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世族的态度下
“狭隘,名山,若是你仅仅只有这样的眼光和胸襟,那未来的成就必然有限。”
韦德政眼神一撇,不悦的训斥了一句,随后说道:“世族之所以强大,不是哪一家的力量超过了皇权,实际上,现在世族的任何一家,都无法和皇帝对抗。”
“只有联合在一起,才能左右皇权。”
“每家世族在西域都有封国,若是朝庭失去控制,世族们必然为了争地盘而自相倾轧。”
“东周列国诸侯争霸的局面,殷鉴不远。”
“世族们以前就担心李世民是打得这个主意,用西域做为诱饵,牺牲一个西域,来对付我们。大家这才约定,重心还是放在中原,可现在看来,朝庭并没有放弃西域的打算。”
“甚至还在通过各种手段,将西域纳入大唐。”
“这统一发行货币,确实有利于加强朝庭对西域的管理和控制,包括之前的统一语言、统一文字、统一风俗等行为,都是在切切实实的把我中原的影响力向外推。”
“名山,你要记住,这是整个民族的大义,我世族也是炎黄子孙。任何有利于民族扩张,为整个民族拓展生存空间的事情,都不仅仅是皇帝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责任和义务。”
韦名山心神一震,连忙起身,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礼:“是,叔父,孩儿记住了。”
“嗯,眼光要长远,格局要大。”
韦德政这才满意的点点头:“世族和皇权之争,是争的主导权,在对待外部敌人上,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不要只看到竞争和倾轧的一面,更要看到合作和共存的一面。”
“叔父说的对,这道理侄儿也明白。”
韦名山神情忧虑的说道:“侄儿只是担心,西域封国,早晚会重现东周末年的局面,自相残杀起来。”
韦德政看着忧心忡忡的侄子,摇头笑着说道:“其实你担心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只是这西域封国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李世民也确实有算计我们世族的心思。”
“在不影响即有利益的同时,凭空落下一个可以明正言顺建国养军的地盘,谁会舍得不要?你若是不要,到时候连争天下的资格都没有,就提前出局了。”
“当然了,西域一百多个封国,几乎各大世族和功臣勋戚都有,早晚会酿成大祸。可周朝开国时七十多个诸侯国,到最后秦始皇一统七国,足足用了八百年。”
“大唐的诸侯又得多少年呢?”
“这不是我们操心的事情,就算这是一颗包裹着蜜的黄莲,我们也得吃下去。”
见韦名山也是哑口无言,陷入了沉默中,韦德政又把话题拉了回来:“发行宝钞这件事占了大义,所以我才会支持,我想,其他世族们也会支持的。”
“你说的钱庄生意受损的事情,只是小节。”
“单以生意来论,现在大唐的钱庄何其之多,就算多上朝庭一家,也不算什么。何况,大唐宝钞是大唐盛世的象征,决不仅仅只是一个钱庄那么简单。”
“至于你担忧的,皇帝此举有针对世族之意,或许也有吧?可我们世族又何偿不是一直在针对皇权,大家有来有往,也不算什么,都是正常的内部争斗。”
说到这里,韦德政脸色沉重的说道:“长孙无忌有一点儿提醒并没有错,突厥汗国在北方草原虎视眈眈,确实足以威胁到大唐的安定。”
“现在的大唐,从表面上看起来,比之前更大了。实际上,大而不强,反而因为四处扩张,中原的力量被极大的分散到了各地,有点像秦朝统一七国之后的样子。”
“边疆布重兵,而中原腹地空虚,这是很危险的。”
“朝庭开支连年增加,已经有些入不傅出了,这也是李世民急着对我们下手的一个原因。若是这个问题不解决,新皇帝早晚还是会盯上我们的,就算我们把他也干掉。”
“再换上一个,只要做到那个位置上,一样会如此。难道,我们就这样一直杀下去吗?”
