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82章 试探上

岑文本前脚走,长孙无忌后脚就抱着一堆奏折进了承庆殿。

刚刚处理完一件重要的事情,李言心情稍稍好转一些,看到又是一大摞折子,顿时脸色垮了下来:“舅舅,这些折子经过三省主官,由其是你这个仆射的处理后。”

“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朕也只是阅览一下,有些甚至连看也不用,何必都要经过朕?朕这一天到晚除了睡觉就只有八个时辰,有六个时辰都被这些折子给束缚住了。”

“剩下的两个时辰还要上朝和吃饭,一点儿空余时间都没有了。”

长孙无忌见皇帝摆出了私人的称呼,迅速切换了状态,严肃的神情也放松了下来,摆出了一副邻家长者的姿态,随和的笑了笑,把折子往御案上一堆。

“得了吧,已经够轻松了,你父皇那时候可比你要累多了。”

似乎想到往日的时光,长孙无忌有些缅怀的说道:“你现在是皇帝,还以为是在东宫那会儿啊?那时候万事都有太上皇处理,你年纪也还小,天天只要学习就行了。”

“就这样,你父皇才刚刚准备让你上朝,你就找了诸多借口,整日不是带着两个随从在街市上溜达,就是叫上一群侍渎到舅舅府里折闹,没个正形儿。”

李言在房里待的实在焖的慌,看着外面风和日丽,天气尚好,于是招呼上长孙无忌走出书房。

两人边走边聊,出了偏殿,来到侧面的一个园里,找了一个风景怡人的临湖凉亭坐下。王德连忙招呼太监和宫女端上来几碟果脯和杂糕点心,放到了中间的石桌上,供两人消遣。

随后又端来一个茶盘,李言直接伸手拿过一杯,放到长孙无忌面前。

长孙无忌连忙起身拱手示意,接过后端在手中,王德摆上一个精致的茶壶,退到了一边儿。

“舅舅,朕回京都快俩月了,还没好好看看长安这十几年的变化。”

李言一脸痞赖的说道:“天天都被困在这宫里,除了上朝,就是待在御书房。说句不好听的话,朕连三个媳妇都没好好聚聚,三个孩子也没空联络一下感情。”

“天天都跟你们几个老东西耗在一块儿,朕今年还不到三十啊?”

“一想到以后几十年都要过这样的生活,朕心里就一阵后怕,也不知道父皇当年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要不以后的折子就由你来处理好了,朕就不再看了。朕看这段时间你处理的也不错,政事井井有条,朝庭按步就班,就是朕亲自来,也未必做的更好了?”

一席话说的长孙无忌心里一紧,混身止不住的打了个寒襟,下意识的瞪了李言一眼。

不过马上意识过来对方是皇帝,连忙说道:“你还知道我是你舅舅啊,即然你叫我一声舅舅,就别害我,让我多活两年成不成。你这东一出西一出的,我这老人家的心脏可受不了。”

长孙无忌分不清皇帝这话,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刻意试探,可无论哪样,他都不能接。

这一个半月的相处下来,他算是弄清楚了,这位外甥心思深得很,胆魄也不在太上皇之下。做事大气磅礴,偏又细腻入微,不是一位好恃侯的主儿。

三省六部的官员们用如小山般的奏折,也挡不住这位皇帝如汹汹烈火般的进取心。这一个没看住,就捣腾出了一个财政寺,冲击了现有的管理体系。

搅得整个朝庭文武百官和世族们不得安宁,都燥动了起来,筹集银子的,托人情把子弟往新部门塞的,想在大唐资产余下的分额中占股份的,天天都要把他们这些臣子的门槛给踢破了。

刚刚皇帝又把岑文本这个对头叫到御书房捣鼓了一个时辰,不知道又搞了些什么东西,岑文本又忧又喜的直接出了宫门,连自己想打听一下都来不及。

他把原本由尚书右丞来送的折子接了过来,亲自来送,正想探听一下虚实的,又被皇帝虚虚实实的一番试探给弄得混身冷汗直冒。

长孙无忌暗叹一声,给李世民当仆射都没这么累的。

不过,以前自己只是右仆射,除了监督房玄龄外,就是给李世民办些私活,整日看着房玄龄跑前跑后的。倒是真没发现,左仆射的事情真他玛的多啊?

