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五
而李言现在所处的大唐时代,大唐在已知的区域中,就扮演着鹰酱的角色,完全可以把他的那一套拿来使用,一来更加适合大国博弈,二来也可以增加自己和文臣的重要性,削弱这个时代大国争霸中对于武将和军权的依赖。
李言相信,这一定也是李世民希望看到的,和平年代的竞争,自己在文臣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避免刺激到这个时代当权者十分敏感的军事权力,而又能潜移默化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李言知道,无论自己在文臣中的影响力有多大,势力有多大,只要不去触碰军权,李世民这样思想传统,将军权看得无比重要的土着都不会介意,反而还会支持自己。
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只要自己握住了刀枪,大局都翻不了天。
而如何在合情合的方式下增加影响力,而又避免引起皇帝的忌惮,就成为李言是否能顺利接班的基本保证。
而从一个国家的发展上来看,经过了李渊和李世民这样开疆拓土的君主打下基业后,他们更加看重继任者守江山的能力,将他们传下的基业治理的国泰民安、海清河晏。
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治理江山上显示出卓越能力的皇子,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也更符合大势的发展。
所以李言在将杨岌送到李世民身边,掌握了最核心的一道程序后,就不再涉及其他的军事权力,而是一心将重心放在如何辅助李世民治理天下上来。
毕竟,守江山可比打江山要难多了。
李言说完后,就一脸渴求的看着李世民,指望着李世民用‘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来为自己解惑。
但李世民却有些傻了眼,李言说的那些东西,自己从来都没想过,这和自己以往学习的治理天下的经验完全不同,一时之间,也卡住了,尴尬的愣了半响,和李言大眼瞪小眼的看了半天。
然后咳了两声,讪讪的说道:“承乾啊,你能想到这些,父皇很是欣慰啊,这证明你这么多年的书没有白渎,心里也一直装着江山社稷。”
“父皇平时呢,整天忙于国事,也是精力憔悴,除了应对国内的那些政务,每年都要将大半的精力放在应付突厥入侵上,根本就没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治理这个国家。”
“不过,你说的这些,也给了父皇很大的启发,虽然不是很成熟,但也不失为一条路子,也和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备战,并没有冲突,而且不旦放在打击突厥身上管用,就算是以后打败突厥后治理草原也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还有东北的室韦和高句丽新罗等势力,西北的吐番、吐谷浑、以及高昌诸国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在这方面,伱还要多下点功夫,将这些件事情当成重要的国事来对待。”
李言心里微微一笑,于是一脸正色的说道:“是啊,父皇,我也是这样考虑,才想着这些东西。”
“但如果只是空想,谁也不知道到底效果怎么样,所以才斗胆请父皇允准,在东宫下面建立一个部门,一边操作着,一边总结经验教育,观察具体效果如何?”
李世民点了点头,然后神色凝重的说道:“若是真的有效,那就不是一个东宫可以推动的了,需要整个大唐来主导。”
“父皇所言及时,若是这样,等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由以前的单纯的军事观点,转变为军事和经济相互配合,确实需要整个朝庭来推动。”
李言心里暗暗吐槽李世民的不要脸,这还什么都没有呢就想着摘桃子了?
于是话锋一转,又忧虑的说道:“不过,目前来说,父皇主导的方式还是当前的主流,历来太过激进的变革,都会引发社会不安。冒然转变极易引起朝堂中的混乱,甚至会因为涉及到太多的利益,而引起朝中势力的失衡。”
“最主要的是效果如何,还不好说?”
“所以,儿臣这才想,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先做不说,甚至只限我们父子二人知晓,小规模的操作一下,一边摸索经验,一边总结教训。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搞出一套成熟的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再一点一点的配合父皇治理大唐的措施,悄无声息的去改变朝中众位大臣们的想法,这样最为稳妥。”
李世民一听,确实有道理,在今天的谈话之前,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贸易经济还可以这么玩儿,若是一时冲动,拿来改变当前的政策,大家又都不熟悉,确实是太过冒险了。
“即便这样,东宫来操作这件事情,依然有些显得力量太过弱小了,要不父皇在朝中成立一个部门,然后由你来主持如何?”
