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房玄龄的失误上
高阳公主频繁去往会昌寺,和辨机和尚来往过密的事情,房玄龄其实早有察觉。毕竟,高阳是公主,房氏所有人都像供菩萨一样供着,小心翼翼的侍侯着,稍有风吹草动便能第一时间知道。
只是,房玄龄没想到,高阳身为公主。
竟如此不顾廉耻,不顾皇家体面,以金枝玉叶的高贵身份,委身一介僧侣。
房玄龄对此即屈辱又无可奈何,即不敢训斥,也不敢让皇帝知道,只是严令阖府老少不要乱传。多少次严厉的教训儿子,要求次子房遗爱劝说公主悬崖勒马。
可房遗爱在公主眼里,和一个侍侯的太监也差不多,没有半点儿地位。
房玄龄此时已是无比后悔,不该和皇家联姻,弄得现在进退两难,任他再智计百出,也解决不了这种事情。
皇家的公主,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李世民曾经透露出想和尉迟恭联姻,嫁个女儿到鄂国公府。
谁知尉迟恭吓得当场磕头陪罪,以皇帝疑他为由,要自尽当场,弄得李世民哭笑不得,这才做罢。这也从侧面说明,皇家公主,一般人家是消受不起的。
前几日在朝堂中,高阳公主的丑事一经爆出,房玄龄是又惊又惭,差点儿被气的当场辞世。
回到府中后,更是紧闭大门,无颜面对世人,连他都不知道,以后房府该怎么在长安城中立足。要知道这种事情一经传出,仅次于他房公戴了绿帽子。
谁知才紧紧过了两三天,整个局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高阳偷人的臭名声彻底被扭转过来,连带着房府的耻辱也被洗刷干净,房玄龄也跟着重新抬头做人。原本房玄龄十分为难,都准备把高阳接回来,偷偷埋了算了。
即然现在形势逆反,高阳再怎么说也是皇家公主,该有的规格还是要的,举办的仪式,比他房玄龄死了还要隆重。
房玄龄智慧过人,早已猜到高阳之死的真相。
相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房府的靠山没了,肯定是一大损失。可房玄龄却是激动的直接从病榻上跃了起来,这个祸害没了,自己在房家一言九鼎的地位又回来了。
房府可以马上整顿,重新回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样子了。
是以,房玄龄是打心眼儿里感激面前的皇上,若说太上皇造就了鼎盛的房府,眼前的皇上就是把房府延续下去的希望,惩恶,有时候更甚于扬善。
两人随口的几句话,就让双方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思,李言也是松了一口气。
李言看着面色沉重,实则没有半点儿悲伤情绪的房玄龄,忽然起了恶趣味,试探的说道:“不管怎么样,高阳之事,都因为朕没保护到位。这样,朕再赐你房家一个公主,做为补偿”
“噗通”一声
话还没说完,房玄龄脸色大变,吓得面如土色,磕头如捣蒜:“皇上,不可啊,皇家公主可是金枝玉叶。寻常人家,能请得一位,已然是祖上积德。”
“岂能两位公主共赐一门,我房府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皇家如此恩泽。若皇上坚持,老臣宁死”
“唉,房相这是何故?”
李言一看,随后叹息的摇了摇头,皇家公主的名声本就不好,高阳之事更让公主这个称谓臭大街了,哪怕经过自己强行洗白,朝中诸臣还是知道真相的。
“即然如此,那就做罢!”
李言搀扶起颤颤巍巍的房玄龄,直接问道:“房相,你家遗直现在官居何职?”
房玄龄一愣,皇上这是觉得处理自家一个儿媳妇,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要另做补偿了吗?
不过,公主可是自己次子房遗爱的夫人。
皇上问话里的遗直,却是自家长子,是皇上刚刚回京,不清楚情况,弄混淆了自己两位儿子的名字?
还是自己听错了?
