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025章 朝堂争锋(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5章 朝堂争锋六

等来等去,等到夜半三更李言也没上门,长孙无忌也有些生气,于是也就没有和李言提前沟通。

只是,现在看看,恐怕有些误会。

长孙无忌心中有些后悔,他忽然想到,这个外甥在外流浪十六年。在最关键的时期,没有受到教导妹夫的孝导,更没有生活在权力核心,恐怕已经没有了对政治的这份敏感性。

或许不是故意不去,而是压根没想到有这种需要。

自己应该亲自上门,若者派个人去点拨一下的,这倒好,把好好的一盘棋,在开局就给弄差了。

外甥隐隐有和自己对上的意图,这可非常不妙。

自己和外甥是一伙的,是友非敌,真正的对手,不是自己啊.

此时,看到房玄龄看过来,眉梢一挑,眼中带着莫名的深意。长孙无忌一怔,明白了房玄龄的意思,就是让自己再带头冲一下,自己人怎么也比外人强,多少谈个好价钱啊!

可长孙无忌心里也有顾忌,刚刚君臣两人就有暗暗针锋的意思,若是自己继续攻击,那外甥会不会领会错自己的意图。而且,若是这样,打压皇帝的罪名就落到了自己身上。

若是提前商量好了,让外甥知道,就算自己不出手,那些文武百官和世族群体也不会罢手。

自己这个做舅舅的出手,自己人打自己人,反而还而控制局面,让皇帝保留体面软着陆。若是等到那些人出手,就有些撕破脸了,而且后果可能就会失控。

皇权、相权、还有世家,这三方之间相互博弈,相互制衡,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不是一个初生牛犊能控制的。

长孙无忌正进退两难之际,忽然间,一道声音,划破了刚刚平息下来的朝堂。

“皇上,臣有本启奏.”

长孙无忌心中一紧,豁然回头,目光如电般穿过重重人影,落到了说话的臣子身上。随后,脸色一僵,一颗心如踩空般,落到了深不见底的悬崖之中。

臣子们回头一看,只见左边的文臣班列中,一名绯袍官员,面无表情的走了出来,站到御道中央,举着笏板。

诸臣一看这人,顿时一肃,整个场面都安静了。

就连坐在龙椅上的李言也忽然发现了,朝堂形势和刚刚比起来,豁然一变,十分静谧。就好像发生了某种意料之外的事情,场景变得诡异了起来。

李言皱了皱眉,他久居上位,在大清时,争斗了十多年,才登基为帝;在无间道,也是从底层一点点升起来的;在突厥,那是靠强横的武力,战功赫赫。

每一次上位,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虽然也有人不服,可也算根基扎实。

这次却是空降的皇帝,仅靠着嫡长子的大义名份,缺失了最重要的斗争环节。

恐怕现在不少人都反应过了来,也会猜测到,自己失踪这么多年,有可能就是为了避免处在太子这个史上最难的位置上,才借着出使,躲开了重重围堵和长达十多年的诸龙夺嫡。

这种玩法前所未见,一时间没法衡量其利弊。

李言却知道,这靠出奇制胜的好处自然是,在关键时刻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李世民又在和世家的争斗中被暗算,自己骤然出现,诸王相争之下,被自己摘了一个大大的桃子。

可坏处也不是没有,就是没有长期在权力核心博弈,自己的手腕、能力、以及麾下积累的拥趸羽翼严重不足,还有那种只能靠日积月累凝聚出来的势极为欠缺。

在别人眼中,自己是在偷鸡,胜之不武的。

偏偏李言又为了长远的考虑,没有暴露出右贤王的身份。以至于自己这个皇位,在所有人眼中,那是虚得不能再虚了,不但臣子们,就连李恪、李泰、李佑、李治这些人,也是心中不服。

李言自己也知道,以这样的方式和形式获得的皇位,恐怕不会那么顺利。自己登基,几乎没有人反对,所有臣子们都是赞同的。可这份赞同,却不一定完全是为了自己。

现在自己从李世民手中接过了最大的一份蛋糕,那别人自然会要求分得一杯羮。

人生没有捷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以前缺失的,以后还要一点点儿的补上;不该自己得到的,也会一点儿点儿的失去。

只是,他不知道利益重新分配,会给自己造成多大的损失,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弥合。若是有时间的话,李言自然也会采取一些动作,比如通过战争来积累威望。

可这些都需要时间,而别人会给自己吗?

