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018章 李言的决定(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18章 李言的决定上

也就是说,十六卫十万大军中,由李世民任命的将领只有几十个。而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中低层军职,就有几千人。

如此算来,到底是谁说话管用,还用说吗?

虽然熬了一夜,但李言的精神却格外的亢奋,眼中精光不断闪烁。他觉得经过抽丝拨茧的探查,已经越来越了解这个时代,越来越接触到这个时代核心的东西了。

高明啊,果然高明!

军方重将,每一个都在皇帝和群臣的眼皮子底下。

每一个人的任命,都需要反复权衡,朝中诸臣来回的博弈,最终才能艰难诞生下来。

而低级职务则能很容易搞定,只需要打个招呼即可。

是以世族果断放弃了对数量稀少的高级将领的争夺,反而沉下去,把数以千万计的中低层官员把持在手中。这样即不容易引发皇权的抗拒,又能满足广大的世家族群的需求。

长此以往下来,这个数量全部被世家掌控,那整个大唐军队自然会落到世家手中。

等到下面全是世家的人,那上面的所谓大将军,是谁还重要吗?

随便你皇帝怎么换,不管大将军是谁的人,都改变不了整个军队的倾向,世家大族就是这样,掌控了整个大唐的军权。

李言察觉到这一点儿的时候,也有些懊恼。

难怪,自己以前会觉得李世民手中的权势很重,那些秦王府出来的旧将和玄武门功臣数量也不少,像秦叔宝、尉迟恭、段志玄、侯君集等十六卫大将军,也由李世民一言而决。

即然这些大将军们都是李世民任命,那军权自然在李世民手中。

现在看来,还是自己太过愚昧了,隋唐的实际情况和其他朝代不同,掌握了这些顶级大将军们的任命,并不意味着,军权就在皇帝手中,真是失策啊?

李言再回想到以前的一些怪异的情景,比如这些将领们,动不动就在朝中当着李世民的面大打出手,上演全武行,一点儿也不将朝堂礼仪放在眼里。

本身已经手握重权了,为什么不像其他朝代的将军们一样小心翼翼,低调行事,免得引起皇帝的猜忌。

以前李言还觉得是李世民宽容大度,现在看来,宽容个鸟,猜忌个屁啊?

这些将领们,根本就不掌握实权,威胁不到皇帝,无论蹦的再高,跳的再欢实,也不会让皇帝忌惮。看来这些将领们也知道,真正威胁皇权的人,根本就不是他们。

世家用这样的办法,掌控了兵权。

等军权在手的时候,其它的官员、财富、土地、人口,不是自然而然的就来了吗!

着实厉害,釜底抽薪啊!

只要这些世族放弃化家为国,争那个独一无二的位置,自然能轻易达成一致,形成一个庞大的,就连皇帝也撼动不了的利益网,当董事已经是这些家族努力的上限后。

董事长,自然也失去了一言九鼎的权势。

在世家大族不齐心的时侯,就是李世民这个皇帝说话管用,但在涉及到世家的整体利益时,皇帝也得靠边儿站。

除非皇帝能把这些遍布军中的中层将校们都给解决了,可这怎么可能,一个两个还行,全部撤换,任谁都要造反了,除非把他们在一夜之间,全部干掉。

呃.

李言一怔,一下想到了杨广,他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现在再回过头看,杨广其实也走了一条自己的心路历程,先是对世家大族下手,比如桃李子的传言,一下就砍掉了很多世家,可结果却是另外的世家迅速补上。

这条路很快被证实是错误的,明显走不通。

随后又撤换了很多军中高级将领,可面对占有九成以上中低级军职的现状,无论你撤掉上面多少高级将领,对下面的基本盘都没有任何动摇,这才是世家的根基。

于是杨广无奈之下,这才发动高句丽之战,想让所有中低级将校都战死沙场,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世家在军中的影响力。

明显,杨广有些病急乱投医了,切掉毒瘤的同时,连脑袋也给切掉了,同归于烬。

想到这里,李言也是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最后杨广丢掉长安和洛阳,跑到江都去,其实就是一种绝望。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摆脱不掉犹如附骨之蛆般的世族。

最后索性放浪形骸,笑看这局棋周而复始的重新上演。

从三征高句丽,或者说从第一次之后,杨广就知道,自己的办法失败了;第二次,其实就是对世家大族的一种报复,我好不了你也别想好,大不了一起死。

第三次的时候,雷声大雨点小,杨广撤底摆烂了。

李言叹了口气,杨广确实大才,他看到了问题的根本,下手的方向也是对的。

只是,他的方法错了!