“就算我们可以无所顾忌的倾轧,那北方草原的突厥,能一直这么看着吗?一旦突厥大军南下,南北朝的局面又将重演,这不仅仅是皇帝的事情,也是关乎我们生死存亡的根本利益。”
韦德政的一席话,说的韦名山眉头直皱,心里压力也是极大,这个局面实在是太复杂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事情,自古并不少见,他是亲自和右贤王打过交道的,知道对方是个狡猾奸诈,贪得无厌之徒。若真的中原出现内乱,他是绝对要挥兵南下的。现在,草原上还流传着右贤王是李建成庶长子的传言,右贤王也并没有出面辟谣。
焉知,这不是他在为以后杀入中原混淆视听打基础。
草原上一言九鼎的王者,未必能适应中原复杂的权力博弈。可他们南下造成的杀伐和生灵涂碳,却需要中原人自己去承受,大不了人家再撤回草原。
可他们世族怎么办,白白承受这些损失吗?
据韦名山的了解,若是按右贤王一惯的做去,他带兵南下,也不会想着占据江山,多半是打到关内,重兵肆掠之下,勒索海量财富,然后扬长而去。
这些钱谁来出,还不是他们世族?
就算这些损失最后落到百姓身上,谁不知道,现在大唐一半的百姓,都是世族们的佃户,实际上还是得他们出。
韦名山暗暗自责,叔父说的对,这天下还远没有到只有皇族和世族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都得考虑北方那头凶残的恶狼。
“叔父说新皇帝此举也有对付我们世家的意思,叔父是看出来什么了吗?”韦名山虚心请教道。
韦德政端起茶杯喝了两口,思索一阵,这才解释道:“长孙无忌说过,皇帝要成立的财政寺,一共有两大功能,一是发行管理大唐宝钞,一是把东宫的生意收归朝庭。”
“这样,朝庭以后有了大唐产业,这两项都能增加朝庭的实力。”
“此消彼涨,朝庭的力量加强,就意味着世族要想压制皇权,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说到这里,韦德政也不自觉的露出一丝赞赏之色:“这也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新皇帝不简单啊!手腕虽不像杨广和李世民那么强硬,却绵里藏针,软中有硬,后劲无穷。”
韦名山心中一紧,忧虑的问道:“叔父,即然此举威胁到世族,您又说无法阻挡,那我们该怎么办,就这么坐以待毙吗?”
“呵呵,其实办法还是有很多的。”
韦德政眼中精光四射:“第一,李世民已经给我们想好退路了,就是从今以后,大力发展封国,我们韦氏在西域有很大一片土地。在那里,可以建立我们韦氏的国度。”
“我们可以调派人力物力,建立一个小朝庭,有自己的官员系统,明正言顺的培养军队。这些都会成为韦氏的底气,还是合法的行为,为什么我们要放弃呢?”
“从现在开始,你就把重心放在封国,全力发展封国的实力,并把韦氏在中原的财力物力往封国调,这是最上策。”
见韦名山还想再争辨,韦德政脸色十分严肃,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之前大家压着不去西域,一方面是给朝庭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麻痹其他功臣和勋戚。”
“实际上有远见的家族都在偷偷运输物资,拼命发展,为接下来吞并其他势力争取时间。”
“我们若是不动,等到其他几家在西域的势力增强了,我们韦氏就是待宰的羔羊。”
韦名山心中一凛,脸色不由的大变,想到那种可怕的结果,赶紧点了点头,下定决心,要加快对西域封国的建设。
韦德政见侄儿听进去了,又说道:“第二,留在中原的势力向皇权靠拢,释放善意。韦挺的孙女已经和皇帝联姻,这样我们和皇帝的关系就更紧密了。”
“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就算皇帝对世族下手,我们也不会是首当其冲,见机不妙,可以及时调头。”
“最好的当然是中原实力不受损,而西域又能增加出一个强力的外援;退一万步讲,万一世族在和皇权的争斗中败北,那我们还有西域可以退守,不至于家族彻底落败。”
说到这里,韦德政一脸钦佩的说道:“其实,我还挺佩服李世民的,他把我们封到西域,应该并不是想要害我们,而是真的希望我们在西域站住脚。”
“把这个自古以来都没有吞下来的地方,彻底消化下来,成为中原的一份子。”
“西域离中原太原了,只有封国才能镇得住。以前西域就有三十六个上规模的国度,小势力无数。与其让那些异族在此立国,不如便宜我们,再怎么说,我们也是中原的一枝。”
“从这一点儿上看,李世民不愧是天可汗,胸襟格局大得很哪!”
“此策不亚于汉时的推恩令,甚至其立意还要更高,好处更大。即针对了世族,又兼顾了民族大义,千百年未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