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侯君集的敲打
“海棠,皇上回来也近两个月了,象儿和皇上相处的怎么样了?”
提起这事,海棠的神情也低落了不少:“爹爹,象儿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段时间皇上忙得脚不粘地,他和皇上除了在朝堂上相见外,也没有其它的相处时间。”
“而且,象儿好像对承乾有些害怕,每次去请安,都有些胆怯和畏缩。”
侯君集皱了皱眉,想到那天皇帝在自己面前展现的气势,那一闪而逝的杀机,连自己这个百战余生的悍将都有些胆寒,更何况从小懦弱胆小的外孙。
“这可不行,皇上是忙,可象儿身为人子,也得尽孝,这是他的本份,无论如何,每天必须要去承庆殿请安。”
侯君集苦口婆心的劝道:“皇上多年在外,与象儿并没有从小培养的感情,自是比寻常父子生疏了些。可他们终究是血缘父子,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皇上怎么会不想念自己的儿子?”
“只是现在皇上地位还不稳固,注意力才不会放到这些儿女私情上。”
“象儿身为人子,自当日日侍奉,天长日久的相处之下,父子情谊自然会浓厚起来。若是象儿就这样躲着皇上,必然导致父子关系出现问题,要知道,皇上可不只有象儿这一个孩子啊!”
“他躲着皇上,别人可不会,一旦有人邀了圣宠,象儿危矣!”
海棠一听,有些慌了神,焦急的问道:“爹爹,那该怎么办,你知道的,象儿是个老实孩子,不是那种能讨人喜欢的性子?”
“这些正是你这个母后要考虑的,你好好想想,当初的长孙皇后是怎么处理这种事情的,皇上做太子的时候,又是怎么亲近太上皇的?”
侯君集有些恨铁不成钢:“你平时别老待在宫里想东想西的,没事就去大明宫,伺侯好太后娘娘。你没看安康和晋阳天天粘在大明宫,就连晋阳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皇上的妹妹,和皇上的关系都好了不少。”
“你是皇后,伺侯陪伴正是你做儿媳的义务,借着请教管理后宫的经验,把她老人家哄高兴了。”
“万一有什么事情,她自然会为你做主的,这比你自己出面要强多了。”
“另外,让象儿每日去承庆殿,不要早上去,皇上每日上午不是朝会,就是接见臣子,他去了只会碍手碍脚。”
“听说皇上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让他晚上去,帮皇上整理奏折,端茶递水,准备夜宵之类的,皇上必然不会介意。夜深人静下,和皇上处的时间长了,皇上必然会多加关心爱护。”
“甚至会培养象儿的理政才能,慢慢的,父子之间的亲情就积累起来了。”
海棠听着侯君集的教导,顿时眼前亮了起来:“爹爹,还是你有办法,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若是这样的话,要不了多久,他们父子的感情就会亲近起来。”
忽然间想到一事,海棠有些八卦的小声说道:“爹,我听宫里有些人说,高阳的死,是皇上”
话还没说完,侯君集腾的一声从床上坐起,驳然大怒,双眼似欲喷火的怒斥:“混帐,是谁在后后嚼舌根子,诋毁皇上,离间天家亲情?”
“爹爹,你.”
海棠吓的一个哆嗦,混然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侯君集气的胸膛剧烈起伏:“我说皇上回来也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很少去你哪里,你还有脸来问?海棠啊,爹爹平时教你的东西,你都学到哪里去了?”
见女儿犹自不明所以,侯君集压着火道:“你是皇后,这些后宫的闲言碎语,尤其是不利于皇帝的,你就要出面制止,关键时候可仗杀几个多嘴的奴婢来杀鸡敬侯。”
“说不定就是杨妃韦妃那些人故意散布,以此打击皇上的威信,为他们的儿子创造机会,你怎么一点儿政治敏感度都没有?”
“你是皇后,和皇上一体同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怎么能容忍后宫流传这种不利于皇上的言论。”
“若是长孙皇后在,恐怕早就处理了。而你呢,非但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竟然自己还在这里猜测。你要记住自己的身份,你是统管后宫、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
“不是说东道西的寻常妇人,你若管不了后宫,只能让皇上失望。”
见海棠在自己的威势下,有些吓的混身哆嗦,脸色发白,侯君集没有丝毫心软,反而冷声道:“若高阳的事,和皇上无关,你不能让他们败坏皇帝的名誉;若此事真是皇上授意,那更不敢让人说了。”
“我看,你是要好好反省一下了,学学怎么做一个皇后了?”