或者说,他不是穿越者,没有自己的得天独厚,无法像自己这样去解决问题。

李言心中一片欣喜.

果然,与其自己闭门造车,不如借鉴前路,前辈们早就把问题的核心给找出来了,自己只要在此基础上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自然很容易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李言此时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反而脸色一片凝重。重走杨广的旧途吗?

自己如今是皇帝了,横跨中原和草原两界的帝王,实力滔天,倒是有这个能耐。

发动一场突厥和大唐的战争也是轻而易举。

可无论自己多小心,也绕不开人数最多的最基层兵士。这些都是大唐百姓啊,他们是无辜的,抱着保家卫国的纯朴心态,加入唐军,为国戍边,抛头胪撒热血,不顾生命的抵御外族。

可仅仅因为皇权和世族的争权夺利,就要一批批的白白死在战场上吗?

若是他们知道,把他们送上战场的,正是他们舍命保护的皇帝,他们恐怕会心寒透顶。

何况,战事一起,牵连甚广,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不知又会有多少无辜的百姓跟着家破人亡?

唉.

李言无声的叹了口气,在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李言就知道,他没有别的选择。

杨坚和杨广,李渊和李世民,都是开国初期的圣明君主,也是从世家群体中走出来的人,对朝庭上层的权力结构和世家大族的运行策略了如指掌。

他们这些惊才绝艳的一时雄杰,都找不出来更妥善的办法。

自己一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没有受过系统培养,只粗浅的了解一些权力皮毛的人,能比他们更精明吗?

李言摇了摇头,与其再绞尽脑汁的去想双全法,不如想办法借鉴杨广的办法,加以改进,尽可能的做好各方面的善后。

皇权与世族之间,终有一战。

想到百年之后发生的安史之乱那才叫真的惨不忍堵,彻底把一个强盛的帝国给打的稀巴烂。

安史之乱史上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唐王朝总户口为891万户,总人口为5292万人。

而五年之后的唐肃宗干元三年,唐王朝治下的总户口锐减至193万户,不足1700万人,总人口损失3592万人。

触目惊心啊!

从极盛到极衰,区区五年,损失人口达整个大唐的三分之二,三千多万人丧命。

李言暗暗乍舌不已。

大唐现在才2200多万人,一个安史之变,几乎相当于大唐现在所有人的人口全部死光,还要再翻上半个倍数。

安史之乱之所以如此之惨,其原因是极为复杂的,可根本原因毫无疑问,就是世族之祸。李唐朝庭从来没有完全掌控过这个国家,乃至于诸项矛盾积累到不可调合后,发生的一场诸侯之战。

不知怎么了,想到这里,李言心里蓦然一松,心里的压力骤然消失了!

想到未来的三千多万生灵的损失,自己无论再怎么作,都不可能造成这样的破坏吧?

自己现在在做的,不是在制造灾难,而是在解决问题。

问题本身是存在的,而且并不是自己造成的,所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自己最多就是和杨广一样,欲医病于未已病。

等到安史之变和黄巢起义时,世家之祸再也捂不住面自然爆发,那牵涉到的人将会更多,造成的破坏会更大,后果会更惨烈。

自己怎么说,也是在拯救天下。

只片刻间,李言就做好了心理建设,为自己即将掀起的大乱找到了心安理得的理由,脸上也不再是沉重和愧疚,而是充满了普渡天下的慈悲和祥和。

随后,李言一脸愉悦的靠在榻上,心里暗道。

果然,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道义,找到了合理的逻辑推论后,心里舒坦多了。

再想到那些富可敌国,酒池肉林的世家大族,李言眼中闪过一道凌利的杀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