房玄龄一时有些蒙圈,于是拱手回道:“禀皇上,臣长子房遗直,现任太常寺丞,官居从五品。次子房遗爱,因公主之故,得太上皇封附马都尉,检校右卫中郎将之职。”
谨慎起见,房玄龄把长子次子都介绍了一遍,并在话里着重提醒了次子才是驸马。
李言十分疑惑的看了房玄龄一眼,他自然清楚房玄龄的意思,只是他有很多事情想不明白。按理说房玄龄是个绝对的智者,在治家方面也十分严谨,却把家里弄得乱七八遭。
前面他刚离世,后面房府就败了。
根本原因还是在房玄龄身上,甚至可以说,房家的衰败,在房玄龄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
别的情况李言不了解,在李言看来,其在对儿子的安排上,明显有着极大的缺陷。家族规模大了,人事即政治,和官场上也差不多。
讲究的是强干弱枝,深根固本,以中枢御四方,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放在房府,三个孩子中,长子继承爵位,毫无疑问,就是下一代的中枢。
房玄龄应该不计代价的增加长子房遗直的权力和地位,顺便消弱和控制其他两子的实力,然后让长子统御其他两子,这样的权力结构即安全又牢固,可保房家延绵长久。
那些传承悠久的世族,以及皇家传承,皆是如此。
反过来,长弱幼强,枝强干弱,必然导致祸端。
房玄龄却为次子求娶了公主,公主有皇权在背后支持,瞬间就把二房的实力提到了足以碾压正房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二房谋求取代大房,继承家业是可以想见的。
房玄龄能做的,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就是废黜长子继承爵位和家业,转而支持二房,把大房打成普通的一枝。
而房玄龄却没有这么做,依然固执的把爵位和家业传给了长子,留下了更加强大的次子。二房实力远超过大房,引发剧烈的动荡,直致闹得太过离谱。
卷入朝争中,被皇权给抹掉了。
李言揉了揉眉心,他不明白,房玄龄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代贤相,不但扶持李世民登上了帝位,还佐其开创一代贞观盛世,在设置家族权利结构上,却如此的糊涂。
看来,能治国者,未必善治家啊!
看着眼前替大唐操劳了一辈子,须发皆白,老态隆钟的房玄龄,李言轻叹了口气,决定帮一帮这位老臣。
“房相,朕看你家遗直以前也是上过战场,在定襄前线立过功的,在这种祭祀礼乐的部门,实在是有些屈才了。朕特旨加恩,提拔为从四品的卫尉寺少卿。”
“再历练几年,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李言来之前特意了解过详情才知道,房玄龄在贞观四年之前,确实让自己的长子去往边疆磨砺,说是锤练,实则是为了躲开朝中诸子争嫡的站队风波,刻意避嫌的。
程咬金的长子程怀默也是走的这个路子,这些功勋阶层,为了家族的长盛不衰,一般都定为长子继承家业,并不参和朝中的各种争斗,主要路子是求稳。
宁求无功,不可有过,延续家族长存。
凡事有利即有弊,过于求稳就会导致没有发展,程咬金还好,本身在军中,可以把长子带在身边培养,现在也是大唐的中层将领。能力虽然比不上程咬金,却也是四平八稳,足以胜任其职。
而房遗直在军中混了些功劳后,房玄龄怕他在战场上出事,将其调回了京中,放在一些混吃等死的位置上,慢慢熬资历。
李言对此很是不以为然,太常寺是什么地方,主管国家祭祀礼乐,属于那种不冒一点风险,十分稳妥,却也不会有半点机遇,受不到半点儿锻炼的地方。
李言实在是看不懂,房玄龄对自己长子的培养,究竟是个什么路子?
若是一般人,李言直接就将其调入十六卫军中为将,或者是六部为官,想到房玄龄求稳的态度,这才调入卫尉寺这样的禁卫官武库仪仗帐幕的地方。
相对于直接在军中,这个部门算是管理后勤,过渡一下,适应了,就可以调入一线部门重用。
“老臣代长子遗直,谢陛下隆恩。”
从五品升到从四品,可谓连升三级,房玄龄连忙跪下谢恩,或许是以前房玄龄大权在握,有些忌讳,怕别人说自己以公谋私;现在房玄龄退下了,自然也没有顾忌了。
很是爽快的接受了皇帝的恩典。
随后起身,又脸色复杂,犹豫良久才说道:“皇上对臣长子如此看重,臣感激莫名。只是,臣次子遗爱,痛失公主,这”
次子损失了老婆,却把好处弥补给了长子。
房玄龄觉得皇帝明显是在挑拨房家的内部矛盾,这让自己怎么和次子交待啊?
李言顿时抽了抽角头,额上青筋不自然的跳了两下,有些不满,这老家伙,就算是自污,也用不着这么贪心吧?
若是你真想让自己关照你的次子,就不该那么痛快的接受了长子的升官。
现在长子有了着落,又想为次子谋划,把朝庭官职当什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