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02章 合格的老泰山

和以前总是绞尽脑汁的想去拉拢朝臣们不同,现在的侯君集颇有一种,今天的你们爱搭不理,明天让你们高攀不起的骄傲情绪充斥在心间,以至于下意识的在嘴色露出了一丝笑意。

甚至在心底深处有一种恶作剧的戏谑心态,侯君集很想知道以后太子殿下的真实身份展露在世人面前,那些朝臣们该是何等的沮丧和骂娘,然后再次回到东宫舔自己的臭脚,表情又会是何等的好看?

“呵呵呵”

不自觉的,这种从内心抒发出来愉悦情绪甚至影响到了侯君集,让他在空旷的大殿内笑出了声。

守在殿门口的太监和侍女们,都是一阵诧异。

这位太子妃的父亲每次来东宫都是心情沉重,一脸苦焖,只有在见到太子妃母子,才会强颜欢笑,给女儿鼓励。

怎么这次去了辽东一趟,竟然这么高兴,是因为马上要见到女儿和外孙了吗?

“参见太子妃,皇长孙殿下!”

一阵侍卫和奴婢的恭迎声,打破了侯君集的畅想,他连忙收敛自己的表情,站了起来。

只见殿门口出现一个气质婉约的女子,拉着一个五岁的男孩,缓缓走了进来。

侯君集看到女儿的那一刻,刚刚良好的心态荡然无存,心情也沉重了下来。一年未见,女儿更显清瘦了,穿着一身月白色的素裙,面容依然如似玉,可眉宇间蕴含的愁绪却浓的化不开。

原本在娘家时,女儿还略显丰腴。

自从嫁入东宫后,只开心了三个月,随后就陷入了思念之中,过着守寡的日子。后来更是被巨大的恐慌所萦绕,每次来女儿都是忧心忡忡,自己去了辽东一年,女儿更是清减不少。

脸颊上的骨感更明显,眼窝也有些深陷了。

“外公,你去哪里了?”

看到侯君集的身影响后,被海棠拉着的孩童眼前一亮,摆脱海掌的牵绊,迈着小短腿,飞身扑向侯君集的怀中,糯糯的声音响起:“怎么这么久也不来看象儿,伱是不是像他们一样,不喜欢象儿了?”

“象儿一定听话,外公你不要丢下象儿好不好?”

听着怀中孩童稚嫩的祈求,侯君集心里一痛,眼泪夺眶而出,紧紧的将外孙抱在怀里。心里感叹,生在帝王家有什么好的,太子有家不能回,女儿在东宫守着活寡。

眼前的外孙,更是连生下来就‘没有’了父亲。

侯君集第一次后悔当初为了攀龙附凤,将女儿嫁入了帝王家,还不如嫁个寻常百姓,一家人团团圆圆。

依仗自己国公的爵位,也能生活的幸福。

似乎感受到了外公的情绪激动,只有五岁的李象伸也小手将侯君集老脸上的泪水抹掉,一脸童真的说道:“外公,你别难过了,我听母妃说,外公在外面打了败仗,所以才不能回来看象儿。”

“外公,什么是败仗啊?”

当着女儿外孙的面,侯君集也不愿意暴露出脆弱的一面,凭的让女儿更担心了。

“象儿,败仗就好比象儿比写字,输给兕子小姑姑了。”

侯君集嘴里的兕子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小女儿,晋阳公主李明达,比李象还小一点儿。李言离长安后,长孙皇后常常把海棠和李象接到宫中居住。

李象和李明达都算是在绮云宫长大,两个小孩虽然差着辈份,却极是熟稔,感情胜似兄妹。

说完,侯君集中怀中掏出一个波浪鼓,轻轻一转,咚咚做响,瞬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李象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伸出胖呼呼的小手,要抓这个没见过的新奇玩具。

侯君集则是举得高高的,爷孙两人肆意的逗弄着,久违的欢声笑语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闹过一阵后,海棠让侍女把李象带出去玩儿,留下了父女俩人单独留在殿内。

“父亲一去辽东就是一年多,这次回京,能待一段时间了吧?”海棠期盼的看着眼前才四十多岁,鬓角就显现一片霜白的父亲,心里也是一阵愧疚。

父亲在前朝就是闻名天下的虎将,后来跟着武德皇帝起兵,更是早早的就功成名就,在玄武门之变后,一跃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军方重将,权威赫赫。

可为了自己,独自挑起东宫的大梁,呕心励血,心力憔悴,才到中年头发就白了。

这次在辽东若不是急于立功,也不会捅下这个搂子。

听说突厥在北方做大,攻下了安北大都督府,始做甬者就是在辽东城被父亲放走的右贤王。现在长孙大人未返,而皇上却将父亲招来回来,估计是要再次治罪的。

谁知侯君集闻言却并不沮丧,反而很是兴奋的将之前面圣的情况,挑选可以说的对女儿介绍了一遍,兴致颇高的说道:“皇上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委以重任,你就不用担心了!”