侯君集虽心疼女儿,却也不得不硬下心肠。
他知道,女儿当上皇后,外孙做了储君,不是结束,反而是更加严峻斗争的开始。后宫的腥风血雨,可一点儿也不比朝堂上要弱,若是女儿不能迅速成长起来。
早晚会坐不稳后位,被人拱下来的,自己护得了一时却护不了一切,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一阵狂风骤雨的敲打,海棠陷入了深深的愣怔当中。是啊,自己这是还没有转变身份,还以为自己是那个佬佬不疼舅舅不爱,躲在东宫的小寡妇,随便聊东家长西家短的都没关系。
自己现在的所做所为,像一个皇后吗?
丈夫正在为稳固皇位日夜操劳着,儿子的储君地位,也不是那么牢靠的,自己怎么能天天想这些儿女情长的事情。忽略了后宫,被别人钻了空子。
海棠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最后脸色一冷,咬牙道:“爹爹,你放心,女儿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嗯。”
侯君集看着女儿一脸强撑坚毅的神情,语气也缓和下来:“不过,你也不要太担心,咱们这位皇上,可不是那种软弱天子,他是能擎得起天的硬汉子。”
“你只要管好后宫,督促好象儿就行了。”
“其他的,还有爹在呢!无论如何,爹这把老骨头,还能撑上几年,一时半刻的,倒不了。”
海棠刹时间泪眼朦胧,看着侯君集斑白的头发,满脸沟壑的皱纹,仿佛看到了那个从小如山般为自己摭风挡雨的肩膀,用力的点了点头:“女儿相信爹爹.”
散朝后,李言回到御书房,换下正式的龙袍,穿上轻便袍服。在两名宫女的伺侯下,吃了些糕点,垫了垫肚子,就开始处理奏折。
岑文本来到御书房时,李言正在忙碌。
看到岑文本进来,李言快速的处理了几件急务,将刚刚批复的一件奏折丢给一边守侯的新任中书舍人李义府,吩咐道:“云中的粮响告急,朕已经批了,你们直接拿去户部,催促他们在秋汛前把军粮运到。”
“若是耽误了,朕唯你们是问”
“是,臣必不会耽误。”李义府恭敬的应诺一声,又对刚刚进来的顶头上司拱了拱手,急忙办差去了。
李义府今年三十一岁,李言之前特意查了一下,此人之前在门下省任典仪,后来又升任御史台的监察御史。李言觉得这么一个潜力无限的阴人,留在御史台这种地方不太好。
就直接提拔到中书省任舍人,正好顶替之前许尽忠的位置。
两人虽然品性不行,可能力却是勿庸置疑的,两大能人在历史上都是做到了宰相的位置,独当一面绝对没有任何问题。李言亲自提拔,培养一番塞进了两大部门。
一个进了门下省,一个补入中书省,以后就是自己的有力臂膀。
这样的人物,无论是做事,还是顶雷,都是扛扛的,牺牲起来也不心疼。
见岑文本走了进来,李言挥了挥衣袖,王德连忙指引宫女和太监们都退了出去,自己守在门口。
“臣参见皇上”岑文本看到这幅阵势,皇上摒退了他人,明显是要专门和自己谈一些事情,想到之前朝堂上的一幕,岑文本有些忧心的行了礼。
李言大刺刺的坐在案后,摆了摆手,指着中间的锦墩:“先生请坐。”
“臣不敢!”
岑文本连忙拱了拱手,心里更是一突,有些慌了起来。皇上不称职务而称先生,看来此次为私不为公,不过他知道李言的脾气,客气了一句,忐忑的坐了下来。
同时,深深了吸了口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其实,朕一直很是欣赏先生的才能。”
李言学着李世民,放松的靠在榻上,摸了摸自己理得很顺的胡须,笑着说道:“父皇曾经说过,先生做事很守规矩,是有大格局的人,无论立场如何,都能维护大局,一丝不苟的把朝庭的事情做好。”
“这一点儿,朕也是深以为然的。”
提到李世民,岑文本连忙起身以示尊重,惶恐的说道:“太上皇的褒奖,臣愧不敢当,若是没有太上皇海纳百川的胸襟和魄力,臣这微末小史如何能登上大雅之堂,为大唐做些事情。”
“还有皇上的不吝简拔,臣更是激动的无以复加,我朝两位圣主的看重,让臣发自内心的感激涕零,敢不粹身碎骨以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