直接拍板儿道:“财政寺定为从二品,仅在三省之下,其它台省部寺之上,由皇帝亲自掌管,三省主官各出一人,可挂副职兼管。”

“财政寺设从二品级的卿一名,由黄门侍郎禇遂良调任。”

“从三品的副职少卿三名,从四品的丞两名,主薄一人,暂时不授品级,让太子李象去这个新门部帮帮忙,也历练一下,不要整天只是待在东宫里学习。”

“也要处理些实务,实践出真知吗!”

一连串的布置随口说出,可见皇帝已经早有腹案了,长孙无忌记下来,在脑中快速思索着其中的关窍。

禇遂良是河南禹州人,博学多才,精通文史。

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大唐任谏议大夫,深受晚年的李世民信任和倚重。

李世民欣赏其为人方正,处事稳重,将其定为托孤之臣,与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萧禹、马周一同为新帝辅政。

本来禇遂良都被李世民定为新朝的中书令了。

只待时机合适的时候,房玄龄卸任兼职,禇遂良就能履新,和马周一起主掌中书省,成为六大辅臣之一。

谁知李言直接在朝堂上把岑文本提起来,堵住了禇遂良的更进一步。

不过,原定的六位辅臣,还是六位,并没有新的人员上位,只是长孙无忌一人占了两位,导致一人被挤了出去。

是以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朝中,禇遂良就是决策层之下的第一人。只待岑文本调入尚书省任右仆射,禇遂良就能进位中书令,或者直接让禇遂良任右仆射。

长孙无忌这个右仆射,早晚是要让出去的,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李言直接把禇遂良放到了这个仅次于三省的第一核心部门,别人还真没话说。虽说新成立的财政寺是从二品,比三省低了一级,可反过来说。

三省的主官在这个部门,也仅仅只能任少卿的副职。

仅此一项,禇遂良就没话可说,这个从二品,可是能压住三位正二品的大唐新财神啊!三省之中,除了长孙无忌,其他的两省主官,若要选择的话,说不定还真的宁可辞去正二品之职,也要竟争这个从二品的主官,禇遂良还真是福运隆厚!

从机构的设置上来看,也符合目前朝庭的管理体系。

从二品的部门级别,说明了财政寺的职能地位,在三省之下。从四品的财政左丞和财政右丞,又比正四品的尚书左右丞要低一级,处处压着别的寺部署监,同时又没有超过尚书省。

显示了其独特的重要地位,从这一点儿上来看,李言对于机构的设立与融合,还有人员的配备使用上,已经颇具心得了。

这样的部门,和大量的银钱打交道,其实并不需要主官太大的能力,也不需要去创新和改变。只要老老实实安守本份,恪尽职守即可,需要的恰恰是个人坚贞的操守和高洁的品性。

简直如同给禇遂良打造似的。

长孙无忌暗叹,当初六大主官之中,之所以禇遂良被挤了出去,就是因为他人品虽好,可能力稍有欠缺。在处事圆滑程度和争权夺利、拉帮结派方面,争不过其他几人。

不过,现在看来,此人还真是因祸得福。

原来禇遂良空在外面,长孙无忌心里也一直在悬着,谁不知道自己多占了一个位置。如今禇遂良有了着落儿,长孙无忌也不用在操心要给谁腾位置子了。

长孙无忌也放下了心,从这一点儿上来说,皇帝确实是依重他,短时间并不想让人来分他的权。

“皇上,这么一个要害部门,配备的人员是不是少了些?”

长孙无忌羡慕的咂了咂嘴,最后拱手道:“我们三省的主官各有主职,去财政寺是检校副职少卿,也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发挥监管职能。除去这三个副职,也只有两个丞和一个主薄了。”

“能处理得了财政寺这么庞大的工作量吗?”

“呵呵,长孙大人不必忧虑。”

李言从容的说道:“一个新的部门建立,正在摸索阶段,需要集中权力,确保下辖机构和各部门职能迅速落实到位。让禇遂良大权独揽,这才能快速开展工作。”

“你们三个副职不负责财政寺的具体工作,只需把关,出谋划策,以后行使监管之权即可。”

“左右两丞,分别负责财政寺的四个司署部门,各管一摊。”

“那个主薄品级虽低,职位不显,却十分重要,起到承上启下,各司署相互沟通的责任,什么都可以参和。同时,也负责各司具体的监督管理,向卿和少卿负责。”

“现在暂时让太子跑跑腿,以后找到合适的人再说吧”

长孙无忌默默的点了点头,心想,这个主薄位置如此关键,从某种角度来说,就代表了皇上。

目前来看,还真非太子莫属。

此举即可培养锻炼太子的实际理政能力,增长见识。又能借此宣告这个部门的重要性,震慑一些胆敢向此伸手的宵小之辈,一举两得,公私兼顾。

长孙无忌看着熟悉的面孔感叹道,皇上的手段,越来越圆润了,财政寺即保持高度的权力集中,又不乏制约平衡,避免了一家独大,这手法也越来越像一个帝王了。

戌时过半,承庆殿里一片安静。

巍峨肃穆的大殿内外,各处院落和门户,都伫立着身材高大,着盔甲持长枪的禁卫军。一樽樽如松似柏,面目威严,眼神警惕,守卫着大唐的心脏。

御书房内同样如此,屏风外面的室内,各个屋角都站着执守的太监和宫女,没有人交谈,也没有人四处乱看,都是一言不发低眉顺眼的守着。若不是那微弱的呼吸和偶尔晃动的身躯,还以为是雕塑。

只有年老的王德,迈着轻缓的步伐,不断的转着。

一会儿看看那些太监和宫女,纠正一下打盹犯困的属下,一会儿悄悄的走入书房内,给李言沏上一杯热茶或羊奶。

顺便帮李言把批好的折子归到一边,再把旁边的待批件摆到案上,皇帝一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

李言穿着轻便的袍服坐在案后,在牛油蜡烛的照耀下,静静审阅着奏折。

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他已经有些习惯现在的生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