“这么说,父汗马上要出使草原,去见那右贤王了?”

海棠一听,没有轻松,反而焦急的站了起来:“听说那右贤王凶残噬血、杀人如麻,父亲在辽东城就差点杀死了这人。若是这次送上门去,那右贤王岂能不报复父亲?”

“不如我待会就带象儿入宫,去祈求母后,让她老人家替父亲推了这差使。”侯君集脸色顿时僵住了,他现在才突然发现,知道太子的真实身份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所有人和自己想的都不一样.

太子在草原带领千军万马,挥斥方遒,纵横四海。

而自己在长安,却要受到信息差的影响,不断的处在两种立场中,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与其这样,还不如蒙在鼓里,跟大家一起担忧好了。

“那个.”

侯君集脑海里飞速的组织着语言:“海棠不必担心,这一点儿房大人考虑过了,右贤王是从为父手中逃脱的,于大唐来说是罪,可对于右贤王却不是坏事儿!”

“父亲这趟出使,安全方面可保无虞,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看到女儿担虑的眼神和日渐憔悴的身子,侯君集也有些不忍,太子殿下不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回京,而女儿如此日日忧虑,恐怕撑不到那个时候。

为了女儿的健康和平安,侯君集觉得,应该给女儿一点希望,让她好有个盼头。

自己也是过来人,也切身体会过,太子殿下的消息对于身边的这些亲人是何等重要。

哪怕见不到人,只要知道太子殿下还健在,就是莫大的鼓舞。

踌躇了一阵,侯君集拿定了主意,转头看向殿内,侍女和太监们都在外面。

小心的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递给了女儿:“海棠,你看看,这是什么?”

海棠好奇的接过,锦囊虽然精致,自己却没见过,一脸的疑惑。

“打开看看里面的东西.”

海棠这才扯开锦囊上的绳结,从里面抽出一条锦帕,待看到上面的图案内容时,眼神骤然一凝,呼吸急促起来,豁然起身,身子微微颤抖的看向父亲。

原本因为枯寂而显得死气沉沉的俏脸倏然激动起来,眼中带着无限的期盼:“父亲,这是,您给我的嫁妆。”

“女儿亲手把它交给了太子殿下,它不是应该在.”

“嘘小声点儿”

侯君集示意女儿不要惊动他人,最后压低声音说道:“你以为父亲当真老糊涂,在辽东城中了右贤王的奸计,大意失荆州,这才把他放出去的吗?”

“父亲,那您是.”

海棠有些迷糊,怎么又扯到辽东城之事了,她现在脑中一片混沌,根本无法正常思考,多年绝望的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她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夫君的消息。

“父亲,您就快说吧!”

海棠一脸的急切:“太子殿下这五六年来音讯全无,就连父皇和母后都觉得他凶多吉少。女儿和象儿却不愿相信,抱着那点期盼苦苦撑了下来,您就别卖关子了!”

侯君集这才将自己想好的,即能给女儿希望,又不致于无法收拾的借口说了出来:“实话告诉你,这次在辽东城,父亲之所以放走右贤王,就是因为右贤王手中出现了这条锦帕。”

“莫非,太子殿下死在了右贤王手中?”海棠顿时脸色煞白,自己的夫君遇到了这残忍暴虐的右贤王,还能有什么好的下场。

“没有,不是你想的那样。”

面对女儿急迫的眼神,侯君集连忙解释:“据右贤王所说,他曾经在贞观四年初,在漠北一带,遇到过一个中原少年,这条手帕就是来自那个少年”

海棠眼神一眨不眨的紧紧盯着侯君集,眼神放光,激动的说道:“那个少年一定是走失的太子,后来呢,他怎么样了,又到哪里去了?”

“两人短暂的接触后又分开了,右贤王志向高远,誓要在漠北闯出一片天地,后来就碾转到了突厥。而那个少年,据说和一支商队离开了,当时的方向正是南下中原。”

“只是那个少年似乎头部受伤,失去了记忆,什么都不记得了!”

做为长辈,侯君集自然要想办法为李言收拾后面的残局。

这一年多来,他一直在考虑未来太子殿下回到中原后该怎么解释自己的行为。

后来在辽东道,偶然听到长孙无忌谈起过一个案子,一个少年试图通过装失忆来逃避赡养父母的责任。这件事给了侯君集启发,受伤失忆倒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理由。

唯有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在突厥当右贤王,而不回来做太子,也能解释太子殿下置父母妻儿于不顾,留连塞外。

不得不说,侯君集真是一个合格的老泰山,替李言操碎了心,一方面要替太子蒙蔽皇上,另一方面还要替女婿欺骗女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