此时出场的,正是礼部侍郎崔鸿志,博陵崔氏在朝中的核心代表人物之一,李言一眼就认出了。经过系统的改造,李言头脑十分聪慧,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把朝中五品以上官员的履历都记在心中,他们的相貌、出身、现在的职位,也都了如指掌。

若是在朝堂议事的时候,连下面的官员都不认识,那自己这个皇帝,就更会被人小瞧。

这里是太极殿,整个大唐帝国的核心殿堂。

能站在这里的朝中重臣,都是从低层摸爬滚打了多年,打败了无数对手,才站到这里的。漫漫的时光中,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认识每一个官员,就是一天一个,这满太极殿的臣子们,也都认全了。

甚至每个官员的出身背景、入仕方式、升迁路途、在朝中属于哪个派系的那种角色,谁和谁有恩,谁又和谁有怨,大多数臣子都如数家珍,了然如胸。

若说谁在这方面的积累最浅,那就是刚刚回到长安半个月的李言了。

别人虽然在心中能理解,可做为一个皇帝,却不认识下面的官员,依然会让人失望。

照理说,众臣都知道李言的实际情况,除了那些三省六部的头部重臣外,其他官员奏事,都应该先自报官职名字,比如此时的崔鸿志,应该说:‘臣礼部左侍郎崔鸿志,有事启奏.’

可此人直接站出来,没有自报姓名,明显是欺负李言对臣子们不熟,给新皇帝下马威来着。

李言是新人,却不是第一天从政,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对方来者不善。

见李言发愣,房玄龄还以为李言不认识此人,正准备借着询问的机会,把此人的官职姓名点出来,以作参考的时候,李言说话了!

“崔侍郎有何事,尽管奏来?”

群臣诧异,刚刚没有人上去提醒,而崔鸿志只是一个正四品的户部侍郎,平时一向低调。他贸然站出来奏事,很多精明的人也能明白他的险恶用心。

没想到,这新皇帝竟然能一眼认出,这让不少臣子,都高看了李言一眼。

崔鸿志一计不成,眉头微皱,并不气馁,从容道:“启奏皇上,三个月前,左仆射上奏关于百姓家均分财产的奏疏,臣以为十分不妥,请皇上废除。”

‘轰’的一下,整个朝堂都因为崔鸿志的上奏而轰动了。

就连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是心中一颤,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早知道世家在长孙无忌退缩后,肯定会亲自冲上一波,可没想到,上来就是废黜‘推恩令’!

满朝文武几乎无人不知,这个政策就是针对世家大族去的,一般小门小户的财产分配,谁也不会关心。

而此时的世族,经过了几百年数个朝代的发展,到了如今的大唐,已经是堪比实权王侯的存在,势力遍布朝堂和军中,他们联起手来,甚至轻易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天可汗。

在李世民倒下后,世族真正的力量,也再次刷新了世人们的认知。

不少人都知道,在李世民倒下后,这则关于分配财产的律令,已然形同虚设。

可此时,世族连这个空架子也不想存在了。

这可是李世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为后世之君争取到了一丝对付世家的法律依据。可现在,李世民身体未凉,世家携大胜之余威,就要把这丝皇家体面给剥的干干净净。

众臣知道,即然崔鸿志上奏,那就不会只有崔氏一家。

果然,话音一落,紧接着史部右侍郎卢承庆、兵部左侍郎李德卿、户部左侍郎裴孝岷、刑部右侍郎王仲伯、工部左侍郎郑延祖,全都站了出来:“请皇上允准!”。

随后,三省六部、大理寺、御史台、翰林院的一些中级官员,纷纷站出来附合崔鸿志的意见。

‘呼’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萧禹、岑文本、刘泊、侯君集等臣,都是脸色疆硬,表情难看。

这幅场景让他们想到了半个月前,同样在太极殿的那次近乎于逼宫之举,那次是侯君集带头,朝堂中九成以上的文武官员和宗室亲王都参和了进去。

这次规模当然不比上次,只有十分之一的臣子站了出来,且没有武将和宗室参与。

可其严重性,却并不输于上次。

房玄龄知道,这些占据朝堂中层的世家子弟们,绝不可以其官职高低来判断,他们每个人背后都站着一个强大的世家,影响力非比导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