权力确实是大,可也累得自己腰酸背疼,有点坚持不住了。

长孙无忌看着大外甥拿起一个不知是杏还是什么做成的果晡放在嘴里悠闲的品味着,眼神四处乱瞟。看着四周的湖光山色,有时候看到年轻的漂亮的宫女走过,眼神明显更加聚焦了。

长孙无忌心里吐漕一声怪胎,暗暗思索起来。明明给皇帝奏折不下于太上皇,为什么这小子还是龙精虎猛,精力旺盛的样子,难道他没细看,都是在虚应其事?

那也不对啊?

有时候皇帝看到一些不明白的时方,还把相关部门的臣子叫去,直接询问,弄得上奏折的臣子们汗流浃背,心中忐忑。就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他们这些臣子,也不敢在折子上做手脚。

这一个半月下来,所有人都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奏折,皇上确实都看了,还看得很认真。

因为每次议事的时候,涉及到的相关事务,皇帝都能准备说清原委,有时候就连是谁上的也能记起来。皇帝如此精明,他们这些臣子自然也不敢怠慢。

李言刚刚看到一个长相标致,身材高佻的宫女走过,收回略有些留恋的目光,察觉到长孙无忌一脸的苦相,笑着说道:“舅舅这是什么话,外甥这是相信你,怎么会是害你呢?”

“不是舅舅不想帮你担,实在是不能啊!”

长孙无忌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你把整个尚书省都给了我,左右仆射让我一肩挑,在朝中已然十分扎眼了,不少臣子们都有闲言碎语,你母后也多次训斥。”

“说我权势过盛,早晚必为长孙家族惹下祸患。”

“若我再替你批阅折奏,那满朝的唾沫都能把我给淹了。说我大胆僭越,有不臣之心,你这不是害我吗?”

长孙无忌耐心的说道:“处理奏折本就是你这个皇帝的责任和权力,更是你统治天下治理地方的手段和方法。你现在是经验不足,出于维护天下安定的需要。”

“所以三省主官才会代为处理,你做最后的审阅。”

“就这也是经过皇太后同意的,一旦你的理政水平提起来,这些事情都要你来拿主意。我们只能是出个建议,听不听的,还要靠你乾纲独断,谁也不能替代。”

李言听到这里,尴尬的一笑,他又岂能不知,这是一条红线,臣子们谁也不敢践踏。就是长孙无忌不怕死,自己也不敢交出去,这是皇权,也是自己的生命。

这么说半是牢骚,也半有试探之意。

看到长孙无忌确实是发自内心,也有些不好意思。暗自感慨道,看来任何事情都是过尤不及,长孙无忌虽然贪恋权势,可只要是他并不是真的想谋反。

有些底线就不会越过,比如替皇帝批阅奏折和发号施令。

这段时间这个老舅也确实幸苦,还要时不时面对自己的试探,真真儿的挺不容易的。

历史上长孙无忌虽被以谋反罪处置了,只要稍稍懂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朝中的官员,分三个层次,三品以上是重臣,六品以上是中坚力量,余下的都属于基层。

这里有个几千年来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不管是权力斗争还是各种需要,处理基层人员就是贪钱,处理中层的多半都是结党,而处理最重要的核心臣子们,基本上都是谋反。

好像不谋反,就没有理由处置他们似的?

李言想到这里,也有些明悟,这官场自古以来都是进来容易出去难。只是任何一个系统,想要保持健康和活力,就要吸纳新鲜的血液,代谢出旧的人员。

后世科技发达,据说一个人的身体细胞120到200天就会更新一次,每6到7年时间,整个人所有的细胞全部会换上一遍,人尚且如此,何况其它

古代没有离退休制度,一般都是干到身体支持不了的时候,才会致仕。

年老的官员们有几种方式退出官场,最重要的一批,升任更高的爵位,脱离实际岗位,不再负责具体政务。以半退的方式,离开这个让人留念的舞台。

次一等的,就是身体吃不消,主动上折辞去差使,告老还乡。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年富力强,精明强干的重臣,因为形势发展以权力争斗的方式,胜者王侯败者贼,被迫离场。

这种最惨,为了消除后患,免得对方心有不甘,东山再起。就会被安上一个罪外,彻底把对方打入深渊。

轻则剥夺职务,重则发配流放,乃至杀头抄家灭族等不一而足。

凡是在史上发生的谋反案,只要不是诛其九族并立即执行的,多半都是属于这最后这一类。试想在皇权时代,对于想谋反的人,皇帝恨之入骨,是不可能看着你活在世上的。

一秒也不行,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看到你驾鹤才能安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