李世民倒不是害怕李言权力过重,做为一个马上的天子,若是李言做些非军事性质的部门管理,都要害怕忌惮,那他也不是睥睨天下的李世民了。
他这时是真的担心,东宫的力量太过弱小,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的去操作,要到猴年马月才能见到效果了,李世民治理天下是只争朝夕,唯恐时间不够。
他想要在最短的时候,将大唐治理的海清河晏,成为傲视天下的大邦。大唐可不是后世的兔子,讲究的是唯我独尊,舍我其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兔子的国力远超大唐,但那份独霸天下的雄心和志向,和古时的大一统王朝,还是差得远的。
九五之尊,也不单单只是封建社会的糟粕,而是一种凌架于所有人之上,万邦来朝的显赫尊荣。
“不可!”
李言断然拒绝道:“父皇,这经济战中还夹杂着无数撒入草原的斥侯,而且朝堂上的人,也未必都和我们父子一条心。若是颉利得知了,依他的眼光,肯定知道这么做会削弱草原,反而会故意阻挠,那样凭空的为接下来的行动增添了不少麻烦。”
“所以,此事,以东宫的名义,而且还要私下操作最好.”
见李世民不解的神情,李言反问道:“父皇,当年颉利兵临渭水的时候,您得知突厥的二汗突利和契必何力等头人和颉利不是一条心的时候,您是怎么做的?”
李世民顿时一怔,李言没待李世民回答自顾自的说道:“您下意识的就想收卖突利,甚至想扶持他,用以制约颉利。人同此心,事同此理,若是颉利知道我们派往草原的商队是大唐的朝庭商队,必然会种种限制,小心防范。”
“但若是颉利得知,这些商队,都是大唐的太子,眼馋边境贸易利润,鼠目寸光,背着皇上和朝庭,偷偷这么干的。”
“您说,颉利会怎么做呢?”
李世民神情一正,思索着说道:“一个目光短浅,贪婪无度,偷鸡摸狗,为了私利会出卖大唐朝庭利益的太子符合颉利的要求。”
“若朕是颉利,非但不会阻拦,反而还会大开方便之门,帮助你,让你在大唐的实力越来越大,最好大到能挑战皇帝的程度,让大唐内部生乱,以便给自己可趁之机。”
李言微微一笑,狡黠的说道:“颉利有这种想法,那以东宫名义的商队,自然可以在草原肆无忌惮的到处横行。”
“甚至于,东宫的商队还可以提供一些别的商队无法提供的更加暴利的违禁品,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加坚定颉利在我们父子之间制造矛盾,利用我们不和的想法,来争取时间,更加了解草原。”
“当然了,这些东西就算我们不往草原上交易,在巨大的利润之下,依然有朝中贵族和民间商队冒着杀头的风险往草原上送。而且,越是禁止,边地越是严防死守,这些东西的价格就会越高,利润越大,最后都便宜了那些商队和关中豪富,还间接了腐蚀了军队。”
“若是由我们来做,我们可以控制流入草原的物资的种类、数量和方向,比如,多输入一些用于享受、腐蚀意志的奢侈品,少输入一些战略性的资源。”
“再比如,往突利,契必何必,处罗等和颉利暗中不慕的大部落手中多输入一些,往颉利的铁杆部族少输入一些,此消彼涨之下,缩短他们和颉利军力的差别,制造势均力敌的矛盾和对抗。”
“那样颉利只是对付他们,就力不从心,又哪有精力来侵略我大唐呢?”
“虽然流入的这些物资,会间接的助长突厥的实力,可相对而言,我大唐的实力增加的更多,这样双方的差距就会尽一步的拉大,到时候父皇调动北方精锐,奋力一击,就可以击败颉利。”
“或许有一天,父皇只靠经济策略的倾斜,就可以轻轻松松驾驭草原部族的局面,若是经济手段无效,再使用军队,多种方式交叉使用,就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不用这样大动干戈了!”
李言分析的,让李世民频频点头。
对啊,太子说的对啊!
若是任由那些商人无序走私,富了他们,穷了自己,还将自己在边境的军队给带坏了,还不如自己来做这笔买卖,稍微往突利那些人那里倾斜一下。
不就可以给颉利找天大的麻烦,而反过来,颉利特意支持的‘太子走私’却间接的帮助自己深入草原,可以更加了解草原的详情,也便于在各部落之间制造矛盾。
这样的话,对突厥发起的战争,不用等到军事情准备妥当,等待草原出现灾难。
实际上,从现在,就已经可以开始了!
(本章完)